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大法宝: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首次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中共战胜敌人的三件主要武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2.
提起日本制造,很多人认为其是"精益求精"的代表和"完美工艺"的化身.然而近年来,日本企业接二连三被曝"造假":继三菱集团篡改汽车燃效数据、高田公司篡改安全气囊测试数据后,第三家日本企业——日本神户制钢所爆出篡改数据的丑闻,这次直接影响日本客机MRJ.据悉,神户制钢所供应世界一半的汽车弹簧,今年刚缩减了在中国的业务.  相似文献   

3.
张国臣  杨森 《人民检察》2011,(18):56-58
组织文化研究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后来,美国学者在比较了美国和日本两国企业管理的根本性差异之后发现,美国企业过多地依赖制度、理性分析和物质刺激,忽视个人的社会性和精神力量以及共同价值观培养的"制度管理",已经远远落后于日本企业以培养共同信念为主线、追求硬性制度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精神管理"。进而得出结论,认为日本经济创造连续增长奇迹的秘诀,正是企业通过对员工的教育引导和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树立起大家共同遵守的信念、目标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公证制度高度发达的大陆法系国家,公证人的身份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国家公务员;另一方面又是自由职业者.这种"公""私"兼具的"二重性",肇端于拿破仑1803年颁布的"风月法令".1845年法国政府颁布<公证机关条例>进一步规定,"公证人是从事辅助性司法活动的公务员,不领国家薪金,实行个人或合伙开业".之后,大陆法系的传统国家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奥地利等以及大陆法的移植国日本、韩国、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都在立法中确立了公证人的"二重性"身份.到今天,公证人身份实行"二重性"已经成为大陆法系国家的通行做法.  相似文献   

5.
"问责制"研究——兼论问责制在中国经济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问责制"是一种超越"违法责任"的责任机制,代表着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责任"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制度结构所具有的整合和调节功能."问责制"的要义在于每一个扮演一定角色的社会成员都承担相应的义务和权责,并加以常规化的督促,若有违背或落空则必当追究,不允许"脱法"."问责制"是<法国民法典>确立的过失责任的高级发展,并经由社会契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深化而获得了普适性意义."问责制"的制度结构由角色承担、说明回应和违法责任的三段式构成.在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监管、国有财产管理经营等诸多领域,问责制对中国经济法的制度完善和创新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永清 《检察风云》2008,(22):50-52
近日,日本民众陷在一片恐慌之中,原因是他们担心自己可能吃到了变质大米生产出来的问题食品,身体健康也随之受到危害.大米代理商自杀身亡,农林水产省大臣辞职.日本农林水产省称,总部位于大阪市北区的米粉加工企业"三笠食品公司"将只能用于工业生产、被视为是"问题米"的大米当成可以食用的大米非法转卖给多个企业.……  相似文献   

7.
日本电视台曾播出美国出现"礼貌抢劫犯"的新闻--抢劫犯实施犯罪行为时,对被害者很有礼貌,不伤害人,拿到钱财就走人.据日本<产经新闻>网站5月31日报道,因为经济不景气,日本的"谢谢抢劫"也多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全民所有制企业所享有的独立自主经营权属于什么性质的权利,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立法和企业依法用权的一个实践问题。笔者认为,国家赋予企业的经营权是一种反映全民所有制经济关系的财产权。企业正是因享有其可以直接占有和支配的财产权利,才可能成为法律上的权利主体,并具有资产负债独立的法人资格。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具有相当社会深度的一场革命,它突破了国家所有权这种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传统财产权利制度,创造性地设置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债转股"制度与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公司法出台,其中关于股东出资形式的灵活规定使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实行的"债转股"的制度不再缺乏坚实的法律基础。但是"债转股"转化为股权的毕竟是企业的不良资产,随之必会引发一定的弊端,如"债转股"与资本维持原则以及"债转股"与股东权益在法理和现实意义中的相悖。我国目前的"债转股"必须有一个额度控制,是只要单纯解决企业的扭亏,还是同时也解决企业的发展,成为比较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所得税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古典制所得税模式所存在的缺陷对经济的扭曲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古典制也已经开始改变。在"两税合一"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本文认为在应采用减半计征制来减轻或免除经济性双重征税。  相似文献   

