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造成中美贸易冲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世界学者普遍认为中美两国贸易的失衡是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中美发生贸易发展失衡,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美产业结构不同,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美国经济集中在以服务业为主的工业化上,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正好适应美国国内市场需求,这就导致了中美贸易对中国出现了顺差,同时伴随着东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进出口中的优势,美国高薪企业在中国投资及美国对中国歧视性的出口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中美贸易严重失衡。从总体上看,目前的中美贸易对两国是互惠互利的,但贸易失衡并不利于两国经济关系的长期发展,必须找到破解贸易失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成立为国际服务贸易的规范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与完整的互动框架,其主要原则与规范对会员国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有实质的约束力,并会对一国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对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国服务业而言,入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用比较的方法,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结构,将中国服务贸易法制与《服务贸易总协定》进行比较,并提出入世后完善我国服务贸易法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星 《求索》2012,(7):17-19
根据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理论,本文从贸易密度与贸易结构两个角度对美国经济波动的传导过程进行研究。数据表明,美国经济波动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是明显的,尤其表现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上。但是,鉴于两国较低的产业内贸易结构,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波动的传导效应将受到这一因素的限制,降低美国经济波动因规模效应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1.贸易 21世纪初期,电子贸易和网络贸易将成为全球贸易的主流,全球从事贸易工作的人员将达到4亿,中国也将达到3600万人。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19日和21日,WTO进行了本年度最重要的一场审议———中国首次贸易政策审议。基于这次贸易政策审议,本文针对中国首次贸易政策审议进程进行评述,从政务公开机制、政府部门政务透明意识、政务信息公众获取方式等角度,分析TPRM对中国政务透明度的外部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实践持续推进和不断丰富,并相继汇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经历改革之初的激烈争鸣,中国学术界和决策者们最终认识到应当依据比较优势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增长。其中,贸易流动是研究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影响贸易流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中国未来的贸易流动和进一步促进和优化中国贸易流动,仍面临全球化发展新趋势的挑战,从而需要重视全球化两大重要趋势及其对中国的贸易流动和国际投资的影响、全球化新趋势的政策含义及其对中国开放实践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付鞍安 《桂海论丛》2006,22(4):12-15
文章对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比较和综述,由此把握住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对贸易理论中最为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给予较为全面的再认识,同时提出广义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经济和贸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限制取消不久,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出口纺织品提出设限请求。一时间,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纠纷逐渐激化.成为影响中美、中欧经贸关系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军 《求索》2012,(5):17-19,10
贸易效应主要包括贸易调查效应、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非贸易效应主要考虑反倾销所引起的价格效应和其他社会福利效应。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发起环状焊接碳素钢管反倾销会产生强烈的反倾销贸易调查效应和限制效应;美国从中国环状焊接碳素钢管进口额的下降明显被美国从其他主要伙伴国环状焊接碳素钢管进口额的上升所替代;中国环状焊接碳素钢管出口贸易有向未提起反倾销国家转移的趋势;反倾销行为确实引起了该类产品的价格上升效应。  相似文献   

10.
贸易与环境问题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也成为W T O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交锋的重要议题。只有将环境成本内在化,才能妥善处理好贸易与环境之间关系。中国应该制定和实施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发达地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牵引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从对外贸易的角度审视,尽管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总量快速增长,但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和经济效益不高,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以往依靠税收优惠和稀缺土地资源进行的招商引资,在带动地区经济规模的扩张和外贸粗放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成本上升和资源无法支撑外贸继续发展的副作用。频繁遭遇的各种贸易壁垒,则从国外市场的需求和生产技术国际标准方面,构成了对长三角地区外贸发展模式的倒逼机制。增强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积极探索引资方式的创新,稳步推进“走出去”的多元化战略,建设和完善高效应对贸易摩擦的机制,才能实现经济持续、稳健、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宋鹏 《青年论坛》2010,(1):102-105
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山东作为出口大省,外贸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巨大,文章对山东外贸的增长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下山东外贸的情况,以2008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宏观环境的变化,然后以2009年一季度的数据具体说明了金融危机对山东进出口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较慢,出口产品中缺乏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产品价格低,资源消耗高,山东企业"走出去"的步代相对迟缓。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避免同行恶性竞争;以"走出去"战略促进山东省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新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琳 《思想战线》2000,26(2):44-46
美国已形成了以非关税壁垒和经济区域化为主要特征的超级贸易保护网.在当今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政策并存、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的形势下,中国应借鉴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一些做法,合理地保护本国的民族经济及国内市场,以保持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国际地位一路攀升,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在对外贸易领域,进出口总额进一步增加,继续提升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在对外贸易交易中,商务英语一直作为基础性的语言工具,起着毋庸置疑的桥梁作用.对外贸易中如何更好发挥商务英语的语言艺术,是国际交流与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蔚 《桂海论丛》2008,24(3):43-46
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及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度,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直接引发了外汇储备激增及流动性过剩问题。而后者对我国当前的投资、物价以及房地产和股市产生不利影响。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与我国多年来实行不当的出口退税政策、人民币汇率政策及直接利用外资政策等一系列国际收支政策密切相关。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政策调整应从出口退税率、汇率决定机制及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加工贸易涉及我国大部分产业,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分散经营的模式给海关监管造成了极大不便,同时也给走私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加工贸易走私犯罪数量有逐渐增多趋势,单位案件涉案价值是各种走私犯罪中最大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走私犯罪案件又有新的变化,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为了能更有效地打击犯罪,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对加工贸易走私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台湾地区经济总量实现相对高速增长,但疫情对于岛内不同行业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从生产和需求角度分别加以考察,2020年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制造业和出口。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宏观经济受疫情冲击较为有限,主要是因为疫情催生“远距经济”等新业态,众多5G技术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激发资讯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使岛内资讯电子工业产值大幅上升,有效弥补了传统制造业部门产值下滑所产生的缺口,推升了台湾制造业总体产值。祖国大陆作为台湾资讯电子产品最主要的目标市场和生产据点,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全面复工复产,并且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支撑作用,有力助推了台湾资讯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正因如此,疫情防控期间,两岸进出口额逆势增长,大大改善了台湾对外贸易状况,这是疫情背景下台湾宏观经济形势保持稳定的关键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施本植 《思想战线》2001,27(5):45-49
云南绿色经济发展必须走以开放促发展之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首先必须成为绿色贸易强省;发展绿色贸易,必须有效地应对日益兴起的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犹如一把双刃剑;绿色贸易的广泛兴起,对云南绿色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云南经济外向度的扩大还将进一步增大;云南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有效应对,以确保绿色经济强省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以贸易引力模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实证检验并测算了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与台湾双边贸易的流量与潜力,结果表明:大陆各省市(自治区)的GDP、人均GDP和吸引台资额,各省市(自治区)与台湾之间的绝对距离,以及"两岸贸易热络区"等解释变量,是影响两岸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各有不同。由于双边贸易的紧密程度(贸易依存度)不同,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与台湾的贸易潜力也不一样,对台出口和自台进口的发展空间也存在差别。因此,海峡两岸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消除双边投资和贸易的制约因素,实现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0.
孙敏 《青年论坛》2009,(5):97-99
美国次贷危机不但对美国本土经济产生巨大的打击,而且冲击着世界各国的经济。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从目前情势看,次贷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蔓延,它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鉴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本文重点分析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