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灾难心理干预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美国在灾难后开展了大量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具有完备的灾后心理干预方法和特殊干预模式。但是纽约州从事精神卫生的专家在"9·11"事件后对灾难心理干预作了研究,令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灾难后开展了大量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具有完备的灾后心理干预方法和特殊干预模式。但是纽约州从事精神卫生的专家在“9·11”事件后对灾难心理干预作了研究,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的第一个结论是:都没有准备好对大规模暴力事件或者灾难事件作出精神卫生方面的应答。公共精神卫生系统,包括社区都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因为“迄今为止,灾后心理干预还不是主流”。  相似文献   

3.
灾难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起抢险救灾,人们直接想到的是救命、抢救伤员、提供吃穿药物,还有灾后救济恢复,却往往忽略了心理方面的救助.其实,灾害使人们遭受的心理伤害不会比肉体伤痛少多少.面对灾难,人人都需要得到心灵上的抚慰. 2006年8月,由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10名心理专家组成的广东首支“灾后心理救援工作队”奔赴乐昌灾区,对受灾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4.
张乘祎 《前沿》2012,(17):124-126
灾后心理干预是灾后救援的重要任务.组织灾后救援,进行适度高效地心理干预极为关键.目前,我国心理干预方面的实践经验较少,心理干预的条件、资源也极为有限,存在着心理干预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团队、科研方面不够成熟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我国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救援方面心理干预的组织建设,加强相关理论及实用性研究,通过同质群体交流等方式扩大救助范围,建立长效动态跟踪机制,对灾后心理干预的成效做进一步观察等,结合各种有效措施对各种心理危机问题加以回避、抑制,使受灾群体的负面心理得到整体性控制,促进一些积极心理因素的开发与适用,从而达到对受灾群众的有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灾难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光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灾难发生之后的应急响应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更重要的是对灾难应急事件的监测、预测以及救灾的计划及预案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6.
吴红霞  俞欣 《今日浙江》2008,(11):70-71
5月14日,由浙江省10名心理干预专家组成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队急赴四川灾区.目前,在灾区的我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有40余人,专家们全部具有丰富的心理危机干预实战经验.他们曾参与云南大地震和桑美、云娜强台风等灾后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工作,其中部分专家刚刚参加了胶济铁路撞车事故灾后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
资讯     
《中国减灾》2011,(7):61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赴云南盈江开展社会心理影响评估3月25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联合开展的云南省盈江县地震灾区社会心理影响评估及灾后心理干预工作正式启动。首批8名专家赴云南省盈江县地震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工作,系统评估此次地震对灾区社会和群众生活造成的综合影响以及灾区的实际需求,对受灾群众、救  相似文献   

8.
基于目前国内现状,我国亟需建立弱势群体心理救助保障制度以完善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心理救助保障的定义、保障的对象都需要进行界定;通过制度设计,对弱势群体进行心理救助保障,既能保障突发灾难时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落实,又能更好的缓解社会转型时期资源分配不均等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应对灾难,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芦山地震等多次灾害的实践和历练后,我国的灾后社会心理援助已逐渐步入正轨,管理更为规范有序,干预方法也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0.
陈徐东 《中国减灾》2011,(10):21-22
党中央提出“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战略部署,加强综合防灾减灾,对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重大灾害后要积极开展对受灾人群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应激救援”。开展心理援助是社会管理创新和减灾救灾理念进步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1.
王莹莹 《中国减灾》2010,(12):20-21
一场灾难过后,留下的不仅仅是废墟,还有留在人们心中的心理创伤。因而,在灾难过后,如何平复人们的心理创伤,成为专业人员探索的重要课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龙迪博士所领导的安心团队在灾区进行长期的灾后心理援助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李明 《中国减灾》2013,(7X):34-35
<正>最近在一次灾后心理援助高峰论坛上,一位外国学者提出疑问:"因为中国人缺乏信仰,灾后心理康复的过程比较缓慢,如何解决这一困境?"笔者作为特邀专家先后参加了北川、舟曲、玉树、彝良、盈江和芦山重大自然灾害之后的心理援助工作。面对这样一个疑问,感触良多。一方面,有这样疑问的学者恐怕为数不少,可以理解;另一方面,这个疑问的生产实际上是因为西方学者对中国人的宗教情怀缺乏了解,对中国人的灾后心理康复特征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根据现场研究的材料,对中国人的宗教情怀及其和灾后心理康复的关系做一个深入的说明。不妨从灾后心理康复谈起。大灾大难,必定会给人心带来打击。人非草木,面对天崩地裂,自然不能不为之动容。从大灾之前相对平稳的心态,到灾难来临的恐慌混乱,再回到灾后相对平稳的心态,的确需要一个  相似文献   

13.
解析:中小学生灾后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东哲 《中国减灾》2005,(12):20-21
灾难之后,孩子们幼小心灵的的阴影挥之不去,创伤不知何时才能抚平.灾后学生在心理上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4.
灾害社会心理影响评估是实施高效心理救援的基础和前提,对灾害救助及灾后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盈江县"3·10"地震发生后,国家减灾委及时派出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有关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赴灾区开展地震社会心理影响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一场灾难过后,留下的不仅仅是废墟,还有留在人们心中的心理创伤。因而,在灾难过后,如何平复人们的心理创伤,成为专业人员探索的重要课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龙迪博士所领导的安心团队在灾区进行长期的灾后心理援助实践,  相似文献   

16.
国内灾害心理援助的历史及现状我国首次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是在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之后,但那时还没有灾害心理援助的概念,因此那次灾后干预还很不完善。1998年的张北地震、2002年的大连  相似文献   

17.
灾后心理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应急心理危机干预不仅在于预防和治疗受灾群众的应急心理障碍,还在于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普及,促进受灾群众的心理成长。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知道灾情后,我心里异常沉重。职业的敏感性告诉我:灾区心理救援一定要及时。心理救援也要与时间赛跑重大灾难发生后,会形成广泛的心理恐慌,部分受灾群众出现急性心  相似文献   

18.
来去匆匆的台风“云娜”,突如其来的泥石流,留下无情的痕迹。记者所见的浙江温岭、乐清,满目创伤。而与这残酷现实一同进行的,却是一场场对惊悸心灵的温情抚慰。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先后派出5批心理专家,赶赴抗台第一线以及泥石流现场,实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这是全国罕见的一次大规模灾后心理干预。经历这一场灾难,恐惧,如影随形。温岭箬横镇,“云娜”来袭之夜,谢云霄的父母丧生在倒塌的房屋中,顿失双亲,这位19岁女孩见到心理医生时,只会机械地点头。在乐清龙西乡上山村,因为一场突袭的泥石流,忽然死绝了6户人家。一夜之间,20出头的章林峰失…  相似文献   

19.
林建 《公安教育》2022,(3):67-70
<正>近年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已经在地震、疫情、恶性事件等各种重大灾难和危机事件中渐露身手。公安民警身处基层执法一线,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在处置各类自然灾害事件和恶性刑事案件时,自身也会承受高度紧张和心理失衡的重压,由此产生心理危机问题时有发生。“心理危机干预”类课程应时而生。“心理危机干预”类课程的开设,  相似文献   

20.
张侃 《中国减灾》2012,(2):23-25
从理论上讲,大的灾难对受灾群众、救灾人员乃至全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冲击。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大部分人能够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愈心理创伤;但是,也有少数当事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并可能长期持续。因此,及时对相关人群进行心理援助(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