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4年8~10月,在弥勒县吉山区脚落召村的马骡发生一种以运动机能障碍和精神异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慢性疾病。发病23匹(马14匹、骡9匹),占38匹马、骡的60.5%;死亡21匹(马13匹、骡8匹),致死率91.3%。血液涂片镜检16匹,检出有锥虫的10匹,检出率为62.5%,曾用205治疗,虽锥虫转阴,但病情仍继续恶化和发生死亡。从最早死亡的2匹马脑中检出脑脊髓丝虫后,根据前期治疗情况,诊断为马、骡锥虫与脑脊髓丝虫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2.
马骡肠便秘如能早期确诊、合理治疗,均可收到良好效果。但因诊治不及时或误诊误治,常引起继发症甚至造成死亡。现通过对34例死亡病畜(其中马26匹、骡8头,便秘继发阴囊疝7例、继发小肠扭转6例、继发大肠变位6例,大肠多部位便秘14例、便秘继发胃破裂1例)致死原因的分析和总结,以探讨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临床收集误诊错治的68例(马43匹、骡25头)胃扩张,经过我们治疗后有56例痊愈,死亡8例(占17.6%),陶汰1例。本文就诊治方面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一)诊断 1.误诊原因:检查不够仔细,又不按顺序进行检查,只根据患畜腹痛起卧就误认为是便秘等,灌药后症状加剧,又易误诊为肠变位。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湟源县某乡去年曾发生多次家畜农药中毒,笔者简述一起马、骡有机氟化物中毒死亡的实验室检验。发病情况 10月份一畜主用拖拉机拉来已死亡的马、骡各1匹,要求剖检和实验室检验。主诉:同槽饲养公马和母骡各1匹,昨晚饲喂时未发现异常表现,今早发现马已死亡,骡躺卧不起,口吐白沫,全身震颤,经兽医站抢救无效于中午死亡。兽医站据生前临床症状分析有中毒的可疑。近日饲喂的草、料、饮水无变化,也未发生过其他疾病。剖检变化 马、骡营养上等,胃肠高度臌气,胃内容物较多,粘膜暗红;心、脾、肝稍肿胀,其他无异常。毒物检验…  相似文献   

5.
岷县骡驹焦虫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类动物的焦虫病是由马焦虫(Piroplasma caballi)或纳脱焦虫(Nuttallia equi)经蜱传播而引起的地方性流行性血孢子虫疾病。我国最早于1943年在黑龙江的珲春县发现,以后又有许多地方报道,如原兰州军区同德军马场1963年因本病死亡马172匹,吉林省扶余县1958年爆发马焦虫病,发病马261匹,死亡89匹。有资料记载骡、驴可感染焦虫病,但无显著临床表现。而骡驹爆发焦虫病,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6.
免疫马肝破裂是抗毒素生产中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原来,免疫马肝破裂主要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为了探索其新的早期诊断方法,我们于1984年5月至6月,对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30例免疫血清生产马(其中马9匹,骡21匹。以下简称为免疫马。)的肝脏进行了超声探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笔者应用五加皮散治疗风湿症患畜165例(马85匹、骡32头、驴11头、牛37头)均治愈。临床症状 本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肌肉或关节、四肢交替呈游走性疼痛,肢体表现运动障碍,行走初痛显著,走稍久则痛减轻,卧地难起。全身性风湿症初期体表发热,食欲减少,脉搏洪数,口色红。  相似文献   

