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研究目的 1993年12月初至1994年元月初,我们在南京市两所中学进行了调查,试图弄清:究竟有多少中学生加入追星行列?“追星现象”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它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是否造成了不良影响?追星现象与哪些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追星热”能否真正降温?本刊记者汤华本刊实习生王秀“追星”现象成了1993年中国大陆一个热门话题_与迷恋港台歌曲和歌星相关的“追星族”新奇称谓及其故事,先是被一些传媒为“捧星”而正面渲染;有关舆论惊呼港台歌曲垄断歌坛,港台歌星横扫大陆之后,“追星’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出身的徐世群,从1993年当选为四川省副省长那天起,就责无旁贷地当起了四川省教育这条大战线的“后勤部长”,成为一名为全省园丁们催粮督款的“粮草官”.四川是全国一个大省,也是一个穷省.穷省办大教育,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难题,担当这个省教育战线的“粮草官”,确不是一件易事.追星赶月督“粮款”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近年,我国教育这条国脉之所系的大战线,却处在一种千军万马战犹酣,迟迟未见粮草来的境况.  相似文献   

4.
关于追星现象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80年代后期以来,当代文化在大众传媒与商品化支配下的多样化话语正在迅速形成,消费性的文化趣味及不断变化的“时尚”让人目眩。文化市场出现从未有过的繁杂、喧嚣,各种东西几乎是任性的堆积在中国现实这个巨大屏幕上。其中,明星的轶闻趣事,沉浮升降成为关注热点。追星族的出现,更以其来势之猛,席卷面之大,狂热程度之高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注意,成为当今文化市场的一大景观。 表面看来,“追星”是一种自发产生的文化现象,似乎这只是由追星者自我选择的、纯个人的行动方式,是自我意愿淋漓的渲泄,是作为群体性生活反拨的个体自主行为的表征。但面对这狂潮般涌来的事物,我们能够仅仅以“偶然性”、“自发性”作为其合理解释吗? 任何一种形成潮流的东西,它背后的蕴含量都不会太少。无论这种现象本身如何表浅,浮躁,隐匿其后的也必然是深厚的值得探究的东西,并且能够从文化发展轨迹上,从人的精神内在性的流变上予以界说。西方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说:“(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原始文化》)对于追星现象,我们同样可以从文化方面进行分析,从深层面上探究其秘谛。  相似文献   

5.
章玉政 《各界》2014,(5):20-23
胡适先生曾担任过两所大学的校长,一所是众所周知的北京大学,另一所则是早已湮没无闻的中国公学。对于胡适本人来说,北大校长的辉光固然令他骄傲,但他执掌中国公学两年的过往却同样是一份荣耀、一份牵挂。值此中国大学纷纷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之际,胡适当日的治校理念或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某地为美化市容,在广场上摆放了鲜艳的景观花卉,结果.却遭到市民的哄抢。其实类似事件时有发生,早已不算新闻了。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本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某些特殊场合却做出明显有违公德的事?有人将此归咎为“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7.
岑燮钧 《各界》2011,(3):47-49
晏子与孔子是有点过节的。本来,孔子在齐国做访问学者时,与齐景公有多次交往,并且给景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景公打算把泥豁田封给孔子。可是,晏子却劝阻了景公,说儒者是一群说得天花乱坠却不懂实务的人,那一套周朝的礼乐制度早已过时,不适合齐国,我们应该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去年底的一天下午,下早班的铃声早已响过。武汉国棉六厂北场筒摇厂班的党支部书记左福英却依然坐在轮班办公室里,闭目沉思,脑海里反复翻滚着刚才发生的一件事……原来,这天左福英接到了厂门卫人员的电话,反映本班值车女工小A将一团棉纱放进小提包里,准备带回家,望轮班给予处理。为此,下班后左福英立即召开了支委会,分析情况,研究对小A的处理办法。会上支委们各抒己见,一名支委认为:小A的行为是盗窃,建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7,(4)
正母亲离开我们已经许久了,但在我的手机里,依然保留着她的电话号码……每每看到这11个阿拉伯数字,就会想起母亲病危的那些日子,清晰如昨。每天早晨,我习惯在7:30分前到达母亲家去探望她。那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数九寒冬。母亲早已起床了,她早已习惯在这个时间等候我的到来,她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虽然年过八旬,却一直保持着整洁的习惯。看到我进屋,母亲就从厨房里端来桂圆、栗子放在我面前。虽然我已年过不惑,但母  相似文献   

