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志成 《工友》2011,(8):48
一个人有点疲惫感,当然无需大惊小怪,因为这是常见的事。一个人疲惫过甚,久久地打不起精神,这可能是患了某种病,即疲惫症,这就应该治一治了。若是这种现象较多,甚而普遍,带有社会性,那就值得研究研究了。  相似文献   

2.
雪银 《工友》2009,(4):52-52
容姐,我们的好老板,今天全体员工都来为你送行了。 你的那个他也来了,那个有了钱就抛弃你的人来了。他跪在你的遗像前,神情凝重,面容满是疲惫与沧桑,那意气风发的模样不见了。  相似文献   

3.
两封来信,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王仁俊被害已经11年了,凶手至今仍然逍遥法外。王仁俊的父母跑公安局,跑了11年,没用。公安局的人对他们说:“你们不给我们提供消息,我们咋给你们抓人?”两个老人糊涂了:“受害人家属不提供消息,公安局就不抓杀人犯了?” 二、原本活蹦乱跳的刘甲伟,因为医生误诊,该治的病没治,阑尾却被一刀切掉,从此身体虚弱,脸色蜡黄,每天吃药,变成一个“蔫蔫瓜”。他的父母愁掉了头发,不断去找卫生局讨说法,却没有结果。两个人哭着问:“医生拿人命当儿戏,我们咋就讨不回个理儿呢?” 事情都发生在偏远的农村,两个地方两户当事的农民都不会写。于是,与这两户农民非亲非故却满怀同情心和正义感的段广亭就替他们写信寄到北京,想请北京的报刊给登出来,看能不能征得一个公正的回答:到底谁对谁错?这样的事情,政府部门真的很难办吗? 段广亭说:农民期待的,就是一个公理,不管对错,都应该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4.
惊鸿 《农村青年》2013,(1):20-22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特殊之处就在于以姐弟相称的三个人当年都曾被父母遗弃。三人中的姐姐,8年前收养了出生两天就被遗弃的弟弟,一个人打工艰辛地抚养着弟弟,就连读大学也带着弗弟。姐姐去电视台领奖时,又邂逅了相同身世而又无比坚强的妹妹,妹妹考上大学后,这三个身世相同的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面对艰辛的生活,这个特殊的一家人相拥取暖,相亲相爱。他们始终坚信,无论人生多么艰难,只要有爱,就能超越过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本人儒雅大度,待人诚恳随和,喜好高尔夫和网球,该拥有的都有了,却没有一个温馨的家,空旷的雅宅独缺一位温柔贤惠的爱人。不是我挑剔,而是财富易得知己难求,白天忙于打理生意还感充实,夜晚疲惫的我回到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是一位“实力儒商”征婚广告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6.
政务公开:阳光普照暨阳湖 早春二月,一大早从连云港最北部的赣榆县出发,乘长途公共汽车纵贯江苏南北,赶到张家港时,已经是晚上10点左右。天上下着冷雨,记者落汤鸡一样躲在立交桥下发抖。当团张家港市委书记周伟亲自驾车和副书记徐华东乐呵呵地来到面前时,记者当时就像灌下一碗鸡汤,心里热乎平的。安顿下来,看见周伟满头满身的灰尘,才知道他们白天搬迁办公室累了一天。望着他们疲惫却依旧蓬勃着朝气的面孔,让人马上想到,张家港的社会经济为什么会迅速崛起并健康持续发喂,这两位共青团干部的工作作风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在铁路大枢纽的郑州,茶室是个相对安静的去处。旅游学校毕业的王晴,每次带队回来,都要去一家叫“花之露”的茶室,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她喜欢听那里的一个女孩弹古筝。王晴18岁,从实习算起,做导游已近一年,清纯安份得没有任何故事。这一年4月的某天,茶室里多了一个弹吉它的男孩。起初以为他是商业性的,一问不是。男孩很忧伤,似乎要把所有的失落与烦恼都揉进和弦中去。几曲终了,赢得满室掌声。男孩却想哭,低着头下来,恰好同王晴坐了个面对面。相识就这么偶然,善谈的王晴先开了口,得知男孩叫叶宁,市重点高中应届生,酷爱音乐…  相似文献   

8.
李芳 《时代风采》2013,(16):24-25
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房间,在一般人的眼里最多是一个人住的小单间,一张床放下去,也就只留下转身的地方了。然而对于从四川来昆明务工的李云来说,这是他一家三口人生活起居的地方,是他们在这个城市唯一的归处。  相似文献   