8.
(一)流行情况 据调查,本病是在1975年2月16日朱王堡乡三沟九队的马车去金昌市拉粪时发生的,翌日返回途中有一匹马发病死亡,将其马皮和一条马腿带回生产队饲养场,于7天之后,该队的8匹马、骡先后发生“拉稀”病,死亡5匹,治愈3匹,其中1匹病骡,在去朱王堡乡兽医站就医时,途径梅南九队死亡,当地群众剥皮吃肉,又引起梅南九队和八队的马、骡发病。 据该乡的新堡、汤宁、三沟、梅南、梅北和朱王堡六个大队十三个生产队的重点调查。1975年有马34匹,发病20匹;骡22头,发病12头;驴87头,发病3头;发病率分别为59%,55%和3.4%。1983年,共有马18匹,发病5匹;骡15头,发病6头;驴231头,发病73头;发病率分别为28%、40%和32%。发病牲畜以3~9岁的占绝大多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尤以2、3月份为发病高潮;并有明显的地方性,呈散发性流行,根据基层兽医和老农反映;饮涝池水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期刊摘录     
马属动物土霉素渣中毒 马属动物因投服土霉素致中毒死亡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吉林伊通县某生产队因马、骡发生腺疫,遵医嘱买回土霉素渣拌饲料喂牲畜,一日二次,每次600~900克,连喂三日后,发现一骡突然死亡。又陆续发病15匹,其中马7匹、骡8匹,占服药数的88%;死亡7匹,其中马3匹、骡4匹,占发病数的46.7%。 (申太昌摘自:中国兽医杂志,2,23~24,1986) 桦树内皮煎汤治疗家畜腹泻 作者用鲜桦树内皮煎汤治疗家畜急性肠卡他、原发性和继发性肠炎等腹泻性疾病共98例,治愈90例,治愈率91.8%。其法:取鲜桦树内皮,马500克、牛600克、  相似文献   

10.
流行病学调查 1982年9月~11月间,在山东省西部的聊城地区和德州地区一带,发生一种马属家畜疑难疾病。仅就兽医站门诊对两地区11个县74个公社689个大队的统计,发病的马属家畜共计998匹,其中驴932匹(占93.4%),马42匹(4.5%),骡24匹(2.1%)。聊城地区比德州地区发病严重,所以,我们重点调查了聊城地区及其所属的冠县。聊城地区5个县,截止10月9日统计,51个公社的648个大队共发病874头,其中驴826(占94.6%),马34匹,骡14匹;发病家畜中死亡576匹,其中驴552匹(95.8%),马14匹,骡10匹。冠县从 9月 24日开始出现病情以来,先后有18个公社的马属家畜发病,截止11月22日,754个大队中有205个大队的马属家畜发病共计586匹,其中驴582匹,马3匹,骡1匹;死亡282匹,其中驴278匹,骤和马共4匹。  相似文献   

11.
马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在兽医临床上较为罕见。我所1980年12月18日收治了一例以贫血、发烧、消瘦、淋巴结肿大等为体征的病马,经过37天的治疗,无效而毙。根据临床症状、血液检查、尸体剖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已确诊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现综述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单位有马(骡)11匹,不经常使役,集中在远离驻地的生产地喂养。夏天放牧,入冬舍饲。饲料以麦草、芦苇、苜蓿为主。患马从1980年11月初就发现经常流涎,食欲减少,不愿走动,体质消瘦较快,延至12月18日才牵来就诊。  相似文献   

12.
1984年4月至1985年5月,榆中县上花乡上花岔村的驴、骡发生了以肠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疫情先后波及3个行政村的10个自然村,共发病91头,其中驴82头,骡9头,治愈率为75%。 (一)病的发生和流行 1984年4月上花村农民白某从靖远购来1头驴首先发病,以拉稀为特征,治疗40余天痊愈,11月复发死亡。以后白借来本村两头驴碾场,在死了牲畜的圈内喂养,两个月内,相继发病死亡,三个月后全村67匹(头)马、驴中,66头驴全部发病。 (二)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特征是肠炎,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粪便腥臭呈糊状,  相似文献   

