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浅议生产、销售劣质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罪孙广华,尉文明一、本罪概念生产、销售劣质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罪.是指违反国家产品质量法规,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保护法益是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在对本罪进行解释时要紧扣“经济利益”这一核心,从对象特征、行为特征、结果特征三个角度把握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兜底条款。“其他方法”不仅涵盖对生产设备和经营资料的物理有形破坏,还包括对与生产经营必备要素的非物理破坏行为。为防止本罪规制范畴的过分扩张,应当通过审查行为是否对生产经营产生了直接、确定、可支配的破坏作用,将仅干扰生产经营秩序而未造成收益减损的破坏行为排除出本罪的评价范畴。  相似文献   

3.
破坏界桩、界碑罪是刑法典中的一个重要罪名。文章围绕破坏界桩、界碑罪的犯罪对象、客观方面、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分、罪数形态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破坏电力设备罪是实践中的多发犯罪,但在定罪量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危害公共安全是破坏电力设备罪的本质属性,抓住这一属性对该罪的正确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手机改号软件泛滥看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滥用信息网络安全相关设备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但相关立法没有及时发展起来。使用改号软件实施欺骗活动的,应以其目的行为性质认定整个行为的性质,但改号软件的制作、销售者不可能与使用者构成共犯,也不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故意制作、传播信息网络安全相关设备的行为虽然不直接破坏信息网络安全,但是它对网络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国应规定故意制作、传播信息网络安全相关设备罪。  相似文献   

6.
不管是从刑法条文背后蕴含的理念和精神来看,还是从刑法条文本身来看,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对象都应当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本罪中所指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一个联网系统、一个人机系统,因此,本罪的犯罪对象除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软件设备外,还包括某些硬件设备和系统操作员。  相似文献   

7.
电力及其设备尤如现代化大生产的血液和心脏,是各项生产赖以维持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电力设备遭到破坏,不仅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而且会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产安全,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造成严重损失,所以盗割、盗卸正在使用中的电力线路和设备属于破坏行为,无论其行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均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动机多种多样,但不影响本罪之认定。其中因贪财而萌发犯罪的,其行为特征与盗窃罪相同,但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近几年来,此类案件屡屡发生,大量农用动力电线被盗割、变压器被盗卸,有的地…  相似文献   

8.
我国计算机取证立法滞后:现行《刑法》规定范围过于狭窄,难以满足追诉的法律需要;电子证据定位存在争议,电子证据的证据地位尚未明确;计算机取证规范空白,计算机取证活动"无法可依"。应从以下方面解决我国计算机取证的法律问题:(1)修订现行《刑法》,适当扩大《刑法》第285条规定的客体范围;将《刑法》第286修改为"破坏计算机设备罪"或在"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中增加破坏计算机硬件设施的规定;规定计算机过失犯罪,增设计算机财产犯罪的规定和"滥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明确电子证据的地位;(3)创设《计算机取证法》,对取证主体、取证程序、电子证据鉴定和取证工具标准等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9.
破坏生产经营罪本身的构成要件含糊不明,加之为顺应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使法律适应客观形式的发展,1997年刑法将破坏集体生产罪修改为破坏生产经营罪,并对之进行体系结构归属调整。但也为此使刑法学者对破坏生产经营罪产生诸多争议。如此罪侵犯的客体是单一客体,还是复杂客体。特别是此罪容易与其他相关犯罪混淆,给司法实践带来不便。通过重新界定生产经营的内涵、犯罪的目的等,对其进行合理的限制解释,并将其与一些极易混淆的犯罪加以比较,进一步明确此罪。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 1997年修订的刑法在第 6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这是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一大突破 ,但由于其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许多学者纷纷发表了相关见解。最近 ,最高人民法院连续颁布了一些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有关的司法解释 ,但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一 我国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过多地注重了财产、人身的损害 ,忽视了对生态的破坏。刑法 338条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与 339条第 2款的“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均规定了“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严…  相似文献   

11.
关于盗窃罪的标准,学界提出了"秘密窃取说"和"平和取财说"。"秘密窃取说"坚守概念类型但对概念类型的偏向存在疑问以及易造成处罚的漏洞,"平和窃取说"强调处罚公正以及区分标准客观化却忽视对概念类型及立法现实的把握。"修正的平和窃取说"结合了两种学说的优势与劣势,以取财方式作为划分标准,以区分盗窃罪、抢夺罪和抢劫罪。"修正的平和窃取说"在概念类型的坚持、处罚的公正、立法现实的契合性以及标准的明确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盗窃信用卡并在ATM机上使用的行为不应该一概以盗窃罪定罪,要根据其使用的不同手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盗窃信用卡后并不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诈骗手段就可以获取卡上钱款的情形可定盗窃罪,对盗窃信用卡之后还积极通过猜配密码、非法获取、复制密码的手段并据此在ATM机上取款的行为,则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时代盗窃对象的演变及刑法规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具有现实的经济价值和可支配的动产属性,可以作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网络游戏中盗窃虚拟财产行为虽具有智力性、虚拟性的特点,但与现实生活中盗窃一般财产行为的本质相同;盗窃虚拟财产具有社会危害性,可以盗窃行为定性,应通过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评估予以现实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4.
浅析当前扒窃案件的特点及反扒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各类刑事案件中,扒窃案件发案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了公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因而,公安机关在当前的反扒窃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深入分析各种扒窃案件的作案特点,认真查找反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打击扒窃犯罪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可见我国现行刑法对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以盗窃罪定罪处罚。但是目前关于行为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6.
对于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分标准,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传统观点以秘密性和公然性作为区别盗窃罪和抢夺罪的关键,而有学者提出的平和窃取说则主张以行为是否暴力性作为区分之标准。以解释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盗窃和抢夺两词进行文理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和比较解释,应当坚持传统观点,反对平和盗窃说,将秘密窃取作为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盗窃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盗窃行为具有秘密性,抢夺行为具有公然性,对于行为人误认为未被财物所有人和保管人发现的情况,应当按照盗窃罪处理。  相似文献   

17.
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在刑法学界存在着较多的争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的定性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刑法中并没有对此予以硬性规定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现场分析是现场勘验检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全部现场勘查过程的一个总结。现场分析中对作案人特点、特征的分析又是全部分析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案件现场所反映出来的那些看似具有或然性的"异象"需从另一角度来观察并分析此情形出现的原因。由于聋哑人盗窃在全部的入室盗窃案中数量较少,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他们的存在。从而影响破案进度。据统计显示,我国现有聋哑人约二千零二十五万人,近年来聋哑人犯罪屡有增加且发案绝对数呈跳跃上升之势。作案形式也趋向多样,本文试从聋哑人入室盗窃现场的表现分析其特点及成因。  相似文献   

19.
盗窃他人有效地信用卡但并不使用的行为,并不能认定为盗窃罪既遂也不成立盗窃未遂。只有盗窃并使用了信用卡,才能成立盗窃罪。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与单纯盗窃行为危害性相当,所以对这种行为以盗窃罪论处,具备法律拟制的实质理由。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发生在赣南一村落林权改革以来的偷山上树木和毛竹现象相关方面的进行了深度剖析,对2003年的国家的林业改革在村民看来并没有进行本质上的改革,只是发了个"本本",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其原因有四个,分别是基层相关部门的不作为、"靠山吃山"的理由、国家与林农对待山场的两个矛盾以及国家抽象的法律法规没有转化成地方性知识。并进一步说明村民自身对物的一套归类方式。这种归类方式,实际上是一个界线的问题,它不但是对物的一个分类,同时也是对人、对整个世界的一个分类,而这个分类,成为了影响村民生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