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朱明 《法国研究》2010,(4):59-65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形象总是被赋以自由和进步,也被认为是由资产者缔造而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本文通过对中世纪法国城市的具体考察,发现情况恰恰相反。中世纪的法国城市主要是由封建领主建立的,城市中教俗领主也占据着主导和支配地位,所谓的城市起源的"公社运动"并非充满革命意义。对于西欧中世纪城市"自由"说的泛滥,还需给予更多的批判,从而得到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盛成同志在本世纪初期留学法国,在法国诗学,文学上卓有成就。曾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他在法国发表过其代表作《我的母亲》(Ma mère),《在疯狂的年代》(Les années folles)等小说和诗篇,颇为法国人士所称道。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现任北京语言学院教授。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给法国文学家格拉蒙(Maurice GRAMONT)而作的。来稿因邮寄延误,特在本期发表。  相似文献   

3.
姚历 《法国研究》2012,(4):54-59
在中世纪后半期,随着城市公社运动的兴起,城市权贵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开始出现。他们即不同于普通的城市民众,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上与传统的封建贵族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的命运与城市的公社制度紧密联系,随着公社的自治或部分自治,他们在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随之扩大。而当王权加强,公社开始衰亡时,他们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作为城市权力和经济的代表,他们的命运也是中世纪城市历史的缩影。随着他们的衰败,城市也逐渐走出中世纪,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繁荣于十五世纪的勃艮第大公宫廷文化是式微的中世纪骑士文学过渡到文艺复兴的最后辉煌。面对旧的价值体系即将崩溃、新的道德观尚未形成的危机 ,四任勃艮第大公均采取了鼓励把重写骑士文学与描述当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的文艺创作方案 ,从而使一种文化传统成功地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扬光大 ,在肯定自我的同时巩固宫廷的统治。本文以文本分析的手法 ,通过比较中世纪传说的不同版本 ,试图揭示社会性话语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繁荣于十五世纪的勃艮第大公宫廷文化是式微的中世纪骑士文学过渡到文艺复兴的最后辉煌.面对旧的价值体系即将崩溃、新的道德观尚未形成的危机,四任勃艮第大公均采取了鼓励把重写骑士文学与描述当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的文艺创作方案,从而使一种文化传统成功地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扬光大,在肯定自我的同时巩固宫廷的统治.本文以文本分析的手法,通过比较中世纪传说的不同版本,试图揭示社会性话语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晓莉 《法国研究》2001,(2):197-211
繁荣于十五世纪的勃艮第大公宫廷文化是式微的中世纪骑士文学过渡到文艺复兴的最后辉煌.面对旧的价值体系即将崩溃、新的道德观尚未形成的危机,四任勃艮第大公均采取了鼓励把重写骑士文学与描述当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的文艺创作方案,从而使一种文化传统成功地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扬光大,在肯定自我的同时巩固宫廷的统治.本文以文本分析的手法,通过比较中世纪传说的不同版本,试图揭示社会性话语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位于地中海西岸的中世纪法国名城图卢兹,深受普罗旺斯文化传统影响,在12世纪发展出别具一格的城市自治.作为自治的权力机构,图卢兹议事会在伯爵与城市贵族权力此消彼长的夹缝中步履维艰求得生存并不断壮大.图卢兹看似离经叛道的城市自治理念与西欧大陆壁垒森严的封建格局显得格格不入.这既令罗马天主教会怒不可遏,更引起北部贵族的深恶痛绝,所有不满最终在阿尔比圣战的刀光剑影下得以酣畅淋漓宣泄.随着战争结束后宗教裁判机构在图卢兹地区的设立及法国王室对该地区的大权独揽,图卢兹城市自治走向江河日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赵丛 《法国研究》2015,(1):86-93,63
法国骑士文化时期,女性受到异乎寻常的尊敬,这与当时社会父权的加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探讨其中的缘由和挖掘历史的真实,我们从女性自身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来寻找合适的视角,而女性魅力及其展示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通过了解法国骑士文化时期的妇女角色以及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真实看法,我们分析概括出这一时期法国女性魅力的特征,并用《特里斯坦和伊瑟》作为文本例证来近距离观察女性是如何展示其魅力来提升自身价值的,以求破解法国女性的"倾世"之谜。  相似文献   

