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是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学家的杰出代表,她所提出的关怀理论被世人所熟知。她在关怀理论中提出了重视生命差异,关注师生关系,强调德育中的情感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等重要教育思想。其核心部分一学校道德教育的四种方法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本文基于女大学生的德育现状,结合诺丁斯关怀理论对女大学生德育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德育模式、情感教育、生活德育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基本观点,阐明了高校德育改革四大理论依据,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思想、需求层次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提出了高校德育改革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瞿葆奎先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字照藜,号宝魁,江苏宜兴人,生于1923年2月。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学系,专攻教育基本理论。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编委兼教育学分支学科主编,《社会科学争鸣大系(1949-1989)》总编委会委员兼《教育学卷》主编,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从赫尔巴特发表<普通教育学>(1806年)开始,人们就一直探索其科学理论体系,但时至今日,就其体系内容,国内外教育学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在教育学理论整体研究步履维艰、难有重大突破的时期,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忠华教授新近出版的<当代教育理论新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可以说独辟蹊径,把对教育理论的研究视角从试图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宏大视野中收回,转为对现实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些经典问题进行深化和细致研究,全书紧紧围绕当代教育学原理的三大主题即:教育原理、教学论和德育原理,分六个专题对当前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澄清和解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再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个学者的学术生命的成长,常常是跟她的生活史相联的.无论是作为一位教育学家的叶澜,还是作为教育家的叶澜,她的许多思想的原点都可以在她的生活中觅得足迹.经过多年的潜心追寻,在对不同学科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叶澜将对教育的种种理解回到"人的生命"这个思考原点上.立足于"生命·实践"这样一个原点,叶澜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教育学重建的一条可能的道路,从而在新世纪世界教育与教育学发展的历程中贡献了丰富鲜活的中国教育经验,走出了一条鲜明独特的中国教育学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6.
丁钢教授特有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研究优势,使得他的教育学研究总是会在一种国际化的视阈中释放自己的文化关怀,并在思考中国教育变革时积极融入国际视野。作为中国文化与教育研究的先行者,他通过中国教育传统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理论探索,以全球教育文化的视野来发掘教育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中国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角度、方法和理论基础。而且,为了确立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在国际教育发展中的自身特色,他又将这种研究延伸至当今的中国教育变革,在教育学前沿研究中强调全球文化与本土知识创新的理论张力,拓展了中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变革实践的文化研究。他由此而建构了一个学术风格清晰、文化意识坚定的教育研究世界。  相似文献   

7.
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德育思想包含了人本基础、德育分期和德育方法等内容,其以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为核心的自然主义德育思想蕴含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对改变我国当前学校德育所形成的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中的“人学空场”的顽症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德育思想作为我国道德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当代中国德育现状、寻求解决对策的重要参考。蔡元培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兼容并包"等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德育思想理论,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蔡元培德育思想对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学科建立和发展中,强调和注重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理论基础,同时积极借鉴和主动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伦理学是专门研究道德的学科,伦理学的有关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依据,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内容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教育奠定了相关知识背景和基础。因此,吸收和借鉴伦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交叉发展,有助于夯实、拓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一直有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教之道,德为先",重视德育更是新形势下中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如何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增强德育的影响力,提高德育的感染力,使德育在高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德育是新形势下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实现高中生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