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凉好个冬     
最初读到季羡林先生《我的心是一面镜子》时,心里就有一种触动,当时就想,年轻人写不出这样的文章,中年人(60岁左右)也不行,前几日看到《收获》杂志上有许明先生谈季羡老的文章,也说这文章好,我很欣慰,觉得自己没走眼。那几日我正在整理有关储安平和《观察》周刊的资料,因了季羡老的那篇文章,我从这些资料中检出一些有关季羡老的,写成一则短文:《季羡林与学生运动》,写成后投寄给一家报纸,终于没登出来。季羡老是1911年生  相似文献   

2.
常常写一些东西,也因此认识了一些常常写东西的人,也就常常读人家的东西。久而久之,但凡看什么文字,都要先看看文章的作者。不想,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有些作品实在是看不下去的。某人的类似的作品一多,那结果就是导致了我对他全部的作品的反感,只要看到他的名字就决定不再看他的作品。我说,他的名字在我的心目中臭了。 近来,有关出版社侵犯作者名誉权而被作者诉诸法律的报道屡见不鲜,我在内心里大声叫好:这些作者自然明白他们和出版社的关系。宁可断了自己  相似文献   

3.
聂作平 《同舟共进》2010,(10):68-69
从画像上看,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体形偏瘦,精神矍铄,符合他劳动人民出身的本色。但自从朱元璋登上皇位,朱家的基因就在养尊处优中发生了巨变:后代里每多肥胖之人。其中最肥胖的有三:一是朱元璋之孙明仁宗朱高炽,另两个是福王朱常洵和他的儿子朱由崧。这里重点说一说福王。  相似文献   

4.
上个月我在《生活时报》上发表了两篇《闲话“闲谈”》的文章,有朋友见了,说:何不就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履行职能,再“闲话”一篇?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现住,就试着如下写来。“闲话”的缘起,是从一则古籍资料引发出来的。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讽刺小品文集《古今谭概》,前面有一篇冯的好友梅之熉(音:云)写的小序,其中写道:“然则谈何容易?不有学也,不足谈;不有识也,不能谈;不有胆也,不敢谈,不有牢骚积于中而无路发摅(音:出,舒也),亦不欲谈。”由此看来,闲谈也并非易事,学、识、胆三者俱备,并且还得有情绪感触上的冲动,方能谈得起来。小小闲谈,何其难也。所  相似文献   

5.
去年上学期,我接手一个班级。第一次上课,我就发现了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斜着身子坐在那里,时而趴在桌子上,时而靠在墙上。仔细一看,他看人的眼神竟也是斜的。我提醒他要注意坐姿,他一开始很是惊讶,然后才不情愿地扭动了一下身子,可很快又故态复  相似文献   

6.
放学后看到当天值日生都在认真做值日,只有小王同学在走廊上看英语书。我问他“:你怎么不值日?”正在擦窗户的值日组长马上说“:小王做值日要么什么也不干,要么提上一桶水就回家了。”我问小王是否有这回事,他说“:男子汉大丈夫志在扫除天下,要做就做大事,扫地擦桌子这么小的事  相似文献   

7.
微生 《观察与思考》2006,(20):63-63
<正>最初知道这本书,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他在美国的文学课上看到它,便喜欢上了。后来,另一个在美国的朋友看了也大为倾倒,并发感慨说:为什么人家就能写出这么好的东西来,而中国的女作家里就只能出点“宝贝”。我素来信赖他的眼光。听了这句感慨,便立即去网上搜查。结果看到一篇评论中引用的书里的一段,我以为那是我自学外语以来看到过的最甜美的异国文字。  相似文献   

8.
读书是一种嗜好。孙中山先生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毛泽东同志知识渊博,特别熟悉文史掌故,他曾说:“读书是我终生的爱好,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形容早年进湖南图书馆读书的情形:“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旁征博引,对答如流,也是源于他勤于读书,他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读书是一种乐趣。孔子晚年仍勤奋读《易》,以至于把编书成册的牛…  相似文献   

9.
新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张汉青文集》 (上、下卷 ) ,文道合一 ,诗文并茂 ,而且豁达通脱 ,备切实用。我在汉青同志主持的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工作过 ,对他辛勤地在“文明园地的耕耘”和他在这方面的文章 ,倍感亲切 !这些文章中蕴藏的哲学智慧 ,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加走向理性化很有裨益。一用整体说明部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党中央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不久 ,许多问题人们还认识不清。汉青同志在广州市委主持精神文明工作 ,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等问题作出的论证有深度也有新意 ,很有说服力。他不是就精神文明谈精神文明 ,而…  相似文献   

10.
储瑞耕 《乡音》2013,(12):45-46
天下有许多事情,分开看往往看不清其中真正的内涵和价值;而集中起来看,则可以看到异彩纷呈精华多,姹紫嫣红满园春,许多规律性的东西也随之显现出来了。案头有两本《记录》,一是"人物卷",一是"纪事卷",总字数40余万,系《乡音》杂志纪念创刊25周年的丛书。我翻阅了其中的许多篇章,立时有一种看到河北火热以往的感觉,立时有一种各式人物、场景再现的感觉。总之,一股强大的历史温度油然而生。我本人是《乡音》杂志的老朋友了。1988年4月,李文珊同志当选为第六届河北省政协主席,我作为《河北日报》记者和评论员,负责对他进行专访,他向我透露了办《燕赵乡音》(创办几年后改名为《乡音》)的思想,我亲眼见到杂志的开办,甚至参与了其中的一些具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辩证法——谈培养性格美怎样培养性格美呢?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这方面很懂得一些辩证法。这里,我想介绍他的两个小故事: 有一次,孔子在鲁桓公庙里看到座位上摆着欹器(古代盛酒的一种祭器,倾斜易覆),就说:“我听说这种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了一半水的时候就变正了,装满了水就会倾覆。”子路问道:“盛满后有没有办法使它不倾覆呢?”孔子答道:“绝顶聪明的  相似文献   

