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兰达规则"源于美国"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对美国的执法、司法影响很大;本文对其进行详细的利弊分析,并从程序文化传统、证据制度、高成本、司法实践等方面分析了其在中国可行性不强,当前我国可以借鉴其精神,规定"有限度的沉默权",但全盘引进该规则,笔者认为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2.
米兰达规则是美国警察讯问嫌疑人时的一项重要程序规则,也是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的延伸适用。米兰达规则的产生对美国司法审判的意义之重大,毋庸置疑。本文通过对米兰达规则的产生,内容,依据,意义等方面的论述,反思该规则与沉默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你有权请律师,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我们可以为你免费提供一位.你了解刚才宣读给你的这些权利了吗?了解了这些权利后,你是否愿意回答我的问话?”这段话就是几乎所有跟警察有关的美国影视作品中一定会出现的“米兰达警告”(Miranda Warning).“米兰达规则”自1966年诞生以来,它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司法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埃内斯托·米兰达在1963年犯下强奸案时,肯定不会想到自己会因此“名扬四海”,以至于现在人们对源于此案的“米兰达规则”仍津津乐道、争议纷纷.  相似文献   

4.
杨涛 《法庭内外》2007,(6):51-52
美国刑事诉讼法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关于沉默权的“米兰达规则”,可怜的米兰达由于他的强奸行为引发的故事几十年来为无数的法官、律师和学者一次次地提起,甚至飘洋过海到我们国家来了。而类似以人名命名的刑事诉讼规则在美国刑事诉讼法中比比皆是,如1965年确定重罪被告人有律师援助权的吉迪恩规则,  相似文献   

5.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案确立了著名的米兰达规则受到赞同也有质疑,其内容也随美国社会的发展不断蜕变.本文分析了米兰达规则受到的质疑、蜕变及其原因,并从中发现中国法制建设应当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可以说,不知道米兰达规则(Miranda Rule),就不知道美国的刑事司法制度。而米兰达规则又需从米兰达权利讲起。美国的米兰达权利(miranda rights)原本是一项美国刑事诉讼司法程序权利,后被上升为宪法层次所确认的正当程序中的当事人权利。米兰达权利是指在司法程序中,当事人享有两项权利:一是,当事人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体现不得自证有罪原则;二是,当事人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米兰达权利的确立,源于1966年在美国刑诉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Miranda v.Arizona)。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刑事诉讼法以其排除规则闻名于世,尤其与排除非法口供紧密相关的米兰达警告"不但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透过警匪片,米兰达警告成为风行全球的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1〕对许多国家的刑事司法产生了一定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继续向纵深发展。2010年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  相似文献   

8.
40多年前,一个名叫恩纳斯托·米兰达(Ernesto Miranda)的青年,因为对法庭认定他有罪并加重判处他20至30年监禁不服,上诉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案件,会产生不亚于里氏12级地震的强烈震动,深刻地改变了美国法律的审判程序,影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法治进程。这就是被称作“影响美国人生活的三大判例”之一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此案所确立的“米兰达警告”或称“米兰达规则”,时至今日仍值得世人深思。米兰达警告1963年3月3日,凌晨,亚利桑那州,非尼克斯市,一名弱智的剧场服务员、18岁的芭芭拉·约翰逊在…  相似文献   

9.
米兰达规则确立的沉默权制度,是美国刑事诉讼法中嫌疑人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权利,充分体现了程序正义的价值。该规则的产生是建立在美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司法文明之上并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是美国长期以来坚持程序公正的结果,它是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延伸。  相似文献   

