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湘西这块被称为“蛮荒”的热土上,孕育出了两位名扬中外的当代文学大师;一个是丁玲,一个是沈从文。自本世纪20年代始,这两位热血青年,在共同的生活、学习和创作中结下了深情厚义,这种友谊又在腥风血雨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可是,这两位文学大师的友谊终于在半个世纪后悲剧性的埋葬了。其公开表现是丁玲《也频与革命》一文的发表,这篇刊登于《诗刊》1980年3月号的文章,将沈从文的《记丁玲》一书称为一部编得拙劣的“小说”,并斥责沈从文“对革命的无知、无情”,乃至“对革命者的歪曲和嘲弄”。 沈从文对这篇文章所作出的反应,则是在编定十二卷本《沈从文集》时,断然抽出了《记丁玲》以及《记丁玲续集》两书,并在他1980年7月2日致徐迟的一封长信中指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湘西这块被称为“蛮荒”的热土上,孕育出了两位名扬中外的文学大师:一个是丁玲,一个是沈从文。自本世纪20年代始,这两位火热的青年,在共同的生活、学习和创作中曾结下了深情厚谊,这种友谊又曾在战争年代的腥风血雨中曲折发展,其中也不乏净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一个是长郡(中学)才子,一个是周南(女校)女杰,一位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一位是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者。李富春和蔡畅,这对从潇湘大地走出来的革命夫妻,这对同年同月生的终身伴侣,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终生奋斗的人生历程中,用他们的至诚奉献和浪漫情怀,共同见证了中国革命岁月的艰难坎坷,完成了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为后人留下了无尽遐想。国民党元老之一、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就曾赋诗称赞:“记取铁肩担道义,双飞李蔡两名家。”  相似文献   

4.
丁玲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有才气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早期追求个性人生,最终成为一个革命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等,后者于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1933年5月22日,有一位外国友人访问鲁迅,问道:“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您认为谁是无产阶级代表作家?”鲁迅回答说:“丁玲女士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作家。”能够得到鲁迅先生如此赞誉的中国女作家,在当时只有丁玲。而丁玲的情感世界,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一生中经历了四段情感和婚姻,记录了这位女作家的欢欣与愁苦、幸福与磨难。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07,(4):10-11
一位网友在他的博客里这样写道:“记得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长辈所说,我时时刻刻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生活,这一点在好多地方已经实现了。再一个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到1980年实现农业现代化(或者是农业机械化)’,我不知道这个说法准确不准确,但我确实有这个印象。我从小就在等,就在盼,盼着1980年快点到来,亲眼看一看‘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到底是啥模样儿。可到了1980年,没有人再提起这个事……转眼又过去20多年了,我知道‘农业现代化’还远远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的文人受外国文艺影响,有不少人对电影充猪憧憬,田汉拍《到民间去提著名一例。另一位湖南籍作家丁玲也有过一段类似经历,其因缘就鲜为人知了。1926年春,身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导的供深受公司委派,携带“明显”刚出品的《空谷兰》到北京举行献映宣传活动。丁玲那时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生,因为胡也祆的关系,她经常参加一些文人的聚会,和沈从文、凌叔华、庐德等都有来往。他们围绕文学和人生的话题,经常进行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畅谈。那些当时已略有一些文名的朋友都劝丁玲:“你有文学才华,该写小说。”而丁玲却总是回答:“写小…  相似文献   

7.
徐向前元帅的故事(上)张麟“15岁失学在家这一年.是开始想前途命运的一年。”徐向前一次向笔者说,“有句话说‘穷则思变,’那时就常常想着变个法活。我们这代人也许与穷苦有关系.纷纷走向了革命。当然,穷不一定就革命。中国有句话‘乱世出英雄’,这恐怕有几分道...  相似文献   