13.
检测T、B淋巴细胞,以往多采用玫瑰花环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荧光标记以及电镜观察等方法。自Mueller(1975)、Ranki(1976)以α-醋酸萘酯酶(ANAE)的反应产物作为T淋巴细胞的标记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用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测定了马、骡、牛、羊、猪、鸡等家畜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值。但尚未见有关青海高原马、骡、驴T淋巴细胞值的报道,因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乡的健康马、骡、驴T淋巴细胞值进行了测定。(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选择临床健康马52匹,骡74头,驴60头。其中母马40匹,骟马12匹;1~5岁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事兽医临床工作30余年,将马骡便秘疝诊治的成功经验总结成“十四字”法,其中分诊法“七字”和治法“七字”。介绍如下:(一)诊法七字 是“看、问、听、检、测、探、摸”。1.“看”:就是察看患畜外观症状,找出本病的症状特点。(1)小肠结发病特点:一开始发病疝痛就剧烈,间歇期短,时起时卧左右滚转,起立后急向前冲,有时前肢刨地,牵都牵不住,很少有回看腹部  相似文献   

15.
马肠麻痹在兽医临床中常会遇到,有些病程较长的便秘疝马,虽用药物、直检(或捶结)、剖腹按结等方法将便秘疝治愈了,但继发的肠麻痹则用一般疗法不易奏效。尤其是便秘剖腹病马,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往往使手术前功尽弃。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从1966年开始用敌百虫灌肠给药的方法,多年来治愈了几十匹肠麻痹病马,多数经一、二次用药即可治愈,效果令人满意。 (一)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提高马属动物肠便秘的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耗费,笔者进行了精制敌百虫溶液静注对马属动物肠便秘的疗效及其毒性的临床观察。经试验证明精制敌百虫溶液静注安全无毒,疗效显著,有效率达86.48%。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健康的马、驴、骡各2匹,做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及药效反应观察试验。选典型肠便秘自然病例57例,做毒性测定和试治观察。收集各类肠便秘632例,做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7.
马、骡胃肠病是马骡多发病,其中尤以胃肠炎和肠便秘发病、死亡较多。为了保障马骡健壮,兹将南京军区制订的《军马胃肠炎防治办法(草案)》和《军马肠便秘防治办法(草案)》, 全文转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骡小肠捻转在兽医临床上不太常见,病程很短,疼痛剧烈,往往来不及诊断清楚即告死亡,药物治疗很少见效。最近我们经手术治愈一例在前肠系膜根处患小肠捻转的病骡,现介绍如下: 临床症状 体温38℃,呼吸29次/分,心跳73次/分,结膜潮红,口腔干燥,呈暗灰色,起卧剧烈,腹围增大,肠音缺如,饮食废绝。 直肠检查 左侧骨盆曲向前内方移位,脾脏向内侧移位,盲肠空虚。前肠系膜根处有捻转的肠纹,可触到充气的肠段,以手触摸,患畜表现疼痛,肠系膜紧张,触时疼痛反应加剧。诊断为肠系膜根处的小肠捻转。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七年来我部适量给马增喂食盐的实践证明:马、骡增喂食盐对预防胃肠病尤其是预防肠便秘,既经济又简便。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一)观察方法: 1.通过查阅门诊登记、病历、发病统计,召开会议、坐谈会及走访有关单位和人员等方式,收集十年来增喂食盐前后马、骡肠便秘发病情况的资料。 2.规定喂盐标准,统一量盐容器,制定观察表册逐日登记。  相似文献   

20.
产气荚膜梭菌 (魏氏梭菌 )病是家畜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原为D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 ,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常发生于绵羊 ,山羊也可发病 ,该病暴发于马属动物尚属罕见。笔者在兽医诊疗工作中 ,曾遇到两起小区域暴发于马属动物的产气荚膜梭菌病。病例 1  1995年 12月 2 9日 ,民和县东沟乡麻地沟村范某饲养的 10岁黑骡 ,晚间无任何病症进圈而早晨死于圈内 ,因死因不明而未做尸体剖检即将死尸深埋。 1996年 1月 1~ 8日 ,该村和相邻的张家庄村连续发病、死亡 18匹马属动物 (骡 15匹、驴 2匹、马 1匹 ) ,疫情上报后 ,立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