9.
Resume:Apartird'uneanalysedelasubstanceelementairedel'eauquiscpresentesonstoutesiesformesdansLaMOdl'fl'cation,iepresentarticlecherchedstudieriethemede1'eaudansceromanctmontreparidquel'eauestnonseulementuncatalyseurpsychiqucdelamodificationdel'espritdeLionDelmont,inalsaussiunfacteurenracineanplusprofondduprojetpoetiquedeMichelButor.米歇尔·布托尔(MichelButor,1926一)是法国当代“新小说”派重要作家。他的小说结构新颖,时空变化多样,对外部世界的描写客观真实,对人物内心的刻画细致入微,在法国批…  相似文献   

10.
一首颂扬法国小说的壮丽诗篇──评《法国小说论》方仁杰人们在习惯把奥地利比作音乐的故乡的同时,也乐于将法兰西称为文学的故乡,这尤其是因为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多若繁星,19世纪和20世纪更有一大群文学巨匠的名字被载人世界文学的史册。江伙生、肖厚德两位教授的专...  相似文献   

11.
法国礼仪是西方礼仪的重要代表 ,十七和十八世纪被誉为“欧洲高雅礼仪的中心”。法国礼仪在历史上经历过波澜起伏。骑士文化 ,文艺复兴 ,沙龙文化 ,法国大革命等 ,无一不与礼仪的变革有关。今天 ,传统的礼仪形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但它仍然以新的精神和形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蒲志鸿 《法国研究》2001,(2):99-107
法国礼仪是西方礼仪的重要代表,十七和十八世纪被誉为"欧洲高雅礼仪的中心".法国礼仪在历史上经历过波澜起伏.骑士文化,文艺复兴,沙龙文化,法国大革命等,无一不与礼仪的变革有关.今天,传统的礼仪形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它仍然以新的精神和形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是法国文学史和法国语言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在文学史上,《罗兰之歌》是欧洲中古时代英雄史诗的一部代表作,是中世纪诗歌的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学法语的人皆想给自己取个漂亮的法国名字,然而,找一个好听﹑易记,又有一定精神内涵的法语名字,并非易事。查阅法国相关文献,我们发现,从中世纪到十八世纪,法国人一般都喜欢用圣人的名  相似文献   

15.
法国作家萨德历来有着色情作家的名声,其实他的小说是在其诗学主张指导下创作的,了解了他的小说诗学,才能正确解读他的小说,也才能对萨德其人做出公正评价。本文结合萨德的代表作《鞠丝汀娜或贞洁的厄运》,分析论证萨德的小说诗学理念,提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和避免说教是萨德小说诗学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6.
钱林森 《法国研究》2005,(1):126-133
二、沟通东西的文化骑士盛成 20世纪上半期的留法学人中,自觉担当东西文化媒介和桥梁者甚众,而首先以"写自家旧事",在法国文坛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和沟通作用的,是盛成(Cheng Tcheng,1899-1996).这位被称为"世纪见证"的"东方文化骑士"①,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称得上沟通中西的一道桥梁.  相似文献   

17.
自中世纪以来,法国文化就在整个欧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启蒙运动以后,法国始终保持着世界文化大国的地位。灿烂的法兰西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法国文化仍然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势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法国是当今世界上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了解和研究二十世纪法国文化,对于学  相似文献   

18.
14世纪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亦是罗马天主教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双重特性决定了法国王权与教廷教权之间势力的消长。双方经历早期的妥协与合作并于本世纪迎来多次正面交锋,终以法国王权对教权的绝对胜利而宣告结束。教会的阿维农之囚是中世纪罗马教廷教权衰落的重要标志。在本是天主教会势力盘根错节的欧洲,这一发展态势注定对未来数世纪西欧的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吕昭 《法国研究》2009,(3):70-75
清洁派是西欧中世纪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基督教异端派别之一,十二世纪晚期到十三世纪上半期在法国南部地区发展到顶峰。清洁派兴起于教会腐败堕落的背景中,他们宣扬的使徒式的苦修主义荡涤了教会的腐败,成为清洁派吸引人们皈依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Resume:Laviedevantsolestundeschefs-d'oeuvredeRomainGary(1914-1980),grandromancierFrancalscontemporain.CeromanestconsiderscommeniesMiserablesd'aujourd'hum.CetarticleessaiedenonsmontrerpourquellesraisonsieromanestcouronnepariePrixGoncourt.《如此人生》(Laviedevantsol)发表于1975年,署名作者是埃米尔·阿雅尔(EmileAjar)。小说当年即获龚古尔文学奖。罗曼·加里,原名罗曼·卡塞沃(RomainKacew)。1914年生于俄国的立陶宛,14岁移居法国,并在法国受教育。大战期间在法国空军服过役。战后定居法国,加人法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