8.
正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命途多舛的女革命者。她说:"我不幸,也可说有幸总被卷入激流漩涡,一个浪来,我有时被托上云霄,一个波去,我又被沉入海底。"延安时期的丁玲,经历的正是从云霄沉入海底的过程。起因之一就在于她以女性的生命体验,洞察到以男性为主体的革命阵营内部,既有着两性间在阶级、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还存在着男性以革命的名义对女性的歧视。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大胆而犀利地揭示出被革命外衣遮蔽的性别歧视问题,从而挑战了革命群体内依然固有的父权-夫权制性别秩序。这无疑威胁到男性的权威和革命阵营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1936年3月9日,在一列由奉天(今沈阳)开往齐齐哈尔的列车上发生了一起命案,两位年轻的中国女子用匕首刺死了耀武扬威的日本警务指挥官粟野重吉氏。两位少女为何要冒险刺杀日本警务指挥官呢?原来,这两位年轻女子一位叫安荣卿,另一位叫文敬一,她们都来自吉林省的海龙县(今梅河口市)。两人均出生于1916年,在师范读书时她们同住在一个宿舍,毕业后又同在家乡一所小学教书。二人情同手足,在当地,被人们称为“二姐妹”。“二姐妹”中,安荣卿平时少言寡语,性情温和,而文敬一活泼好动,善于言谈,喜欢参加文体活动。尽管两个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10.
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是以反文化“围剿”斗争为核心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领导文艺运动取得胜利的重要篇章。毛泽东说过:“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其中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力的地位,为什么文化‘围剿’也一败涂地了?这还不可以深长思之么?”这个国民党统治区域内“最奇怪”的现象,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具体的研究和总结。笔者认为,左翼文艺运动在1931年底有一个策略上的重要转变,这一转变对于取得反文化“围剿”的胜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瞿秋白在这一转变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跃进”的历史教训.根本的一条.就是把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当作了阶级斗争(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是搞发动群众.搞阶级斗争”。《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大跃进”的发动,是作为“反右派”斗争这场“社会主义革命”接下来的又“一个革命”而搞起来的(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革命是一个接一个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见过“反右派”斗争的阵势.  相似文献   

12.
“来从绝域老长安.分得城西土一棺”:‘行尽松楸(松树、楸树、因多植于墓地,又为墓地这代称)中国大.不教奇骨任荒寒”。这是明末崇祯年间.著名文人谭元春题写的七律《近利西秦墓》一诗的首尾两联。诗意是说.对于利玛窦这位来自数万里外的“绝域”.给中华带干若于西学的奇人.当地客死北京时,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理当得到一个他应有的归宿。然而.汪“造反有理”的“文化大革命’中,科学知识等到同于粪土.外国人即是帝国主义者,天主教更属反动.集三者为一身的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三位神父.自然是在劫难逃。1966年8月某日…  相似文献   

13.
位于肇大鸡山下、金沙河畔的桦甸市横道河子乡,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这里曾出现过许多英雄模范人物:解放战争时期,有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区长高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勇拦惊马、舍己救人的程广金;改革开放后,有一心为民、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文华村党支部书记朱运山…… 如今,在这片热土上,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中,这里又传颂着一位妇孺皆知的“乡官儿”的名字。他,就是现任横道河子乡党委书记钱玉文。 “咱是党的人,为官一任就要带富一方,为百姓实实在在干点事儿” 1995年严冬的一天,两个骑自行…  相似文献   

14.
李志远 《学习月刊》2014,(15):18-19
最近文艺圈又热闹起来.因有两位圈内名人吸毒而被警方控制。其中一位是著名导演张元(这次是“二进宫”);另一位是著名编剧、作家、江苏卫视热播节目《非诚勿扰》嘉宾宁财神(本名陈万宁)。人们没忘,一个月之前,歌手李代沫因涉毒获刑9个月,现在又冒出两位,真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  相似文献   

