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围绕如何实现合作共同抗日,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进行了5次重要谈判,最终在1937年9月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庐山谈判中,蒋介石对周恩来表示"在狱共党可由国方开始分批释放",同意释放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在这种有利形势下,1937年9月,党组织将我从国民党南京军人监狱营救出狱。出狱后,我就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并接受审  相似文献   

2.
1937年,为了尽快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推动国民党在政策上进一步转变,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周恩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奔走往返于西安、杭州、庐山与延安之间,和国民党政府进行多次谈判。2月下旬至3月上旬,周恩来、叶剑英代表我党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贺衷寒、张冲在西安进行第一次谈判。谈判的中心是红军改编和苏区政府问题。3月下旬,周恩来到杭州,与蒋介石进行两党的第二次谈判。6月上旬,周恩来携带我党草拟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共同纲领,到庐山再次与蒋介石会谈。7月8日周恩来率我党代表团再次上庐山与蒋介石国民党谈判。7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代表我党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邵力子、张冲就国共合作问题进行第四次谈判。以下公布的26份档案即为国共两党合作谈判中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人的往来电文,均根据中央档案馆馆藏原件,首次全文公开发表,内容涉及谈判的方针、宣言的内容、干部人选、红军改编等,电文标题和注释均为编者所加。个别电文编者作了编辑处理,如改正了错字,加了标点符号等。个别无法辩认的字,用□标出。  相似文献   

3.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卢沟桥事变是国共两党从生死对立到共赴国难的转折。9月22日,事变发生后仅2个月又15天,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这标志着以团结御侮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形成。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是在江西庐山举行的。庐山成了国共两党成功谈判、共谋合作抗战、共御外侮的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全民族范国内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促进了国内团结,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庐山作为1937年国共两党谈判的重要地点,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在国共合作史  相似文献   

5.
1937年夏的庐山和谈,不仅使反目成仇厮杀了十年的国共两党重新合作,而且成为真正的中华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起航点。本文论述了国民党政府政策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为庐山和谈所做的准备、庐山和谈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及庐山和谈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6.
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前,曾进行了一段颇为曲折的谈判.谈判过程中,双方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开活动,以向世人证实国共实施第二次合作的信心和决心.这些活动中影响较大的是国民党派考察团赴延安等中共控制地区考察一事.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经过近半年艰苦谈判,中国社会水火不容、厮杀十年的两大对立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终于开始了第二次合作。毛泽东在延安庄严宣告:“现在两党重新结成的统一战线,形成了中国革命的一个新时期”,“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然而,这一“崭新阶段”的开端却是相当艰难、相当曲折的,其程度有时真令人难以置信。当我们追寻审视这段历史时,不难发现,周恩来1937年6、7月间到庐山直接与蒋介石谈判磋商,是其中最为关键;最耐人寻味的一段篇章。  相似文献   

8.
曹元明 《党史文苑》2004,(11):44-46
1996年5月8日,专程为庐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而来江西考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庐山“美庐别墅”。国际宗教建筑专家德·席尔瓦对第二展厅中宋美龄留存的三幅油画感叹不已。他离开“美庐”时欣然命笔:了解过去的历史,更好地认识未来的历史。后来,原国民党幕僚长陈布雷最小的儿子陈砾先生在参观“美庐”时,特别仔细地观看了老父陈布雷的照片和有关史料,一时百感交集。他在第二展厅宋美龄留下的三幅油画面前伫立良久,当时他很希望宋美龄能回大陆看看庐山“故乡”。两年前,章孝严先生及夫人黄美伦女士来江西省亲探旧,在庐…  相似文献   

9.
张治中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嫡系将领,因为他曾主导参与多次国共和谈,故有"和平将军"之称。张治中一生热爱和平,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虽然手握重兵,却始终没有与共产党军队直接作战;身为国民党著名的谈判专家,但在其与中共的谈判生涯中,却常常与周恩来唱着殊途同归的对手戏。他与周恩来,在谈判桌  相似文献   

10.
枕星子 《廉政瞭望》2023,(11):50-51
<正>5月28日,土耳其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的结果显示,埃尔多安再次胜出,成功连任。他在获胜后表示,过去几个月西方国家形成了反对他的联盟,但现在所有针对土耳其的“肮脏游戏”都失败了。这是埃尔多安继2014年、2018年后第三次赢得总统大选,也是他首次在经历两轮选举后才获得胜利。对于掌舵土耳其20年的他来说,这次选举可谓险象环生,被视作他所面临的“最严峻政治挑战”。  相似文献   