10.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其人,列宁早就给他定了“姓”:“一个人所共知的资产者,布尔什维主义的死敌”。然而在凯氏自己的阵营中,他究竟“姓”什么却偏偏一度是个问题。 商务印书馆早在1962年就曾翻译出版过凯氏1933年的一本集子,书名《劝说集》。在这本早已不算时髦的书中,笔者却意外地发现了“姓社姓资”这个在我们这儿也曾一度聒嗓不已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正缘起在自媒体风行和娱乐至上的时代,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一句走心的话语、一个随手拍的照片都有可能演绎成一部网络大剧。2017年末,"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百度说:佛系,网络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于是乎,从"佛系青年"这样一个词又引申出了"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父母"等一系列的词语。  相似文献   

12.
94年中国文化走势本刊记者杨桃源,周大平回眸’94中国文化,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是,94年无论是文化圈内还是圈外,几乎是找不到热点现象的一年:追星热不热了,文稿拍卖停睡了,文人下海久已不闻了,教授卖馅饼的事也未见报道了,引起轰动效应的影、祝、剧、戏、书...  相似文献   

13.
刘峰 《学理论》2013,(17):229-230
1979年4月3日,中国宣布不再延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因此根据规定,条约将在一年后期满时废止。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废止,从表面上看是早已破裂的中苏同盟关系在法律上的终结,而在这背后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复杂原因,同时条约的废止也对当时的中苏关系和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政治身份、作家身份、女性身份,三重身份和谐统一而不发生异化冀中平原那密密实实的青纱帐,太行山区的民间气息,还有那双既注目都市又关注山野的眼睛,引领着铁凝走进生活、阅读人生,滋润着她创作出一部又一部求新求变的佳作。作为一位年仅49岁却有着30年创作经历的当代作家,铁凝和她的作品早已为众多读者所熟悉。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大喜日子。9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早已是老年,可是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也只能说属于中年成熟期。当今世界,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比中国共产党建党早的、资格老的多的是。但是,能够取得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骄人业绩的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4,(14)
报载: 1993年12月1日,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开始实施的第一天,国家工商局在首都闹市王府井大街百货大楼前摆台对市民进行宣讲。人民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前往咨询者十分踊跃,一时人头攒动,气氛颇为热烈。 某省一位地委领导干部在一个县的三级干部会上讲话,说“你们这个县是吃木头的县,经济要上去,农民要富裕,就是要‘砍’字当头!什么《森林法》,你们不要管那么多!”而早已颁布实施的我国《森林法》明文规定,我国用材林的消耗量必须低于生产量。 这两件看来普普通通却值得人们深思玩味的事,说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用法律引导、推进和保障;人们的行为,需要用法律规范、制约。  相似文献   

17.
不能否定,在我们改革开放的社会,追星已经成了社会的一个热点。 调查表明,在“追星族”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90%,在这些年轻人中,又主要是以初、高中学生为主的青少年学生,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初中生,并且是以女学生为主。据北京音乐台的调查:北京在校青少年中60%的人有程度不同的“追星心态”,达到狂热程度的占10%左右。 《中国青年报》作了一个有关高中学生的“追星热”的调查。结果很有趣:当调查者要求同学们“估计一下,在你的班级里,特别喜欢崇拜明星的‘追星族’占多少百分比”的问题时,同学们的“自我评估”的结果是:“初二占10%,高二占5%”。显然,当“追星族”的名声不怎么太好时,这个“自我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是“缩小”了的,然而即使从这个“缩小”了的数字也可以看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追星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8.
有一先进人物应邀到某单位介绍经验,他对该单位的各方面工作提了几条建议,很快被采纳了。其实这几条建议大多是该单位的同志早已提出过的,当时却未曾引起重视。群众议论说:“这是因人纳言。”  相似文献   

19.
书的新与旧     
近者为新,远者为旧,这个标准又客观,又简单,因此为大家所接受。举凡列入“新书介绍”、“新书预告”一类栏目中的图书,必定都是新近出版的或将要出版的,人们一看就知,绝不致生出误解。不过,同是新出版的图书,情形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作者新近写成,第一次付印,又第一次与读者见面的;有的虽然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成书的年月却可能早得多;还有的不但书早已写成,而且也早已印行不止一次了,现在只是重版或者重印。这后一种书似乎不宜视为新书,因为它们毕竟是另一个时代的产物,代表了另一时代人们的思虑与向往,是过去生活的一个部分。倘若事隔多年,当这些书重与读者见  相似文献   

20.
伏琛 《瞭望》1988,(17)
林语堂早已于一九七六年长眠于台湾省阳明山故居。台湾文化界人士一再建议把这所故居改建为林语堂纪念馆,却一直并无动静。尽管林氏方死之时,台湾报刊把他誉为‘一代哲人’,也有人认为中国人能成为‘世界性作家、学者的,只有林语堂一人’,但是,他去世后显得比较寂寞,这是事实。 在大陆,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已经于近年印了出来,他的《翦拂集》也已由上海书店影印,而被海外人士视为宣扬中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