12.
一是不知官职有多少。蒋介石不但大权独揽,而且小权也不与人,他一生的官职不知有多少,就是同一时期,他的官职之多,自己也不知有多少。在抗战期间,蒋介石就身兼要职27个,其他兼职则更多。主要的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后)、国民党总裁、行政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最高国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参议会议长、最高国防会议主席、海陆空军统帅等等。再是不知手谕有多少。蒋介石当权以后,发手谕成了他的一大癖好,事无巨细,都要发个手谕。从手谕的内容上看,军事  相似文献   

13.
新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张汉青文集》(上、下卷),文道合一,诗文并茂,而且豁达通脱,备切实用。我在汉青同志主持的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工作过,对他辛勤地在“文明园地的耕耘”和他在这方面的文章,倍感亲切!这些文章中蕴藏的哲学智慧,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加走向理性化很有裨益。 一 用整体说明部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党中央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不久,许多问题人们还认识不清。汉青同志在广州市委主持精神文明工作,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等问题作出的论证有深度也有新意,很有说服力。他不是就精神文明谈精神文明,而是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一个部分来论述。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阿牛的逻辑     
阿牛是我的班长,他的真名叫李宏伟,阿牛是我们对他的昵称,因为他不但人长得五大三粗,说话瓮声瓮气,还有着一股牛脾气、认死理儿。我参加保安工作就一直跟着他,保安有保安的规矩,很多业务知识、工作纪律我都是在阿牛的“严”(严厉)传“申”(申斥)教下学会了。阿牛最恨不遵守纪律的保安员了。记得有一次,我值夜班,实在困得不行,就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之际,感到有人推了我一把,来人喊道:“下雪了!”,我还在琢磨:大夏天的,怎么会下雪呢?我睁开朦胧的双眼,看到班长牛眼怒睁,立时,我睡意全无。心想:这下惨了。果然不出所料,阿牛令我在下班前,写一份…  相似文献   

15.
人不为名有名声 树不为影有树影 我认识邱荣庆先生是在十多年前,那会儿他已是政协包头市委员会副主席了,我是委员。邱荣庆先生除了每年一次的全委会与我们相聚外,他还经常带领我们下基层视察,他给我们的感觉是不像个官,也不像个儒雅的学究。他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笑口常开,倒像一个朴朴实实的"贫下中农"。其为人和举止可谓真味是淡,至人如常。一次,一位友人请他吃饭,我也被邀请,这是一家很上档次的酒店,友人请他点菜,他看  相似文献   

16.
史傅强是低我一级的同学,我从长春大学毕业后,与他联系不多。最近收到他寄来的一叠近作,看到这些画,我激动得差点儿忘了郑州距西安有600公里之遥,真想抓住他的后脖领给他个下马威:好家伙,你又在冒!他入学时年仅18岁。一到长春,我就听说他14岁便在报纸上发表过作品。记得他们89级上室内外设计表现课时,全班同学都诚恐诚惶、亦步亦趋地跟老师学那表现图的一招一式,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史傅强呢,却在画完的作业上添了几个漫画人物——阔佬挽着手牵小狗的太大漫步;身披破衣烂袄的乞丐正伸手向一对情侣要钱。这不啻是对向来严肃冰冷的美术设计开了一个玩笑,引得老师同学争先观看。他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它小子有"细胞",以后绝对有好戏看。果然不出所料,我毕业后的第一年,就听说香港《收藏家》杂志用了两个专版登了他的系列国画《罗汉图》和其它作品。之后,《郑州晚报》  相似文献   

17.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77岁的老红军、原省公安厅副厅长(正厅级待遇)黄庆荣同志。门开了,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者把我迎进了客厅。嗬!我是按预约准时到的,他也一分不差地迎候在家里,一看就知道,这就是我要访问的在党的公安战线上贡献了毕生精力的革命老前辈。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代,我在与江西省九江市一江之隔的湖北省黄冈地委工作,去九江的机会较多,对"黄知真"这个名字很熟悉,知道他那时是江西省委负责人。但是,久闻其名,未见其人。我初识知真同志是1978年。那年,他调任湖北省委书记(主管农口工作)。当时,我在农口工作,与知真同志有了直接的工作关系。知真同志调来不久的一天,我到东湖宾馆翠柳客舍(知真同志临时住处)向他介绍湖北农业情况。开始,我对知真同志还有几分生疏感,但谈着谈着,我觉得他平易近人,彼此也就越谈越融洽。结束时,他说:"湖北是革命老区,是红一、二、四方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着光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在一家报社做总编辑。适逢传达贯彻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谈话,报纸需要发表一系列评论文章。有一天我把写好的两篇文章送给市委书记审阅,他只看了一篇,便说:“我不看了,也不用再送给别人看,你是总编辑,小平同志的谈话也学了,今后就由你终审。”  相似文献   

20.
历史地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平要历史地去看,从来没有万古不变的公平概念.我们要讨论中国目前处在什么样的国际国内的环境里面,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我们能够达到的公平是什么.离开了这个前提,就没法谈了.刚才看了邓伟志的发言,他批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分配原则.这个分配原则我也不赞成,但我比他退了一步.我承认它一开始提出来时,还是有价值的,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平均主义盛行,没有效率,导致社会普遍贫穷.针对这样的情况,提出我们要优先讲究效率,同时也不要忘记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