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於常勇 《当代党员》2008,(12):10-11
2008,改革开放三十而立。 这30年,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回望来路,中国以濒临崩溃之身,怀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情,从贫瘠到富裕,从禁锢到开放,从崩溃到奇迹,书写了一部震烁千古的改革开放史诗。  相似文献   

2.
李源正 《党史博览》2023,(11):16-19
<正>“摸着石头过河”,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把大胆尝试、同时注意保持稳妥的做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长期以来,人们把“摸着石头过河”与邓小平联系起来,认为邓小平最先使用这句话来鼓励人们在改革开放中大胆探索。但查遍目前出版的权威文献,并没有找到邓小平说过“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的直接记载,倒是陈云、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多个不同场合引用过这句谚语。  相似文献   

3.
孟立联 《廉政瞭望》2014,(22):50-51
改革不再“摸着石头过河” 发源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先行先试”,可能因与法律发生冲突,即将走进历史。较早发出这个信号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令年2月28日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他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12,(4):4-4
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5.
“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猫论”在中国恐怕无人不知,它早已成为“中国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务实精神的概括。  相似文献   

6.
当下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所谓的“深水区”,适应于改革开放初期“浅水区”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7.
声音     
《廉政瞭望》2005,(9):39-40
社会结构不尽合理导致社会矛盾持续增加,劳动力失业出现五种类型,告别“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把握和谐的相对性,管理上的腐败搞垮“新型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8.
王遐见在1998年第14期的《理论前沿》上发表文章,对还要不要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作者指出,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该不该“摸着石头过河”,一开始就有异议,有的人一旦发现改革中出了问题,就归结为“摸着石头过河”所致;还有不少人认为,以前可以说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是不能再摸了。对此,作者认为,以前应该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要强调这一点。作者认为,反对“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从其思想认识根源上看,正是因其习惯于教条式地引用经典著作中的个别论断,习惯于照搬外国模式,习惯于以往的经验和思维方式,脱离了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十五大在总结以往经验时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  相似文献   

9.
杨元宁 《实践》2008,(3):15-16
纵观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道路作出科学界定,其中经历了一个实践中不断摸索、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基本上是沿着“一二三四”这样一条轨迹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邵广军 《世纪桥》2008,(3):38-38,40
经过二十余年的深化改革,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念。这种正确理念有一个不断实践完善的过程。从邓小平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基本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反映了我党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彭奇伟 《当代贵州》2011,(14):18-19
为探索经验,贵州农村危改逐步形成了“整县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摸着石头过河”的贵州人做到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体现了贵州人的信心、志气、智慧。  相似文献   

12.
“改革要上,法律要让”,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创新就是要突破法律规定。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程,初期,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先行先试——先试的成果经过实践检验后,再通过立法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这个中国人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30年前,它萌芽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鲜红指印,发端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抉择。伴随“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呼喊,凭借“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30年来,从城市到农村、从经济领域到其他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热烈展开;从沿海到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打开。30年来,改革开放的大潮冲破重重阻力、战胜各种困难,以不可阻挡之势奔腾向前。  相似文献   

14.
"摸着石头过河"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国江 《党的文献》2006,1(5):65-67
“摸着石头过河”思想,反映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发展规律的精神,有其丰富的内涵。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告诉我们,改革开放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为指导,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同时需要敢于冒风险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申菏亮 《前线》2013,(12):203-203
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如果说“摸着石头过河”曾让我们摆脱了对旧日理论教条的依赖,在前行的路上走得既小心翼翼又脚踏实地,已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的话,那么随着一系列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  相似文献   

16.
奉节县甲高镇的七斗河上,新近矗立起一座七孔人行桥。看到大家不用再摸着石头过河,有着58年党龄的80岁退休老干部王昌润心头无比温暖。这位热心的老党员,不辞辛劳奔波4个月,筹集到4万多元,仅用不到50天时间就建起了这座既美观又坚固的人行桥。老人为这座桥取名为“连心桥”。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本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毛泽东赋予其新的内涵,基于此党的七大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了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将其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风格是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主要表现,具体包括“白猫黑猫论”、小康社会目标论及“摸着石头过河”;务实性、创新性及实践性是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休克疗法”:震荡后平添困惑;“摸着石头过河”:渐进中愈见明晰林毅夫:北京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将一个中央计划经济转化为分散的市场经济,经济学家通常推荐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创世纪的”方式或“休克疗法”;另一种是“渐进的”、“有机的”或“进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60年来,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手工业农业国发展成工业化的现代国家。在这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历程中,我国的经济管理制度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从此岸到彼岸的变革。这三十年的改革,没有碰到太大的波折,或者非常大的损失,恰恰是尊重历史、尊重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结果。上推至新中国60年的历史,其中的成就和失误也可以从中得到教训。“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一种不是从抽象的教条出发,而是更注重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方式。实践证明,在经济变迁中选择这种作法是审慎的,对国家和人民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邓小平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放初期探索道路时的一种谦逊,那么,习近平同志的“鞋子论”则可以说表现出了我们党在当今国际背景下对自身发展道路的一种自信,两者有内涵、思维方式、目标上的一致性。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