11.
在明治宪法框架下,相对独立的司法制度从传统的权力一元政治体制模式分离出来;随着政治制度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选举权意识开始在日本国民中萌芽并获得发展,甚至对日本传统的"法律文化基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突变"。然而,制度的迅速推行并没有从整体上带来日本法律意识的本质改变,国民大众对法律理解与接受的滞后仍与制度的迅速推行不相匹配,国民的近代式权利意识仍处于萌芽阶段,近代西方式权利意识并没有成为支撑日本政治社会的核心理念。由于大众缺乏宪法意识,明治宪法体制最终为军国主义势力所利用,并将日本带向战争和崩溃。  相似文献   

12.
小辞典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所实行的制度。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资产重组指资产的再配置或现有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这里所谓的"资产配置结构"通常涉及资产在产业、行业、企业间的分布状况,或在企业中的构成情况,它是历年投资累积而成的结果,具有"存量"的性  相似文献   

13.
完善制度,使其不能 "小金库"的特点是"乱"、不见光,其命门也正在于公开透明,纳入预算,让其大白于天下.以往,由于缺乏具有约束力的制度规范,监管不力,处罚疲软,"小金库"游离于预算监督之外.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起人大对预算超收入的"审批制",尽快修订<预算法>,把预算外收入这笔庞大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让财政蛋糕更好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4.
"电脑量刑"与公正效率之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脑量刑"的目的是适应司法改革的要求,确保司法公正和效率的实现.但这一制度的内容却损害了作为司法改革主要内容的司法独立,而且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缺陷,也不利于司法公正和效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高雪 《法制与社会》2012,(18):59-60
我国商标法目前尚未确立防御商标概念,但在商标注册实践中对于商标权人注册防御商标并未给予否定。其他很多发达国家在其法律制度中明确规定了防御商标制度,例如日本等商标法。如何才能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品和服务上进行防御保护是中外企业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以"鳄鱼"案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中日防御商标制度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商标法中防御商标制度的引进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深层原因是公共企业法律制度的缺失。现行法律规则体系虽对"涉公共利益企业"进行了多种表述,但均有不足,应以"公共企业"概念予以统一。公共企业因所提供产品的"公共性",在经营中具有明显的"公法性"特质,但同时作为市场主体,又具有追求效率的"私法性"品格,成为一种"特殊法人"。为防止公共企业在经营中将公法责任遁入私法,应从市场准入与退出、治理机制、交易行为、价格管制、信息披露以及公共利益救济等多方面进行特别规制,并通过构建《公共企业法》弥补当前公共企业法律制度的缺失,最终促进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宪法的人权序言中包含了所有现代人权宣言所应具有的要素,并将自由权、社会权均一同视为基于"人之尊严"的、具有自然权性质的权利而加以保障.其宪法第13条后半段所规定的"国民对于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之权利"即为"幸福追求权".它是日本宪法"概括性人权"的总称,是推导宪法未列举权利的根据.在宪法学理上,它可容纳所有对人格的生存不可欠缺的概括的权利;而在宪法实践中,法院则借助个案通过宪法解释从而实现对于"幸福追求权"所包含的具体新权利的确认与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国经济活动以及全球经济贸易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却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这时候就需要国家强大的经济职能。而本文的主题"国家援助"就是国家经济职能的一种,这也成为国家推动市场优势地位的主要力量。由一国政府以产业政策为名义所推行的包括补贴在内的各项援助措施即为国家援助,这种方式对市场地位的稳定与维持有着比企业合并与卡特尔等因素更快、更直接的左右。但是,这种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正如达摩克里斯之剑,如果不加规范而被滥用,很可能成为国家保护本国产品,破坏自由市场竞争的工具,所以制定相关的国家援助法律制度至关重要。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为此作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日本"裁判员"制度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相顺 《法学家》2007,(3):140-146
日本的"裁判员"制度就是在那些民众关心程度较高、社会影响较大、法定刑较重的重大案件中,实行以随机方式抽选一般国民担任裁判员,由裁判员与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共同审理案件,一起决定定罪量刑的制度.裁判员制度是日本在推进司法改革和司法民主化过程中建立的一种新型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是一种兼具英美陪审制和大陆参审制特征的民众参与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辉 《时代法学》2010,8(3):87-94
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其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必须,另一方面也是国际法环境发展变化趋势使然。结合近几年日本避税地对策税制对涉华加工贸易的日本企业进行适用的典型案例——船井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案,从日本避税地对策税制对涉华日企的适用态势的截然转变中,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严峻国际法环境,论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