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庆日趣闻     
世界各国国庆日的名称并不相同.日本叫“天长节”,波兰叫“复兴节”,新西兰叫“威旦誓日”,利比亚叫“革命节”,罗马尼亚、匈牙利叫“解放日”。有的直接以国名加上“日”,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还有的叫独立日、独立节、共和日、自由日、民主日、宪法日等等。  相似文献   

2.
教具的妙用     
我在讲述《思想政治课》第一册(上)“货币的来龙去脉”一节时,三次使用教具,三次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一节课一开始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从身上掏出一张面额10元的人民币,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们回答不一:有的说是“10元钱”;有的说是“人民币”;也有的根据我这一节所要讲的内容说是“货币”;当然也有一些课前预习过的学生说只能叫“纸币”而不能  相似文献   

3.
鲁钟鸣 《政策》2005,(6):56-56
时下,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抱着“小节无伤大雅”、“小节不碍大局”的信条,干着有损道德品质的“小事”:有的管不住眼,总喜欢看些带“色”的“小碟”;有的管不住嘴,老爱喝些不该喝的“小酒”;有的管不住手,经常打着带“彩”的“小牌”;有的管不住腿,时常进舞厅跳点粗俗的“小舞”……这些,往往被认为是不一而足的“小节”。而殊不知,正是这种  相似文献   

4.
戒“俗”     
“俗”者。粗俗、庸俗、卑俗也。俗气,指的是世间一切恶浊之气。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俗气不容忽视,其主要表现为:有的信奉“沉默是金”的庸俗哲学,随波逐流,明哲保身;有的当老好人。不愿“挑刺”,随意“栽花”。在开展批评时泛泛而谈、隔靴搔痒:有的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党性讲人情,视生活作风为“小节”。  相似文献   

5.
成语“班门弄斧”,一直是用采比喻有的人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我们到某些学校,或叫新教师教一节公开课,或请青年教师谈谈工作经验,也每每会听到“请老同志干吧,我们不敢班门弄斧”的答话。说这种话的人,有的确属谦虚,但有的却以此为托词,一推了之。对此.想起一句俗话:“下棋要找好棋手”,意思是跟高手下棋,才能暴露自己的弱点,便于就教于行  相似文献   

6.
“九月里,九月九,爬山登高饮菊酒,戴上茱萸避邪恶,吃了花糕多长寿。”农历九月九称“重阳节”、“重九节”、“茱萸节”,是汉族传统的民间节日。重阳节起源于何时?有的说是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流放汉北、他的学生宋玉为他送别的日子;到西汉时重阳节已成固定节日,魏...  相似文献   

7.
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得道、圆寂的日子。藏历四月按藏历的说法,星象上将出现“萨嘎”星宿,即氐宿星,“达瓦”即藏语的月,因此被统称为“萨嘎达瓦”,把祭佛日简称为“萨嘎达瓦”节。四月一个月,信徒们不杀生不吃肉,专意朝佛供佛,有的闭斋修行,有的转经磕长头。  相似文献   

8.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取得了台湾,实现了企国的统一,这是清代前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近年来出版的清史论著,有的在“清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一节中,列出“统一台湾”的标题,作了专门的论述,有的只是简单地提及“康熙二十二年,郑克塽率台湾文武官员归降,结束了台湾的割据局面”,而未作更多的介绍。对于康熙皇帝在这个  相似文献   

9.
一、唯物论: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中国的现实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文明历史延传中不断继承和发扬,源远流长有的人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治国的规范,有的人把勤俭作为为人处事的原则,有的人把它视为伦理道德去操守。中华始祖黄帝就力行“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大禹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尚书·大禹谟》赞扬他“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功德。《周易·否卦》记载“君子以俭德避难”阐明了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范灾难,在面临危难时,有助于克服危难的辨证关系。《周易·节卦》提出“天地节而四时成”“…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0,(1):26-26
壮族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家庭还包制1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一年沸腾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题为“集体生活需要合作”的六年级思想品德课,课进入第二环节,老师要组织一次课堂活动,一高一矮两名学生被老师请到了讲台前。老师:“学会合作是现代生活必备的品质,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大家也许看到过。”老师边说边操作电脑,大屏幕上出现两个字:双簧。全体学生眼睛都盯住了屏幕,有的在小声地念着。  相似文献   

12.
如果教师单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有的教师一节课中花掉大量时间去举例,有时将一个能吸引学生的例子在很多节课中都举,有的干脆抛开原理,将课堂教学变为“故事课”。这样,教学进度相应地落后了,教学任务也完不成;学生  相似文献   