9.
海子  刘立春 《农村青年》2009,(10):51-53
2009年5月的一天,贵州某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陈浩被前项目经理裴星治约到出租屋里,屋里有一个赤身裸体的女人,裴星治让他杀了这个女人,陈浩吓得要死,不肯动手。裴星治拿刀对着他说:“你不杀她,我就杀你。”陈浩无奈,战战兢兢将绳子套在裸体女人的脖子上,活活将她勒死。陈浩杀人的全过程清清楚楚被摄像机拍下来了。  相似文献   

10.
阿文 《时代风采》2007,(3):9-10
她们选择了做“啤酒妹”。这是一份正当但又不太为人尊重的职业.当一些食客以轻浮、戏谑的眼光看着她们奔走于一张张饭桌间时。没有人了解这些游离于人们视线边缘的女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她们的疲惫和无奈。  相似文献   

11.
陈工 《时代风采》2009,(21):52-52
想起一个朋友说过的一句话:旅行并不是要不停地往前走!大理,其实就是一个可以让疲惫的心停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现代女人越来越累,也越来越看重自己的身份,其实,疲惫了,忧郁了,烦恼了,为什么就不停下来趁三八节歇一歇呢,好好享受一下亲情、爱情、温情、闲情?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相似文献   

14.
分寸     
倪匡 《工友》2012,(9):49-49
再熟,也要有分寸。人际关系,十分复杂,其间的学问之深,学上一辈子,也未必学得会十之一二。有云"人情练达即文章",十分有道理,说穿了,也就只是一个原则——遇事多替他人想想,不要只为自己,不为别人。有了这个原则,在人际关系上,也就有三分光了。根据这个原则,对一个很熟的人,不论熟到了什/厶程度,也不能没有分寸。这分寸自然和对完全陌生人或半生半熟的人不同,可是也绝不能没有分寸。这种分寸就是要人明确地知道:两个人之间再亲密,也必然是有距离的,不可以连这一点距离也当做不存在。把“亲密无间”当成了真正的没有距离,在相处完全不讲分寸,唯一的结果就是距离愈来愈远,甚至有可能一下子成为陌路人。  相似文献   

15.
真正有自信的女人,应该是穿长裤的。不仅仅因为裤子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身材,更因为那有挺拔的气质。裙子能掩饰一个人的拖拉疲惫衰败落潮,但裤子不能。19世纪的法国浪漫派女作家乔治·桑曾因喜穿长裤而被当时的社交圈视为异端。裤子在乔治只不过是一种语言,表明对一般贵族女子矫揉造  相似文献   

16.
章诚 《工友》2010,(2):55-55
王建新是湖北黄石人,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下放知青,下放不久就进蒲纺总厂当了一名工人。那时候,工人阶级很红火,他拥有了这只‘铁饭碗’觉得非常满足,学习积极认真,工作兢兢业业,待人谦虚诚恳,都说他是一个勤劳朴实的男子汉。没想到,厂子破产以后,他和那些下岗人员一样,就成了一名勤劳朴实的下岗工人。  相似文献   

17.
书荐     
《时代风采》2009,(24):31-31
《快不得》/星云大师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什么事都讲求“速度”.“快”俨然成了王道。在一种你追我赶的节奏中,人们身心疲惫。于是,一些人提出“慢生活”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厂务公开实际上是推进职代会制度建设,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一个具体办法和具体要求,实质是在社会主义企业要不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职工是不是企业主人的问题。这是我们办企业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方针,依靠职工办企业,我们已经总结和形成了一些基本制度,这是我们的一大政治优势。推行厂务公开既是贯彻了这一根本指导方针,同时也体现了把这一根本指导方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向前推进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没有什么必要不必要的问题。现在,有些同志认为,办企业就得靠少数几个厂领导,把…  相似文献   

19.
汪连天 《工友》2009,(2):58-59
职场着装,这在职场中是产生首轮效应的方面,两个人相见,第一印象就是对方的着装,因此,一个人在职场中的着装能够体现出他的品味、档次、美学修养和综合素质。就着装的基本规范而言,大致可以明确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白纸和黑点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上课时,老师拿出一张画了一个黑点的白纸问:“这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黑点!”老师摇摇头说:“不,这是一张白纸。为什么你们只看见了上面的黑点,却看不到这实际上是一张白纸呢?”没错,白纸就是白纸。我们不能因为它有了一个黑点,就否认它是一张白纸这个事实。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了黑点,却看不到黑点所在的介质——白纸呢?这就像评价一个人,往往我们只看到了他身上的缺点,却看不到他身上的优点,人一生中,总有做错的事,又何必悔恨一生呢?要知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个人只要他吃五谷杂粮,就要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