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百余年来,中华民族横遭蹂躏,丧权辱国。中国人民在愤慨、反抗之余,逐步形成了一个坚定不移的最大共识:要摆脱贫困愚昧,改变被压榨受欺侮的命运,只有走现代化之路。“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甚至“全盘西化”也罢,“工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形形色色的救国论无非想找出一条从宗法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早产论”、“超越阶段论”、“历史误会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的几个著名论点。这些论点归结为一点,就是否定社会主义的现实可能性和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和正确性。许多人虽然不同意这些论点,但是在道理上却感到说不清楚。例如:——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那么为什么在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是我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政治思潮。其目的是要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也是国际垄断资本要摧毁从十月革命以来诞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搞“和平演变”的总战略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正在进行着一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资产阶级自由化最根本的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全盘西化”。对于这一点,我们的同志要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事实彻底否定了“历史终结论”: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宣告了“单线式历史观”的彻底破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终结了“意识形态终结论”,中国制度行稳致远打破了“资本主义是终极社会制度”的神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历史终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方向,提供了人类探索更加美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至今八十年来,世界社会主义有三次大发展: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这三次大发展,都是以思想理论上的大突破为先导: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突破了十月革命的“城市中心”论;邓小平的市场经济、共同富裕、发展生产思想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公有制设想,否定了传统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三大发展靠的是思想上的三大突破,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同样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革故鼎新的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多样化与意识形态一元性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勇  黄明理 《求实》2003,1(6):28-29
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的方针 ,表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点。文化的多样性或个性化与意识形态一元性的关系 ,说到底就是多样性与主旋律的关系 ;指导思想的一元性与文化个性的多样性的统一 ,本质上也是“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统一。失去了多样性 ,文化就不会有活力 ,否定了一元的指导思想 ,文化就不会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的发生有其历史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面临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政治秩序危机的必然结果.五四运动反对儒家中维护封建统治的“三纲”封建伦理,而“全盘西化”只不过是一种策略选择.在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要反对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两种倾向,坚持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宪政的文化研究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宪政研究新视角。在宪政的文化研究中,必须坚持“宪政是全球的也是地方的”立论,宪政的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宪政产生的内在理路与中国文化对宪政的证成两个主题上。当卞的宪政文化研究中,已呈现出一种以“基督教宪政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中心主义。这一论调是清末全盘西化论的翻版,必须全面清算。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本位文化派与全盘西化派的论战中,张东荪没有偏向于任何一方。面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张东荪以独立的反思精神、独特的视角及独到的见解不断地探索如何重建中国的文化,经历了从“破”到“立”再到于“破”与“立”中寻求理性之道路,他的文化思想渐趋成熟,同时他的思想发展也为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绵勇 《求实》2001,3(11):18-20
本文认为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可以概括为“一线两论” ,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 ,社会主义认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论构成为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 ,而社会主义建设论又可以归结为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否定两方面 ;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国内知识界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论战,此即"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之争。这场论战是由《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发表肇其始,随后胡适被动地卷入其中。胡适并不赞同全盘西化派那种基于简单的"单一线性"的文化进化论通过努力就可实现彻底"西化"的看法。他以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和洞察力,预言在中国主张"全盘西化"的结果恰恰是产生一个中国本位的文化。为调和本位文化派和全盘西化派的观点,胡适提出放弃"全盘西化"的提法,建议改用"充分世界化",其持论理由有三,即文化惰性说、无法用理智指导文化选择说,以及进化论和文化世界主义。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是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代表人物在革命与建设中的文化实践活动密不可分的。毛泽东是新文化的缔造者,他的文化思想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中国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的文化实践活动,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先进文化轮廓。江泽民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根据世界文明发展趋势和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丰富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是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使二十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既避免了对传统的全盘否定和文化的全盘西化,又找到了体现中国文化典型特点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论述,集中表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主张,构建了一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先进文化论”。这种”先进文化论”在坚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研究的观点进行了综述.一是关于“跨越思想”的内涵,主要有“苦难跨越论”、“制度跨越论”和“阶段跨越论”三种观点;二是关于“跨越思想”的理论性质,主要有“设想论”和“推导论”二种观点;三是关于实现跨越的条件,主要“具体条件论”和“一般条件论”二种观点;四是关于“跨越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俄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与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没有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特别是俄国和中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对“跨越思想”的科学性证实.在当代中国是否已经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上,主要有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已经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6.
孔利 《前线》1989,(10)
近些年来,出现了一股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他们在主张“全盘西化”的同时,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贬得一钱不值,说得一无是处,狂妄地叫嚷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孕育不了新的文化”,“不能教给我们什么真正的科学和民主意识”,“是已死的东西,早该后继无人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上,再重申一下  相似文献   

17.
前几年,我国曾出现过一种主张全盘西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传统的虚无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的讲话中说:“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8.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概括起来,有以下主要内容: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二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确立了“革命加建设”的基本方针。三是确立了速度与规模并举的现代化“赶超战略”。四是确立了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并举的“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五是确立了以党的领导与法制建设为内容的政治现代化道路。六是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现代化战略。 2、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理论上系统地解决了一系列中国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着眼于中国的实际,着眼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坚持现代化建设全面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眼于经济建设这个重点;坚持现代化建设的长期论和阶段论的统一,着眼于各个阶段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坚持现代化建设的均衡性和非均衡性的统一,着眼于非均衡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有学者撰文否定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存在,认为肯定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就是否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在其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实则不然,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虽然最终被放弃,但是,它代表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探索。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另外一种建设思路,但也不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20.
近代文化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一是近代文化发展的滥觞时期,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的第一个回合,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初步尝试;二是救亡图存拓荒播种时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已经触及到了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问题,但都未能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三是“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把近代文化发展推向一个崭新阶段,文化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开创的自觉追求先进思想的精神,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传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仍应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