13.
李德生 《协商论坛》2007,(10):54-54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庆节,各国对于国庆节的庆贺方式,由于传统和习俗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各国国庆节的名称有所不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目”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每年国庆,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苗族鼓社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黔东南自治州的台江、剑河、雷山、丹寨、凯里、麻江、榕江等县的大部份苗族聚居区,曾盛行过一种规模巨大的祭祀活动。这一祭祀活动,俗称“吃鼓脏”、“吃牯脏”。有同志通过论证,命名为“鼓社节”(见《贵州民族研究》1980第三期),廷贵酒素二同志撰的《苗族“鼓社”调查报告一文》。也有的同志提议称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干部当中,有的人认为,大腐败不搞,大错误不犯,有些小毛病不算什么;还有的人认为,别人恣意贪污受贿还逍遥法外,自己捞点蝇头小利无足挂齿;有的不拘“小节”,认为吃喝玩乐,打牌赌博是生活小事,并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支配下,慢慢走向堕落。“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些美德却被一些人丢失了。要克服“小节无害”,各级党委应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他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长修为政之德,长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彭秀忠)“小节无害”危害大@彭秀忠…  相似文献   

16.
土家语中“巴”音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语言中经常有“巴”音节出现,有的专家把它作为土家族是巴人后裔的佐证之一。中央民族学院已故的潘光旦教授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中,认为古代巴人活动区域内有些地名、人名或族名是土家族自称“比兹”的对音或转音;一些巴音节的词汇仍保持在今日的土家语中。近年来有些专著也沿袭其说:“土家族地区还保留着不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清水江苗族龙船节来源传说,过去一些学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工作。有的人认为“这一神话传说与施洞苗族龙船节的来源根本不是一回事,根本没有任何关联,而仅仅是当地苗族群众对这一节日的一种解释和假托。”①有些学者认为这一节日传说与当地人们杀蟒之事有关,“后来人们加了些神话而已”。②有的人认为传说反映民族分化的情况,“民族迁徒的纪念日也变成了本民族最隆重的节日——龙舟节。”③……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时至今日,人们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因此,就这一节日传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对统一思想,认清事实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一 清水江苗族龙船节是台江、施秉两县交界的清水江沿岸的苗族在五月二十五日前后举行的划龙船盛会。它分为两个独立的活动区域,共有四十余寨,近四千户,直接参与活动者约二万人。旧时龙船数有56只之众,现能使用的存47只。龙船活动以站立划桨,船型为母子舟,龙头另配一对硕大水牛角,按照苗族风俗习惯为主进行而与其他地区的龙船活动迥异。今天人们所说的“清水江苗族龙船节”一般是专指施洞为中心的活动区域而言。因施洞是现今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且又是活动的中心场地,所以习惯上称为“施洞龙船节”。 清水江苗族龙船节的来源传说  相似文献   

18.
在一节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问一个学生:“这个图形有几个角?”学生回答:“两个。”老师表扬道:“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教室里响起了“嗨、嗨、嗨,你真棒”的夸奖声。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有一点成绩,就应该表扬,表扬越多越好,力度越大越好。课堂上往往夸奖声不断“,好”声一片。有的学校还开展了“无批评”教育,对学生的任何表现,采取少批评,甚至不批评的作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的统一。只有表扬、奖励,而无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表扬应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一味的表扬,正如一味的惩…  相似文献   

19.
春回大地,各地的“节”、“会”又多了起来。一些地方发挥本地优势,“节会搭台,经贸唱戏”,目的是为本地招商引资扩大影响。但也有些地方,“节”、“会”的重头戏不是经贸在唱,而是明星在唱。常常把其他方面的钱压了再压,也要省下钱来办晚会,场面很大,气氛很热烈,似乎几首歌就能唱红一座城市。一场晚会动辄就是几百万元,一位明星的出场费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有的地方因此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甚至摊派给老百姓。经济建设,最讲投入产出。追星的投入和产出能成正比吗?明星们的歌喉能将一个地方的经济唱上去吗?国务院去年9月新修订的《营业性演出…  相似文献   

20.
文山壮族在每年农历的六月末和七月初都要隆重举行“七郎节”,也称“六郎节”或“七月节”。人们都将这个节视为“过小年”。节日期间,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十几样好菜“赛法”。壮语“赛”是王、领袖、首领之意,“法”是天,也就是祭祀领袖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