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章学诚毕生以维护纲常名教为己任,重视妇德妇道,反对妇女抛头露面,强调妇女贞烈的伦理价值,但在受到清乾嘉时期学术知识化浪潮的深刻影响后,又形成了重视妇女才学、承认其文化传承地位的进步观念,从而对其有关妇女专史的历史编纂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主张恢复能够容纳妇女才学和特长的《列女传》以取代主题狭窄的《烈女传》,并突出妇女独立的传主地位。章氏上述的观念和思想,打上了宋学和汉学的双重烙印,是陆王心学重视天理和纲常的"尊德性"与乾嘉学派重视知识和实证的"道问学"之间交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基本内容是"爱人",而行"仁"的方法是"推己及人"。孔子认为"推己及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好方法,它建立在人人都有一颗为他人之心的基础上,这颗为他人之心就是爱人之心。爱人之心根源于孝悌之心,但又需要超越孝悌之心,只有发扬光大这颗孝悌之心才能真正的爱人。以一颗爱人之心,行推己及人之道,这就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孝悌是古代官德的重要德性生长点,孔子所倡导的孝悌文化绝不是后人理解的愚孝、愚悌,它是一种建立在礼制秩序上的互敬型伦理关系,具有深远的当代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而"以德治国"的关键就在于提升官员的道德水平。孝悌在人性中具有普适性和根源性,它是当代官德的基石。要促成孝悌对当代官德的建构作用,必须以家风建设为手段,践行三个路径:一是传承祖训家规,约束官员行为;二是引导共建家风,保障官员作风;三是正视祭祖文化,塑造官员道德。通过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地发展,孔子的孝悌思想必定能推动"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卢梭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法律思想包含于政治思想中,他强调法律的实质合理性,漠视法律的形式合理性,这一点在他的刑法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重点分析的是政治法,并认为"只有构成政府形式的政治法"才与他的主题有关,但是,刑法思想在《社会契约论》中却特别显眼,也非常能反映卢梭的法律思想,因此,对卢梭法律思想的考察就从其刑法思想开始。  相似文献   

5.
霍布豪斯是19世纪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强调社会的和谐,将"和谐"作为社会理想,并以和谐观点作为其整个思想的中心。他重新界定了个人和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试图将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与所谓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出了"自由社会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刘少奇一向重视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其新闻思想颇具个人特色。在新闻工作的重要性上,他认为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和人民联系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原则和方法上,他强调新闻的写作要客观、全面、有立场,新闻工作者应做"人民的公仆";在文风上,主张不搞"党八股",做到真正的"精"、"彩"。其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一种丰富和发展,有利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正如阳光、空气和水对于维持人的生命须臾不可缺少一样,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方向、性质的根本保证,它关系各项事业的"生命"。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任何时候都丢不得,丢了就要吃大亏。江泽民同志也指出:不重视、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可能成为成熟的领导干部。实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理学名儒,建构了理学经世思想。从文化角度研究,曾国藩对太平天国的制胜战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通过理学治理湘军,练就对抗太平军的军事力量;其次,扶名教以争民心,注重与太平天国的思想文化之战;最后,攻破金陵后,他主动裁撤湘军以保其忠臣之名节,努力维护封建纲常名教。  相似文献   

9.
保守主义的创始人是埃德蒙·伯克,他被尊称为"保守主义之父"。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极其丰富,强调传统的价值,重视宗教和家庭的作用,他的思想不仅对欧美的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也有着更为深刻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埃德蒙·伯克保守主义思想中关于传统的理解来认识当前中国对于传统文化、信仰、价值观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论荟萃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