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魏国的盛衰与其用人之道的关系 魏国兴盛和统一全国,是曹操采取了一条"唯才是举,量才录用"的正确用人之道.在这条用人路线的指导下,曹操在几十年的征战中,在用人方面不计职务高低,出生贵贱,敌对者,亲信者均唯才是用.  相似文献   

2.
"能安天下者,惟在得用贤才。"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对我们现在发现,选拔和使用 党外各类人才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曹操的用人之道,概括起来就是“唯才是举”、“得策辄行”。“大用者不务细行”。正因为曹操坚守了这个原则,所以手下英雄倍出,谋士如云。  相似文献   

4.
司马光的人才观(也即人才分类)是:才德都具备而完美,这样的人称为"圣人";才德都不具备,这样的人称为"愚人";品德高于才能,这样的人称为"君子";才能好,但品德差,这样的人称为"小人"。其用人之道:"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当今,公安机关的识人、用人者,要自识、自为;要克服重才轻德的弊端;要亲"君子"远"小人";不要用绝对化的观念去看待司马光的人才分类。应吸收司马光的人才观与用人之道的精华,为公安机关选拔、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君子"式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萌芽于尧舜时期,经过周公到孔子,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完成了奠基。从周公到孔子所奠基的主要精神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包括从天下观念到天下统一观念,从协和万邦到大同理想,从忠君政德到孝亲忠君思想,从安居思危到忧国忧民意识,从敬德保民到以德治国之道等。可见,从周公到孔子已奠基了追求天下统一、百姓安宁的观念,追求国家富强、文明、和谐与进步的理想,为"治国平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价值取向,心系天下万民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以民本主义为基础的"德主刑辅"德治之道和中华民族的爱国爱民精神。  相似文献   

6.
作为领导者,具有两个主要职能:一是决策,二是用人。 领导工作的成败得失,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怎样用人,而怎样用人,又决定于遵循怎样的用人之道。我认为,现代领导者的用人之道,应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一、秉尊贤爱才之德——这是领导者用人之道的基础。 小平同志说:“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风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和人才,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常常感叹世事纷繁,无所适从。毛泽东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与其埋怨不如变为内省,在心中培植一棵"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劲松。从容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养。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中,是否具有从容的心态,能否从容地应对各种事情,从容地协调各种关系,是检验一个人能力高低和心理品质好坏的试金石。有一位总裁的用人之道独树一帜,他常常在职员没有任何思想  相似文献   

8.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干部的作用。陈云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对干部政策问题更是高度关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干部政策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理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用人之道”。《论干部政策》是陈云“用人之道”的重要体现。在文中,陈云以“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为切入点,分别从这四个维度生动清晰地阐明了“用人”的基本前提、关键所在、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为我们系统地诠释了自己的“用人之道”。  相似文献   

9.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辅佐武王灭商建周,武王死后拥立成王继位,并代年幼的成王摄政治国:东征平叛、稳定局势,制礼作乐、实行"文治",设官立制、任人以贤,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实现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昌盛。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尽心国事、大公无私的崇高品格。回顾、研究周公的治国思想、实践及其崇高品格,对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作为儒学思想的重要物质载体,其中包含了相当丰富的为官理政的道理,如"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亲贤臣,远小人"的"用人之道"以及"德本财末"和"以义为利"的"义利之道"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仍然不失其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天人关系的探究,是中国哲学思维发展的主线。从周公、孔孟、老庄、董仲舒、程朱陆王直到近代的康有为,都高奏"天人合一"的主旋律。作为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对当今提倡的生态社会建设,既有文化上的参考,但又不能夸大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德治"思想从西周开始,经春秋到西汉就已理论化.西周周公代表的春秋时期的德治思想以"仁政"为核心,是长期统治实践中德与刑价值选择的结果;汉代董仲舒继承了春秋德主刑辅思想,并进一步强调道德教化的治国工具作用,将儒家的德刑观进一步系统化,建立了"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使古代"德治"思想最终形成,从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此规应该废     
曹操在《短歌行》里写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哺,口中咀着食物。《韩诗外传》说周公“一饭之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意思是说,周公忙于接待天下贤士,吃饭也没有时间。要是有人来求见,正嚼着饭马上吐出来,有时一顿饭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是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书,同时也是一篇具有深远忧患思想的光辉文献。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不仅需要深刻理解"南巡讲话"内容,而且要更好研究邓小平的忧患思想。所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真道统应该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子夏、穀梁子、荀子、孟子。由于孟子是从子夏、穀梁子这一派学习,独立出去后恢复或重建了子思之学,所以附于荀子之后。我主张孔子是先圣,荀子直接相对于孔子称为后圣;因为是荀孟,所以孟子相对于荀子称为亚圣或附圣,即孟子是附于道统之后的圣人。我提出以《荀子·劝学》、《论语》、《孟子》、《荀子·大略》作为新四书。  相似文献   

16.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法从词到句到语篇,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学方法;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法于语篇入手,从语篇到句到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本文提倡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法,通过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异同的分析和探讨,阐明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语篇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构问题是公文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说主旨是公文的"灵魂"、材料是公文的"血肉"的话,那么,结构便是公文的"骨架"。确定了主旨,选好了材料,还不能成为一篇有序的公文,还须根据主旨的需要,把材料有次序地组织在一起,即对公文的整个格局作出布置与安排。公文的结构,就是公文的组织构造。主旨、材料,结构和语言是公文的四要素,其中,主旨和材料是内容要素,语言是形式要素,而结构则是把内容和形式连接起来的重要要素,所以,安排结构是公文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公文有合理的结构,便于准确充分地表达主旨,把分散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现代新儒学的领军人物熊十力之所以依据《礼记·礼运》里的两段"子曰"名言,凭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道",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抨击文武周公、早年孔子以及主流儒家倡导的"天下为家"的"小康礼教",主要就是试图揭示后者在深度悖论中包含的"自私之流毒"与"移孝而作忠"两大严重弊端。他的这些"衰年定论"构成了两千五百年来儒家思想史上最富于原创性的自我批判,对于我们今天克服传统儒家的负面糟粕、弘扬儒家传统的优秀精华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大事”。领导者的主要职责除了“出主意”之外,就是用人,如何用人,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和很高的艺术,通常称为“用人之道”。领导者的用人之道可以概括为“知人善任”,这是领导者应具备的领导能力。那么领导者怎样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呢?第一、知人是善任的前提。知人,是要了解人,对人进行正确的考察,识别,以便选择;善任,是要用好人,用其所长,使用得当,知人是善任的前提。知人———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只有无能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这句格言告诉我们,人才是有的,就…  相似文献   

20.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搞活用人之道将会在企业中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对于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企业的生机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至关重要。 一、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 人才是企业兴盛之本。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才。人才强,企业会由弱变强;人才弱,企业会由强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