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9月2日,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出现了一所温馨的学校———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来自东莞、深圳、广州、珠海、惠州、中山、上海、昆明等地700多名台商子弟在这里学习、生活。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的32名老师来自台湾,他们是从台湾  相似文献   

2.
读者问     
《台声》2014,(5)
<正>1.我是台湾高雄人,现在在大陆经商,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了,请问台胞子女申请在大陆入托以及接受中小学教育的流程是什么?答: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从当地台商投资服务中心开具"台胞子女入学身份证明";持"台胞子女入学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及有效签注,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申请入学,由区县教  相似文献   

3.
许瑞麟 《台声》2010,(10):17-17
海外台商均是在30年前或更早从台湾到世界各地从事商务的一群朋友。以当时的台湾情况来看,无论是外汇资金的管制、出去的管制,以及各国签证的取得,均是所有台商基本上要去解决的难题。在到达海外侨居地之后,面临的问题更是困难重重,例如居留身份的取得、语言的障碍、生活习惯及当地法律的适应,更重要的是生意订单的经营及市场的开发建立.甚至包括到子女的教育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当前加强保护台商合法权益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做好台商工作有助于处理好两岸关系。台商到大陆投资的比较多,涉及的人员比较多,这部分人在台湾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不是主动谈起自己的家庭,初次见面的客人或许看不出来,女台商翁子婷已经抱上了孙子。"现在我们一家三代都在广州,有时我会开玩笑,回台湾是去探亲。"1991年,翁子婷和丈夫林志隆在台湾创立安婕妤化妆品公司。1995年,夫妻两人决定赴广州投资,拓展事业版图。现在,翁子婷担任安婕妤化妆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家人在广州扎下根来。大女儿嫁了青岛男生,两口子现在广州工作。三儿子山东大学整形外科硕士毕业后,回广州开了一家医学生活美容馆。老四正在暨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读四年级。公司的办公室位于广州珠江新城一幢高楼里,视野  相似文献   

6.
今年夏初,厦门市台联组织了一场厦门市小学台商子女“我心中的厦门”作文竞赛。活动受到了来自厦门市台商子女、家长、老师以及台商协会、学校等各方面的热烈响应,有31所小学的113名一至六年纪的台商子女参加了竞赛。学生们以客观、真实的笔触,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他们对现在所生活的城市、他们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厦门的热爱之情,由衷地赞美那里人与人之间朴实、友善、和谐的关系。虽然他们的年纪不大,却能从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体会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人间美好的情感,领悟多姿多彩的人生。孩子们文笔稚嫩却不失文采,故事平淡却不显浅薄,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跃然纸上,向人们展示了他们在祖国大陆充满童趣、充满竞争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在此,我们挑选了几位学生的作品介绍给读者,希望您能喜欢。  相似文献   

7.
今年夏初,厦门市台联组织了一场厦门市小学台商子女“我心中的厦门”作文竞赛。活动受到了来自厦门市台商子女、家长、老师以及台商协会、学校等各方面的热烈响应,有31所小学的113名一至六年纪的台商子女参加了竞赛。学生们以客观、真实的笔触,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他们对现在所生活的城市、他们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厦门的热爱之情,由衷地赞美那里人与人之间朴实、友善、和谐的关系。虽然他们的年纪不大,却能从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体会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人间美好的情感,领悟多姿多彩的人生。孩子们文笔稚嫩却不失文采,故事平淡却不显浅薄,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跃然纸上,向人们展示了他们在祖国大陆充满童趣、充满竞争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在此,我们挑选了几位学生的作品介绍给读者,希望您能喜欢。  相似文献   

8.
今年夏初,厦门市台联组织了一场厦门市小学台商子女“我心中的厦门”作文竞赛。活动受到了来自厦门市台商子女、家长、老师以及台商协会、学校等各方面的热烈响应,有31所小学的113名一至六年纪的台商子女参加了竞赛。学生们以客观、真实的笔触,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他们对现在所生活的城市、他们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厦门的热爱之情,由衷地赞美那里人与人之间朴实、友善、和谐的关系。虽然他们的年纪不大,却能从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体会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人间美好的情感,领悟多姿多彩的人生。孩子们文笔稚嫩却不失文采,故事平淡却不显浅薄,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跃然纸上,向人们展示了他们在祖国大陆充满童趣、充满竞争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在此,我们挑选了几位学生的作品介绍给读者,希望您能喜欢。  相似文献   

9.
尹赛楠  张玲 《台声》2023,(2):66-67
<正>“在祖国大陆种出台湾的茶叶,就像祖辈们远赴台湾生活,而自己如今又回到这片土地,落叶归根,一脉相承……”从当初对茶一无所知,到如今与“茶”相伴二十载,42岁的台商二代黄启荣,也从那个初出象牙塔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两岸茶文化的“传承者”。黄启荣的父亲黄群和,出生于台湾台中,最初在岛内从事建筑行业。“受台湾经济危机的影响,父亲于2000年选择来到祖国大陆发展,  相似文献   

10.
顾泳潮 《台声》2001,(8):30-3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家看好上海,据一项不完全统计,至今常住上海的台胞已达数万人,其中台商占了相当大的比例。1984年上海成立第一家台资企业,1994年发展到2100家,目前,在沪台资企业已达3800多家。许多台商为了能在大陆安心发展事业,把在台湾的亲属迁来沪上长期居住,仅虹桥地区的古北小区就居住着700多户台商家庭,逐渐形成了一个台湾人的小社区。房产“黑马” 已届不惑之年的静安律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先生,出生在台湾彰化县农家,毕业于辅仁大学社会系和新竹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从事房地产业已10余载。蔡先生于90…  相似文献   

