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该有中国特色,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题目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当时的提法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  相似文献   

3.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纲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和邓小平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坚持、丰富和发展。这个文化建设纲领,集中体现于党的十五大报告,其内容建构维度包括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根本目标、基本任务、方针原则和实现途径等,它明确解答了“什么是”和“怎样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这个文化建设纲领,理论建构性更趋完整,实践操作性更加具体,面向未来前瞻性更加鲜明,既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又保持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全国党校第四次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座谈会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这一思想的形成和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来的。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关于这种思想的产生,应当追溯到什么时候,有三种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总结民主革命长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基本思想。这些基本思  相似文献   

5.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伟大纲领的重要保证。正确地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保证功能,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前提。一、精神动力功能文化建设可以为...  相似文献   

6.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道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选择的实现既定目标的现实途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道路”转折性飞跃的表现,它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有效保证。道路1:必须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文明,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它既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作为答案,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做为参照,而单靠所谓自发又不能使这项事业获得成功。这就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制定相应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纲领,以及路线、方针,政策,超前反映这项事业的规律和所要实现的蓝图,作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进行改革,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就要冲破传统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长期以来,由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我国“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搞的是传统的、僵化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经营管理过分集中统一,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分配领域,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流通领域,限制和取消商品生产,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经济管理,条块分割,政企不分;政治体制方面,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中央和地方实行高度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二大在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所得出的科学结沦。正确而又全面地认识建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很多新的发展。如何归纳这些新的发展,1986年我就此写过一篇论文,归纳了八点,已发表于1987年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创刊号。如果进一步作更高度的概括,我想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埋论的发展,集中到一点就是比较全面地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以说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10.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中,则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又是对新时期总任务的精辟概括。这一总任务的提出,是对长期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也标志着党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出现的新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现,就是两个高度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完成,届时我国将作为崭新的社会主义强国自立于现代化世界之林,所以,实现这一总任务的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多阶梯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时期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总任务,始终是最高层次的伟大的总课题。本文所探讨的云南多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正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或社会主义农业等等一样,应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课题之下的第二或第三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始时间应该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其标志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宜包含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后者是前者的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的提出应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完结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胡光 《党政论坛》2001,(7):16-18
中 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始终重视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 ,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分别制定了两个伟大的文化纲领。1940年1月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1997年9月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两个文化纲领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党的两个文化纲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党的两个文化纲领产生于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都是对当时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 ,…  相似文献   

13.
邓斌 《理论探索》2006,19(4):44-46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肯定了中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跨越”之后的难题,从而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的时候起,就确定了向社会主义前进的目标,到现在已经走了50年的路程了。50年前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建国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才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新民主主义,当然以社会主义为前途,这是毫无疑义的。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提出的新中国将要实现的两大转变。建设新民主主义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1953年党向全国人民正式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1954年…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了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所指出的,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谓中国特色,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种种特点和优点,而不是说一定要表现为与外国不同或中国独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  相似文献   

16.
一 回顾历史.我们知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邓小平于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先提出来的。邓小平深刻反思历史,指出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而不能照搬照抄,号召全党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是我们长期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普遍性与本国特殊性结合起来,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江 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指出 :“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 ,是否符合党员条件 ,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他还强调指出 :“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 ,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为主题,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党的十二大第一次确立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主题,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胡锦涛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了继往与开来的最佳结合、坚持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既表达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坚定信念,又反映了十六大以来谱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崭新篇章。胡锦涛的重要讲话,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9.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历史性任务。究竟怎样才能顺利完成这一伟大任务?笔者认为,关键之一就在于切实把握好“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就是说,它的基本要求是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又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邓小平同志这个思想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精彩运用。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知,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范畴,同时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全面规划。十五大报告在论述上述纲领和政策时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