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盛和夫的形象已经通过媒体和畅销书进入了普通中国人的视野。本文从最新出版的《活法:开始你的明心之路》谈起,分析了家庭氛围和地方文化在稻盛和夫的成长中的作用,阐释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对当前中国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稻盛和夫的哲学立足于企业经营,但又不局限于具体的管理方法。他的哲学涉及人类面临的很多问题,例如环境保护、国际关系、文明的延续等。《拯救人类的哲学》一书是根据2009年稻盛和夫与哲学家梅原猛对谈的记录汇集成的。该书集中体现了稻盛和夫在21世纪对人类文明、国际关系、企业管理的最新看法。本文将全面解读这本书,系统地梳理稻盛和夫的文明观和政治观。  相似文献   

3.
《外国问题研究》2010,(2):93-96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每学年都要开设"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研究"的课程,讲授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人文理念、经营哲学和宗教精神。该课程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堂讨论、企业经营录像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京瓷公司和稻盛哲学的最新发展。除世界经济专业外,国际政治、世界历史、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甚至经济学院的学生也都选修或旁听这门课程。2009年2月,稻盛和夫先生的《人为什么活着》一书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很快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该书已经成为"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研究"这门课程的必读书。2009级硕士研究生认真研读了该书,在2010年1月10日的课堂上组织了一次小型学习讨论会,参加人主要是日本所世界经济专业的硕士生。本文由钟放根据记录整理。  相似文献   

4.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退出经营第一线以后,一直从事推广经营理念的活动。最近,他在中国推出了新著《人为什么活着》。该书是对稻盛哲学的总结与发展,很适合中国企业家阅读。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潜意识的作用;生活的意义与利他经营;宗教意识与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通过分析该书的内容,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正确的宏观的指导思想,具体有效的员工激励方法,加上经营者的人文关怀,定能创造美好的人生和出色的业绩。  相似文献   

5.
稻盛和夫掌舵日航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已经从经营第一线退出多年。然而,2010年1月,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做出决断,77岁的稻盛和夫出任日航的首席执行官。此举在日本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虽然有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但更多的人对稻盛和夫的重新出山持乐观态度。本文分析了日航重组的背景、鸠山首相请稻盛担此重任的原因。本文认为,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作为改变企业人心的“良方”,结合成本管理等有效的经营手段,有望使日航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6.
由吉林大学刘清才、高科教授等合著的《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地缘战略》一书,已于2007年5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系统地解读东北亚地缘战略格局走势、缜密地解析东北亚大国区域战略转型方向、审慎地探索东北亚地区秩序重构的样态、务实地建构中国东北亚地缘战略基点的力作。该书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项目、教育部东北亚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终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当代人通过不同的媒介,解读和接受本民族优秀历史人物的思想精髓。这是历史对现实的启示作用的一种体现。稻盛和夫是当代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在他成长和创业的历程中,对他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三个: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石田梅岩。本文以稻盛和夫的讲话与著作还有他的经营活动为依据,分析了这三个人物在不同方面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大卫·p·钱德勒的《東埔寨史》是一部问世不久的柬埔寨简明通史,1983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城《西方评论》杂志社出版。北京大学杨保筠同志曾在《印度支那》1986年第1期发表了对该书的评介。为了进一步了解该书的基本观点,兹翻译其中的《导言》,并将原书所附的《关于本书及其作者》译出,录于正文之前,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对中华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尽管《老子》一书仅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及辩证思想。为此,该书也引起了欧美学者的兴趣、关注。不同时代、时期、文化背景下的学者,仍不满足于前人的翻译,总希望获取新启迪、感受,因而留下许多见仁见智的译本。在对《老子》部分英译本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我们期盼更新、更好的译本问世,以利于老子研究方面中、西文化的沟通  相似文献   

10.
收藏与鉴赏     
正黄乔生著作者为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鲁迅与胡风》等著作多种。该书为作者关于鲁迅的随笔和演讲,共十余篇17万字,由大象出版社汇集成书。其中若干篇曾在本刊发表。孙波编著该书编著者为年近九旬的老作家孙波。该书共近40万字,由华艺  相似文献   

11.
2001年4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了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中文版访谈录《直言不讳》.该书由我国耶尔波里先生根据1998年俄文版《Откровенныйразговор》翻译、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王沛教授校对.  相似文献   

12.
《海内与海外》2010,(4):76-76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饶少平教授的《杂体诗歌概论》,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杂体诗词曲综合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已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对古代诗歌中的折腰体、盘中体、藏头体、歇后体、嵌字体、换字体、神智体、风人体、独木桥体、首尾吟体、促句格、应字格、  相似文献   

