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件简讯     
《中国审判》2011,(9):7-7
贵州省安顺市文化体育局起诉《千里走单骑》导演张艺谋等3被告侵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署名权一案,日前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贵州省安顺市文化体育局一审起诉时称,电影《千里走单骑》在拍摄时,安顺市詹家屯的8位地戏演员应被告的邀请前往丽江,表演了“安顺地戏”传统剧目中的《战潼关》和《千里走单骑》,这些表演被剪辑到《千里走单骑》影片中,但该影片却称之为“云南面具戏”。被告将特殊地域性、表现惟一性的安顺地戏误导成云南面具戏,  相似文献   

2.
电影《千里走单骑》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中,原告请求权基础选择错误是导致其败诉的根本原因。原告可能胜诉的请求权基础为,其可选择以"安顺地戏"曲目《战潼关》和《千里走单骑》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署名权)受到侵害提起诉讼,也可尝试选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示来源权益"受到侵害提起诉讼。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的正当民事权益应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文(令)号]第39号令[公布日期]2006.11.2[类别]行政法.文化[施行日期]2006.12.1第一条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列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三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保护原则。第四条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国范围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  相似文献   

4.
李雨峰  刘媛 《人民司法》2012,(2):98-102
案号一审:(2010)西民初字第2606号二审:(2011)一中民终字第13010号【案情】原告(上诉人):贵州省安顺市文化和体育局。被告(被上诉人):张艺谋。被告(被上诉人):张伟平。被告(被上诉人):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画面公司)。安顺地戏是我国贵州省安顺地区历史上屯田戍边将士后裔屯堡人为祭祀祖先而演出的一种傩戏,是流行于我国贵州省安顺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剧。2006年6月,国  相似文献   

5.
陕西是中华民族、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名符其实的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我省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了陕北、羌族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2项,省级453项,市级1127项、县级2292项,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制订出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天仙配》《女附马》《打猪草》《夫妻观灯》……黄梅戏是第一批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诸多优秀剧目唱遍大江南北,人们耳熟能详。安庆市是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黄梅戏之乡”,黄梅戏也成为安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形象。顺应群众呼声,2021年10月20日,安庆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12月22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查批准。  相似文献   

7.
河北是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大省。全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三位。改革开放以来.河北文化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文化艺术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多台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  相似文献   

8.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样性、独特性、丰富性、价值性四个方面特点.近年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做了依法保护、传承保护、项目保护等工作.湖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仍然不尽人意.文章在文化强省背景下,研究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将为湖南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法保护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学》2007,(9):94-101
采用商标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将其纳入知识产权领域的主要模式选择,它具有诸多优势: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经济效益的实现;有效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期限问题;商标法中的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制度可以有效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的问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某些人文因素商标化,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及利用融为一体,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承。实践中已经存在将其纳入商标法保护的做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化在法律适用方面是完全可行的,其中存在商标法适用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在商标法中增设专门条款的方式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0.
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进行必要变革,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值得在我国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界定、分析其立法保护现状,进而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经认可了知识产权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高效利用的一条路径.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受现代文明的影响、流行文化的冲击、商业利益的驱使,其生存和发展的形势依然严峻.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纠纷日益增多,凸显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具有内源性力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框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可行性,主要的路径包括著作权保护、商标权保护、专利权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权保护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齐爱民  赵敏 《知识产权》2006,16(6):63-66
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铜梁火龙”的商标注册开辟了商标权保护模式。著作权与商标权保护模式的结合能更好地实现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宗旨。商标权保护模式的申请人、注册商标、权利实施以及在先权利保护与歧视使用禁止等诸制度需在我国予以建构,我国将修改的商标法也应肯认该模式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缔结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定义性规定,界定了其范围,而且确立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基本原则和标准。当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有行政保护和法律保护两种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采特别权利模式——设立无形文化标志权,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进行有机对接。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正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构建涉及到的内容比较丰富,而权利主体、权利内容、财产权的行使方式等是必须规范的基本内容.另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采取多层次的保护形式.  相似文献   

15.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施行.为贯彻落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切实保护好我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11年8月起,我厅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调研,依照《非遗法》,从我省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已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10多个省(市、区)好的做法,起草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随后又多次征求了各市文化主管部门、非遗保护中心和法制咨询专家的意见,对《条例(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2012年10月,我厅将《条例(草案)》提交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征求意见,得到了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大力支持,将其列入我省2013年立法计划.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晚,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意识淡薄、投入不足、方式单一等问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因时、因地地挖掘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相关立法,引入市场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培养保护意识,扶持传承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毛驴这一物种在中国已经濒临灭绝,我提议让毛驴同牛羊等一样享有大型家畜扶持政策,纳入草畜范围.”1月30日,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代表议案中,记者发现了这则关于毛驴的议案.它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提出.(1月31日中国新闻网)  相似文献   

18.
珠算入“非遗”,这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庆幸之余,给我们更多的是警醒: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挖掘、抢救、保护、传承。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模式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司法救济制度,将有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法律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代相传不断改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法规、风俗习惯形成的传统框架下被当地社区的使用已经延绵多个世纪.西方科学逐步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将其视为一种有价值的知识来源,然而总体上,西方社会占主导的声音是将其视为处于"公共领域"的信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获取和无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