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学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
王成胜 《理论前沿》2009,(24):23-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是纯粹的“马克思主义化”,更不是单一向度的“传统化”,而是真正意义的“中国化”,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真正意义的“当代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联系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学习这一论述使我们认识到,与时俱进的本质是创新。与时俱进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可贵品质,同时也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中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集中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和新概括。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深刻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论坛》2001,(11):18-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和创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依据,也是它内在的本质要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三次飞跃的重要成果,是我们党在科学判断自己所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长期探索作出的战略思考。科学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及重大意义,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增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任何一个伟大思想体系的产生,都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都反映着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三次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指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七一”讲话所重点阐述的“三个代表”思  相似文献   

8.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具有重要意义。一、与时俱进是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与时俱进的“时”,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进”,就是随着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而发展。与时俱进,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一方面承认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市场进而形成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条件下人受制于物的抽象统治,进而丧失自身主体性展开了激烈批判。由此,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下的“资本逻辑”与“虚幻的共同体”,进一步指出只有人成为“世界历史性”个人时才能恢复主体意识,实现真正的解放,届时世界历史也将转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逻辑为核心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真正共同体阶段。世界历史在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叙事主题基础上,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历史发展状况具有阶段性的叙事主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叙事,它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背景下重构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话语体系和出场方式,是世界历史理论叙事逻辑的当代展开。  相似文献   

10.
宗教“五性”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我国社会宗教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持和发展 ,是完善和正确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的基本点。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对宗教“五性”的再认识 ,是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国情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侯才 《理论前沿》2002,(11):45-4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150多年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也鲜明地指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所应持有的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思想武器。“三个代表”的提出,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是从历史和未来的高度,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作出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成为科学的一个根本特性所在,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里的“实践”只能是“革命的实践”,即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方向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什么“人学的空场”,但也不能笼统地讲“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的“人”始终是“现实中的个人”,即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劳动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规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阶级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作家都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新发展,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指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七一”讲话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注重实效,切忌运动化、形式化。这就要求我党继承以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经验,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传统思维和认识进行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必然的历史选择过程,从传播学的视角检视这一历史过程,可以得出:中国历史上自古就存在“中国化”现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化”过程中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化”质的飞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化”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式提出。这一历程的实现,既源于外来文化传播的历史铺垫,又实现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对近代中国国情对革命理论苦苦追寻的深刻回应,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样极为关键。回顾这一历程,有助于更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从而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中国知识分子履行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前提条件,而且拥有充分的历史根据、现实理由和理论背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心历史地转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需要明确自己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切实履行“守护思想、引领时代”的历史使命,为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新境界 ,“三个代表”不仅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而且是推进军队改革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黎澍同志自1984年以来。在《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刊和《光明日报》连续发表文章,(以下简称黎文),直接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等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命题。他认为“这一类学说的这一类说法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在《历史的创造者及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来看,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和新技术革 命发展的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