11.
1972年9月25日至28日举行的中日政府首脑谈判,对实现中日建交起了关键性作用。正式谈判共进行了四轮:第一轮谈判,以日台关系和中日关系中的非排他性问题为谈判核心;第二轮,紧紧围绕战争责任、结束战争状态、战争赔偿及革命输出问题;第三轮,讨论联合声明的具体内容,并交换对一些国际问题的看法;第四轮,商讨如何结束日台关系和处理日台断交后双方非官方的经贸往来问题。双方在谈判中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既坚持立场,又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失灵活性,最终在一系列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直接推动了中日两国联合声明的签订和发表,实现了中日建交。  相似文献   

12.
近阅谢春涛所著《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书中第60页里写道:“他(指毛泽东──编者)还手书李白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并在末尾注明:李白《庐山谣》一诗中的四句。登庐山望长江,书此以赠庐山常委诸同志。”事实上,毛泽东题写李白这四句诗的时间,是在1961年第二次庐山会议期间,并非是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时。末尾为“书此以赠庐山党委请同志”,而非“庐山常委诸同志”。1961年8月对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3.
林伯渠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内很有影响、很有声望的元老之一。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与庐山有着特殊的情缘,从1926年至1959年,他五次带着重任登上庐山。行程中,他对庐山充满情感,多次咏诗赞美庐山,给庐山的历史文化增添了鲜亮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林伯渠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内很有影响,很有声望的元老之一。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与庐山有着特殊的情缘,从1926年至1959年,他五次带着重任登上庐山。行程中,他对庐山充满情感,多次咏 诗赞美庐山,给庐山的历史文化增添了鲜亮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一周要闻     
<正>联合国公布2015巴黎气候协定谈判文本2月2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正式发布了201S年巴黎全球气候变化协定的谈判文本。文本涉及巴黎协定将要包括的一些实质性内容,如减缓、适应、融资、技术和能力建设以及采取行动和支持的透明性。谈判文本的发布拉开了完成新的全球变化协定谈判的序幕。美古举行第二轮会谈顺利完成当地时间2月27日,美国与古巴代表就恢复外交关系举行第二轮"历史性"会谈,美古双方都给予了积极评价。美助理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疯狂侵略中国。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战宣言》,至此,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蒋经国毅然从苏联回国参加抗战。1939年春,他临危受命,  相似文献   

17.
正据7月19日的环球网报道,在7月19日的中国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对外披露说,自2018年2月份以来,中美之间已经先后进行了四轮磋商。但都因美方在整个谈判历程中言而无信和反复无常,致使中方无法接受,从而关上了双方谈判的大门。5月3日至4日,美国财政部部长姆努钦率领代表团访华,这  相似文献   

18.
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当年,我是作为中央军委直属机关两位中央委员的随员上庐山的。1970年8月17日,我正随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张池明同志在沈阳军区某机械化师参加全军装备管理现场会,突然接到北京的电话通知,说有重要事情,要张池明同志第二天赶回北京。当时现场会议还未开完,他又是这个会议的主要主持人,因此,商定请总后勤部副部长封永顺同志主持会议。18日,我随张池明同志从沈阳乘飞机返回北京。回京后,才知道中央通知他上庐山出席党的九届二中全会。根据军委规定:军委直属机关的中…  相似文献   

19.
一个秋高气爽、和风拂拂的日子,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享誉“红军之父”的红军总司令朱德,肩负全民族的重托,代表中共中央、红军和毛泽东。英气勃勃地飞抵南京,首次面对面地同蒋介石就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两军团结抗日问题举行谈判。和朱德一道去南京谈判的,还有周恩来、叶剑英。那是1937年8月上旬的一天。国共两党谈判,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20.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0万工人举行联合大罢工,经过浴血斗争,获得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权利。为了纪念这次罢工的胜利,1889年第二国际决定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从此,全世界劳动人民有了自己的节日。1890年欧美各国工人举行了第一次纪念“五·一”节的示威游行活动。中国工人阶级最早纪念“五·一”节是在哈尔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影响下,于1907年5月14日(俄历5月1日),以哈尔滨铁路总工厂中俄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