11.
今年夏初,厦门市台联组织了一场厦门市小学台商子女“我心中的厦门”作文竞赛。活动受到了来自厦门市台商子女、家长、老师以及台商协会、学校等各方面的热烈响应,有31所小学的113名一至六年纪的台商子女参加了竞赛。学生们以客观、真实的笔触,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他们对现在所生活的城市、他们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厦门的热爱之情,由衷地赞美那里人与人之间朴实、友善、和谐的关系。虽然他们的年纪不大,却能从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体会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人间美好的情感,领悟多姿多彩的人生。孩子们文笔稚嫩却不失文采,故事平淡却不显浅薄,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跃然纸上,向人们展示了他们在祖国大陆充满童趣、充满竞争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在此,我们挑选了几位学生的作品介绍给读者,希望您能喜欢。  相似文献   

12.
樊宁 《台声》2002,(5):32-34
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来到祖国大陆工作、生活。江苏省苏州市是台商投资的密集区,其中,很多台资企业落户苏州新区。为了谋求产业的第二春,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阖家团聚,台商老板、台籍干部携带家属来到大陆这个全新的环境。他们怀抱怎样的梦想来到大陆?圆梦的有多少?带着诸多疑问,我走进苏州新区“台商圈”。“台商到大陆投资是挡也挡不住的”2000年9月当选为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的王勋辉,身材魁梧,很富有感召力。身为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1992年就从台湾来到苏州新区投资兴业,…  相似文献   

13.
吴丰 《政协天地》2009,(9):52-52
【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精神,清流县政协以清流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契机,号召全县政协委员抓住当前良好机遇,牢固树立“大招商、大开放”的理念,广交台商朋友,积极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到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投资建设。截止日前,全县政协委员共结交台商朋友120名,目前已有多批台商先后到我县考察投资环境,并签定了多个投资意向。  相似文献   

14.
几百年前,大陆人“从唐山过台 湾”,落地生根,建设台湾;50年前起,海峡两岸隔绝达数十年,老死不相往来;约15年前,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到祖国大陆探亲;而今天,台湾人纷纷到祖国大陆当“台干”、做“台劳”,经商,工作,生活,寻梦。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台资企业越来越多,从台湾岛内到大陆台资企业工作的台籍干部与工程技术人员也不断增加,于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台干”。目前在大陆的“台干”是越来越多的趋势。 过去,尽管大陆“台干”的工资待遇较岛内高得多,但毕竟是远离…  相似文献   

15.
在蝉鸣荔熟时节的7月12日—14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举办’96广州台商投资区品尝荔枝暨投资恳谈活动,邀请台湾岛内企业界人士40多人参加,其中有台湾统一企业、华新丽华、资生堂、万有纸厂、台一国际等7家大企业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
2月9日上午8时30分,在厦台商盼望已久的从厦门到台湾直航的心愿终于实现了。181名台商及家属持台胞证和“金马专用单次出入境证”,乘坐金门“太武”轮经由金门乘机直航台湾回家过年。台商及家属正在等待上船。执行直航任务的﹃太武﹄轮厦门台商直航金门返台@李志宏  相似文献   

17.
辽台宣 《台声》2002,(7):17-19
改革开放以来,到辽宁省投资的台商日渐增多。这些台商情系白山黑水,在辽沈大地辛勤耕耘,开创着自己的事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近来,笔者有幸接触了几位台商老总,听到了他们倾诉的心声———张文琦:我看好“辽河三角洲”我的母亲是海城人,我的父亲作为原东北军的一名高级将领,曾长期生活在辽宁这片土地上。我是1948年随家人去台湾的,20多岁开始学习航海,几乎走遍了世界各地港口。几十年来,我一直怀念辽宁这块养育过我的土地。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后,我多次回到家乡参观考察。以我所从事的工作和在国际贸易中形成的经济观念,…  相似文献   

18.
就医看病是个头疼的话题 1987年10月14日,当蒋经国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之后,台湾回乡热潮涌动。这一年,也被称为“两岸开放元年”。已经20多年过去了,很多台商在大陆成功开办了自己的企业,绝大多数台湾人也都在大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1996年12月中旬,广东省广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在市民主大楼隆重举行了该会成立15周年庆祝大会。大会由广州市台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丽萍主持。全国台联副会长徐进星、广州市政协主席邓梦兆、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王玉春、广州市台联会长郑奶愿等出席大会并讲话。广州市各有关部门领导、广州地区台胞代表、在广州投资的台商代表、在广州读书的台湾学生代表、港澳台湾社团、海外侨胞代表等300多人与会。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省市台联及海内外台胞也纷纷发来贺电、贺信。乡亲之友台胞之家“乡亲之友,台胞之家”,这是全国台联副会长、…  相似文献   

20.
沈正一 《台声》2000,(11):15-15
前些日子,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要对赴大陆投资的台商课征“国家安全税”,立即遭到广大台商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抹杀了台商的贡献,也侮辱了台商的尊严。台湾各界人士都纷纷提出质疑和强烈抗议。这个风波刚刚过去,最近台湾“经建会”和“经济部”又宣布将采取“总量管制”来规范大陆投资,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不能超过岛内生产毛额(即 GDP) 2%;还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应是其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如果台商仅是“外移大陆”,并非进行全球化布局,“政府”就不准其赴大陆投资。这是继李登辉 1996年 8月提出“戒急用忍”之后,又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