13.
在中法战争110周年到来之际,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广西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广西中法战争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振南先生编撰的《中法战争史热点问题聚焦》(下简称《聚焦》)一书。该书集中法战争史研究中有争议的65个问题于一册,分门别类,详加编排。实事求是地说,像《聚焦》这样以介绍某一学术领域内未有定论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在中国史坛尚无先例。因此,该书无论在学术性、资料性,抑或在工具性方面,都很有价值;无论是长期从事中法战争史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是有志跨进这道门槛的青年学生,都会从中得到帮助。 诚如牟安世先生在序言中所说,《聚焦》一书堪称“网罗宏富”。该书作者广泛收集各种研究论著的观点,不偏不袒地详加分类,铢积寸累,集腋成裘。尽人皆知,能将如此大量有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越南古代较有价值的军事著作当推陈朝(公元1225—1400年)宗室大将军陈国峻的《兵书要略》(以下简称《要略》)一书。该书自问世至今已有600余年,6个多世纪以来,中越史学界对该书的论述极其简单,总是寥寥数语,一带而过。同时,中越史家对该书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历史作用的评价,诸说纷纭,异议颇大。为此,笔者就《要略》中有争议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印度古典诗律学源远流长,其最早的代表性著作为《诗律经》。该书以音组、音律等为基础,在对吠陀诗歌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创立了指导梵语诗歌创作的经典规范和较为完备的体系。《诗律经》的主要特色是以排列组合等数学原理建构诗律体系。该书对《舞论》等文艺论著的诗律论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哲学理解拉丁美洲哲学的途径—关于文化同一性形成 的反思〔美)O·舒特《哲学译丛)4期 70~77页论对拉丁美洲哲学的认识〔美)0·舒特《国 外社会科学》6期I~6页社会科学九十年代拉丁美洲的社会科学和政治前景〔秘鲁〕 J·科特勒《国外社会科学)招期69~75页巴西的政治与社会科学,1964~1985年弗兰西斯 科·德·奥里维拉《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中文版))5卷1期145页政 习拓 夕口政治民主化、经济多样化,外交多元化一一80年代 拉美的发展进程及90年代的前景王和兴 《国际问题研究》3期1~8页拉美的民主理论与实践〔智〕拉多米罗·托米奇 《共运资料…  相似文献   

17.
《剑桥拉丁美洲史》是70年代初由英国伦敦大学拉美研究所所长莱斯利·贝瑟尔教授主编的九卷本史学巨著。参加这项工作的学者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洲以及拉丁美洲各国。1984年以来,该书中的六卷已陆续问世。世界各报刊及各国研究拉美的学术刊物纷纷载文称道该书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权威性。为了推动我国的拉美研究和繁荣学术文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院科研局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支持和资助下,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自1988年起组织院内外几十位学者着手将《剑桥拉丁美洲史》陆续译成中文出版。该书第四卷中文版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第五卷中文版也将于1991年推出。全书将在七、八年内出齐,估计中文总字数可达六、  相似文献   

18.
继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奈格里的《帝国》(Empire)及安德鲁·贝克维奇的《美利坚帝国》(AmericanEmpire)之后,2 0 0 4年5月刚刚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控诉帝国:2 1世纪世界秩序中的全球化及其抵抗》一书,是近年来美国学术界对全球化背景下已现端倪的帝国秩序和新的全球政治范式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又一力作。 该书的两位主编:一位是阿罗诺维茨,他是美国著名的全球化理论专家和资深的左翼政治活动家;另一位主编高特内则是一名活跃的左翼社会活动家。与《帝国》一书严密的逻辑体系及广泛的历史论证有所不同,尽管该书是一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经济变迁》一书是孔经纬教授继《东北经济史》、《新编东北经济史》之后的一部新作。 该书是孔教授从事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开拓性...  相似文献   

20.
一家由荷兰人经营的拥有40年历史的灯具公司(Bebr.De Borst Verlichting)于2011年4月19日举行了"卖花生饼的中国人"塑像揭幕仪式。这座雕像的创作原形来自"荷兰百年华人志庆基金会"编辑的《荷兰华人百年》一书。荷兰首相马克·吕特(Mark Rutte)在披阅了此书的荷兰文译稿后,欣然为该书撰写了《前言》,"从最早的华人船员、花生糖小贩到当今社会的年轻华人后代,这漫长的历史路程中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