10.
孙永杰 《法制与社会》2011,(1):115-115,119
米兰达公告以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闻名于世。然而,从“米兰达公告”反思我国的司法,司法权的行使者如法官仍然是司法程序的当然支配者,绝对的主角,他们理所当然的控制司法程序的进程,却在很多情形中剥夺了当事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伦奎斯特:在合理的限制中发展米兰达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设定米兰达规则至今已逾四十年。伦奎斯特从70年代塔科尔案到本世纪初迪克森案,三十年如一日地引领最高法院在合理的限制中发展米兰达规则。本文试析伦奎斯特对美国宪法第五、第六修正案的理解,评点后米兰达时期相关宪法判例,阐述伦奎斯特坚持的路线——谨慎地控制警察进行侦查时的自由裁量权;维护米兰达判决的权威性,但须明确限制其适用范围。全文旨在梳理伦奎斯特刑事被告人宪法保护的法律思想,期待我国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中能够适当借鉴其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12.
赵世禹 《中国司法》2002,(12):32-34
前言关于沉默权制度及其在中国的设立与否,已经有相当时间的争论了。虽然目前众家言辞尚无定论,但这种探讨对中国司法制度的完善是有益的。笔者希望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学习,并结合中国的司法实践,以一种符合中国司法实际情况又有利于完善现存司法制度的角度来借鉴沉默权制度。笔者称此种制度为“有限沉默权制度”。一米兰达规则的制定“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你可以打电话给你的律师或者亲友。”这是许多欧美影视作品中警察拘捕犯罪嫌疑人后所说的第一句话。这些话已经广为熟知,但这些言词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米兰达判决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的最著名也最有争议的判例之一,美国学者围绕米兰达规则运行的实际效果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其中保罗G.卡塞尔和理查德.福尔斯在研究米兰达判决的影响时,选择了破案率(Clearance Rate)作为衡量指标,通过相关的统计数据,揭示了米兰达判决作出的随后几年内,破案率大幅下降,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米兰达判决是造成破案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对这一实证研究,其衡量指标的确定、自变量的选取以及采用的分析方法总体上值得借鉴,但是与任何其他实证研究一样,其在方法论、数据的信度和效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涵是,警察在调查取证时,如果违反宪法第四修正案(免于非法搜查)、第五修正案(不得自证其罪)以及第六修正案(获得律师帮助)所保障的宪法基本权利,获得的证据将不会被法院所采用。美国法院还进一步创设了“毒树之果”、“米兰达规则”以及相应限制规则,实现了对该规则的双向规制。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以成文法形式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从立法层面来看,我国并没有完全吸收其宪法基本权利的保障内涵;从适用层面来看,我国法院适用得当,但是说理不足,使该规则并不具有法定可预期性。加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宪法理论研究是更好实施该规则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权最初起源于英国,后被美国最先移植,形成了著名的“米兰达规则”。如今沉默权制度已成为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重要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优秀诉讼文化。我国是否应确立这一制度,在学术界和司法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反对的主要是认为沉默权与我国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及我国一贯坚持的刑事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相抵触,不利于遏制犯罪。笔者仅就此发表拙见,请教于诸位专家与同仁。  相似文献   

16.
我看沉默权     
一个美国警察对他要拘捕的犯罪嫌疑人说:“从现在起,你说的每句话都将被作为法庭上的证据,但是你有权保持沉默”。这句异国风格的套话,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米兰达警告的直观例子早就引起了中国百姓的惊奇,如今,它所体现的沉默权又引来了法学研究领域的热切关注。有入主张,中国应该建立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与罗马 -日耳曼法系相比 ,普通法系更注重程序公正。马菩诉俄亥俄州、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泰瑞诉俄亥俄州是 1 96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有关警察执法的三大案例 ,它们分别确立的排除规则、米兰达警告、滞留与搜拍的权限对美国警察执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促进了美国警察制度的改革 ,有力地保障了公民的人权。  相似文献   

18.
司法裁判理论是美国法理学核心问题之一.其中,法律形式主义与法律现实主义的争执贯穿始终、交替登台.塔玛纳哈则否认在美国存在法律形式主义时期,并试图纠正将法律现实主义归结为极端规则怀疑主义的传统认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司法裁判均衡现实主义”理论,将规则约束与规则怀疑作为其均衡现实主义的两个基点,不仅试图重塑法律现实主义的形象,而且要重构司法裁判理论.  相似文献   

19.
张新新 《政法学刊》2006,23(3):82-85
美国非法口供的排除标准从开始的不具有任意性这一主观标准,扩大到包括违反“米兰达规则”这一客观标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各有利弊。我国对非法口供的排除目前仅规定了客观标准。为更好地实现刑事诉讼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两大目的,有必要对我国非法口供的排除标准进行完善,在这方面美国的实践给了我们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审查是由人民法院按照司法程序对行政行为进行复审或者审查的法律制度,我国法律称之为的政诉讼制度。WTO规则对成员方的司法审查有着具体的规定,我国对此也作出了明确的承诺。为落实WTO规则对司法审查的有关要求和我国的具体承诺,现就“入世”后开展司法审查工作的若干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入世”后司法审查工作的重要性 WTO规则对成员方的行政权力救济作出明确规定,并要求各个成员对此作出承诺,是其显著特色之一。司法审查作为行政权力救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在WTO规则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和突出的地位,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