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建设》2012,(4):62-62
《光明日报》日前刊登文章说,近年采,中央提出的“解放人才”、“去行政化、官本位”等理念立意深远,是人才工作的重大创新。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很多理念还停留在口号和概念上,须加快改革。  相似文献   

2.
文明 《学习月刊》2010,(9):16-17
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的“行政化”有四点表现:一是管理体制“政校一体、管办合一、权责失衡”:二是大学校长“官员化”;三是政府对大学实施全面的行政化管理;四是大学内部管理行政化。  相似文献   

3.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长乐 《学习月刊》2009,(21):31-32
毋庸讳言.大学行政化是一个基本的事实。而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受聘到新成立的南方科大任校长后.所提出的要在该校管理中“去行政化”的思想.则将我国公立大学中严重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问题.又一次摆在了人们面前.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思考和热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去行政化需要找准平衡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建林 《学习月刊》2009,(21):33-33
高校行政化问题一直广受批评。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清晰地认识它。但是,我们发现,对高校行政化的表现与弊端,以及去行政化等问题讨论较多,但把高校去行政化和去行政两者混在了一起.以至于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了”。  相似文献   

5.
孙发锋 《求实》2016,(4):68-74
当前,国内学界对社会组织行政化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从类型学的角度研究官办社团、半官方社团;从法律的角度探讨社会组织行政化问题;从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角度分析其行政化问题;从政府改革的角度研究社会组织行政化问题;个案研究;特定领域、特定类型社会组织的行政化及其转型发展;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改革的地方探索。这些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也存在结论分歧较大、成果"碎片化"、理论深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明 《学习月刊》2010,(13):16-17
我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和目标定位.不是要去掉“行政管理”本身.而是要实现大学行政管理的转型、升级和优化。  相似文献   

7.
朱清时,63岁,四川成都人,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近日从深圳代市长王荣手里接过聘书,成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聘期五年。朱清时当选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办大学首先要去官化、去行政化”。朱清时被媒体形容成一条可以冲击饱受诟病多年的大学行政化陋习,让中国整个高校教育受益的“鲶鱼”。  相似文献   

8.
高校行政化是我国的特色和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而去行政化是现代大学办学目标的现实性要求,也是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的要求。在我国实行高校去行政化,存在诸多困境,其去行政化的路径是: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正确处理高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使高校回归其本来使命。  相似文献   

9.
行政化已成为我国大学的痼疾,去行政化是我国大学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其突出表现为大学对外部生存环境的依赖,以为只要实现大学自治就达到去行政化的目的,而自治视野下大学去行政化却存在着诸多困境。大学需重塑学术自由理念,落实教授治学,制定大学章程,从而实现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10.
文明 《学习月刊》2010,(7):36-37
我国大学行政化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基础和体制根源。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国大学行政化的背景、基础和根源.是有效推行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当天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新的《规划纲要》就教育行政化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方法思路,他说:“我们想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后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倾向。”这是将指导中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11,(5):51-51
中央党校副教授祝灵君等著的《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艺术与方法创新》一书中提到,我们党联系群众的渠道很多很多,但是为什么一些渠道经常发生堵塞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一些渠道存在着“官僚化”的现象。本来是联系群众、沟通群众的渠道,但是一经行政化、科层化以后,其自身也脱离了群众,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就是去除社会组织的行政化色彩,还其社会组织自治性、志愿性、独立性、非政府性的组织特征。社会组织的"去行政化"改革有其历史和内在缘由,广州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新尝试,包括制定相关法规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解决社会组织主动依附政府体系问题、应对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改革后的生存发展问题等。基于此提出了未来中国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内部人控制理论对村级组织进行的分析表明,从形式上看,村庄内部不缺乏监督制度,但从实际效果上看,村庄治理结构中存在内部监督失效的可能性。近年来,经济发达地区把村干部作为政府官员来管理了:在再造村干部激励系统的同时,还重新设计了监督约束机制,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巡查制度在内的反腐制度开始向基层延伸,村干部退出机制也在探索中。在传统农村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村民自治“当地人治理当地人”的模式所依存的经济、社会基础正在成为历史。发达地区“有限村治”的尝试表明,乡村治理结构改革应超越行政化与自治化对立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行政化与回归社会:中国工会体制的弊病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中国工会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其官民二重性。所谓“官”,即官僚性、行政性,所谓“民”,即民间性、社会性。由于官民二重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工会必须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而当前工会体制的问题则在于偏离了“民”这一端而过于“官”化。工会的本质是一个以维护和代表职工合法权益为职责的群众性组织,这一点也是工会体制的活力和其全部的工作基础所在。工会的行政化必然导致其社会职能(维权职能、沟通职能、整合职能、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的弱化。作者认为,要恢复和强化这些职能,工会体制必须进行改革。中国工会改革的方向是去行政化、回归社会。其具体思路为:以中立性、自主性和社会性为目标,以“三服务”为工作理念,以落实和强化维护职能为基本方向,以引入职工的参与为基本手段,上下互动地推动工会的改革,破除行政化、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14):46-47
明确两种提名渠道、增加全院院士终选投票环节、增加“劝退”规定……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对各自章程进行“大修”,直面社会反映强烈的行政化、功利化等问题,对院士制度进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其核心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自治萌生于农村,后经中央重视和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功能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有效促进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完善,如法律制度缺失、自治能力弱、村民民主意识差、村委会“行政化”等。本文结合农村实际,从“进”“退”两方面论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以推动村民自治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内部治理的行政化对高校行政监察带来的消极影响日益凸显。对此,本文提出了构建基于高校内部治理的去行政化监察路径的设想,并提出了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扩大利益相关者治理权力、取消管理者行政级别、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协调的机制、引入中介组织和市场机制参与高校治理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行政化是一种独特的景象,曾经产生过一定的正能量,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高校的规模化与大众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学生工作行政化已经暴露出明显的缺陷与问题。它导致高校官本位文化盛行,学生管理机构膨胀臃肿,运行效率低下,学生主流意识淡化,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疏远。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去行政化改革势在必行,其路径是以实现学生价值为导向、以体制改革为入口、以规范高校管理为重点,推动高校学生工作正常化,为国家培养创新群体、学术精英与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和体制根源.就我国而言,学术不端行为的最大根源是官本位文化,它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学术行政化.商品拜物教是学术商业化的根源,它造成了偏离学术商品价值的虚幻景象.世俗文化是一种狭义的虚荣主义,对学术行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消除学术不端行为既要“防”,也要“治”,最为迫切的是从道德、立法、体制和机制等方面消除学术的行政化、商业化和世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