15.
自2007年9月,市社会工作党委举办“上海‘两新’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和“上海‘两新’互动网”(简称“一台一网”)培训以来,湖南社区(街道)综合党委在市社会工作党委信息化项目组和徐汇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着力推进包括“支部网站”建设在内的“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截止到2008年7月底,湖南社区(街道)综合党委已在“上海‘两新’互动网”上开通并上线了8家“支部网站”,已组织开展了9次“网上组织生活”。  相似文献   

16.
天津社科院“作为思想体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力图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角度去看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从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对应上看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以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等方面的理论贡献这个角度来开展研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看作一个思想体系,实际上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区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基础理论方面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战略策略方面的贡献(在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刚刚登上文坛的沈从文曾经和胡也频有过一段真挚的友谊. 当时,因为投稿,沈从文在北京结识了《京报·民众文艺》的编辑胡也频,两个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沈从文在自己居住、写作的"窄而霉斋"里,用白开水招待了与他志趣相投的胡也频.后来,沈从文和胡也频、丁玲一起搬到沙滩附近的汉园公寓,每到月底,房租和伙食费总是让沈从文的生活颇为窘迫.但是,沈从文却凭着他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劲和韧性,仍然坚持写作和投稿,终于,他的作品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陆续发表了.这时,胡也频通过熟人,把沈从文的文章转给了周作人,发表在《语丝》上.不久,沈从文的最初的两本书分别由上海的北新书局和新月书店出版.但是,沈从文与胡也频、丁玲一起,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刊物.为此,他们于1927年4月和1928年2月分别离开了北京,到上海去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33年5月14日,已蜚声文坛的著名左翼女作家丁玲在其位于法租界昆山花园的寓所中突遭绑架。这一扑朔迷离的绑架案随即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热点,亦被称为“丁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除时任中共中央“文委”负责人的潘梓年一同被绑架外,还有一位牺牲者,即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有“湖畔诗人”之称的应修人。  相似文献   

19.
《新湘评论》2006,(5):61-63
“《三八节有感》虽然有批评,但还有建议” 1942年的“三八”妇女节来到了,当时《解放日报》的陈企霞请丁玲写一篇纪念“三八”妇女节的文章。丁玲联想到发生在延安的两起离婚事件.心里很为妇女同志鸣不平.又想到文化俱乐部星期日舞会上打扮得“怪里怪气”的几位女同志的模样。又很生气,因此她带着一股情绪连夜写出了《三八节有感》的稿子.自己的情绪也在稿子中发泄出来。  相似文献   

20.
这是国际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萨米尔·阿明在2018年5月《每月评论》(Monthly Review)上发表的文章《革命还是衰败》(Revolution or Decadence?),承由上海社科院卢地生译为中文,供我刊用,现就文内关键词语,略作释义。此文所指称的“革命”“衰败”,事实上是在某种宏观叙事视野下对于历史进程中两种可能性趋向的一种新判词,或者说是一种新的理解方式。由此,此文有世界历史上重大变迁之比较,例如,作为西方古代史典型的古罗马制度变迁,以及中国的“朝贡制”。作者认为,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所有阶级社会都倾向于”后者,因而所谓“朝贡制”,不妨认为是“前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发展成熟形态,是那个时代世界体系确立之征象;而历史上“革命性”的社会变迁,则往往来自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由此,作者对于20世纪以来的一种现象:即革命在发达国家(中心地带)逐渐消沉,而多见于不发达国家(边缘地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事实上,这也是此文首先提到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当今“全球化”回应的理由所在。至于社会变迁究竟是走向“革命”,还是趋于“衰败”的判别标准,作者认为,在社会变迁进程中,“当意识形态表达了所希望的变革的全部和真实维度时,我们才能称之为革命。”是此文之意,实在于为论证当代世界“全球化”体系中“革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为此,作者要求当今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历史上社会主义革命模式能够有新的、更全面的历史性超越,这也是此文委婉提到对从“第二国际”到“布尔什维主义”等以往各种认知模式进行再度审视的理由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