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2,(18):10-12
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区域板块发展。  相似文献   

2.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关键在于改善创新生态。构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是“四个面向”背景下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核心要义。从国内外创新高地生态系统的共性要素来看,创新要素的集聚融合、促进要素耦合的制度环境、与外部的开放协同是当前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效应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必然选择。换言之,集聚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不再是政府行为抑或是单一政策的问题,而是多主体协同、人才及其关联创新要素的共生演化,本质上是一个多元主体和多元要素耦合、多元制度供给以及区域生态子系统间突破地理空间的深度互动等在内的生态系统构建。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人才在知识的生产、扩散、应用各环节中进行配置与链接,受到所在集群(组织)、要素间制度安排、多个生态子系统间的空间交互影响。因此,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了要素层、制度层和空间层三个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招才引智,我市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去年实施的“千名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内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引进的人才与重庆强烈的人才需求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还不能有效缓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重点。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凭借着将养老集中在社区,具有便利、温馨、专业、低廉等优势,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养老理念。乌鲁木齐天山区在社区养老方面开展了社区家政生活服务、医疗健康服务、举办各类讲座、提供健康娱乐场所等活动,同时社区养老存在诸多问题,如社区养老服务意识相对薄弱、资金短缺、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较少等,应该从政策、资金来源、养老机构设施建设、专业的工作人员、社区养老运行机制等维度进行思考来推进社区养老。  相似文献   

5.
陈旋  郭跃 《理论导报》2012,(2):28-29
工业园区作为一种较新的工业经济形式,现阶段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地方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尤为突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已有较长时间,在带来各种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九江市工业园区建设现状的思考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益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广东省为例,2007年,广东省有普通高校109所,民办高校就有28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26%:民办高校师生近二十万,占全省高校师生总数的19%。这标志着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与此大规模发展相比。仍有相当部分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不甚理想.甚至处在一种低水平运作状态。  相似文献   

7.
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历史共时和历史历时观分析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形成的历史过程,指出该战略的实施是在我国长期所处极其恶劣的历史共时环境中和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生产力分布高度畸形的历史历时性经济基础传承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该战略的实施,使我国综合国力得以增强,国际地位上升,并为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共时与历史历时,在该战略的实施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无论成就还是问题,均是目前我们在常态下按常规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应予重视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当下我国的基本现状,这种不平衡性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基本线索,分析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剖析产生这种不平衡的内在动因,探讨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应积极作为,努力改变第三产业落后的不利局面,主动做好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准备,推进三地产业一体化进程。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要切实更新理念,塑造好服务和崛起的两大角色;二要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水平;三要创新区域行业合作方式,建立服务业公共平台,达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服务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伦敦、新加坡、纽约、东京等全球城市提升人才发展环境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并借鉴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组成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科技环境五维人才发展环境指标,以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内部的样本区县为例,分析了国内大城市内部小区域人才发展环境指标的差异。最后对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增长迅猛,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流动人口增长迅速。为切实加强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及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对鸟鲁木齐市南疆流入人口经济收入状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及时了解鸟鲁木齐市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思考,着力构建乌鲁木齐市现代化和谐城市,切实提高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和幸福指数,并发挥其对乌鲁木齐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历史任务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辽宁人才发展体制存在的问题有对存量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外来人才的政策设计缺乏吸引力、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失衡等。因此,要大力提升辽宁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在人才管理上的相互关系,建立符合价值规律的人才评价机制,同时要做到既重视专才,又重视通才。  相似文献   

13.
自2011年浙江省确立九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绍兴市政府同步开始了相关产业的培育推进工作。在此过程中,全新的产业结构对地方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绍兴地方高校也积极采取了教学内容改革和院系调整以应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4.
航空运输是交通运输中速度最快、通达性最好、技术含量最高的运输方式,在整合区域产业与市场资源,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上具有首倡意义。临空经济是指依赖航空运输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在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更值得我们研究,要发挥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带动和辐射意义的作用。通过总结国内先进城市群与配套机场促进发展临空经济实例,对常见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布局进行概述,分析京津冀地区临空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而为京津冀区域内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学明 《世纪桥》2022,(9):91-9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革命老区苏区,老区苏区是共同富裕道路的关键所在。梅州市的振兴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挥全域苏区的独特优势,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推动苏区梅州市加快振兴、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开发区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结合福州市科技园区的情况,认为实现经济开发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深化和完善开发区规划、合理定位开发区产业功能、转变开发区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开发区的光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文化在其中所起到的价值整合作用越来越突出。文章以山西区域经济发展为例,提出文化的整合功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商品的附加值;挖掘人的经济品质;增加社会凝聚力;使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深深打上文化的印记。因此,文化与经济的整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合肥高新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和合肥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历经23年的建设和发展,合肥高新区在完成最初的"要素集群"向"产业主导"方向转变的前提下,形成了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八大重点产业,围绕八大重点产业的蓬勃发展,聚集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人才,逐步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科技人才最为聚集的区域,产业人才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要素。目前,随着全国各地的高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也就随之而生。合肥高新区与苏州、武汉、无锡等先发高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存在规划目标不够具体、人才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人才载体平台尚不健全、人才的服务配套措施不够完善、人才市场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方面的问题。高新区作为建设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和"合芜蚌人才特区"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如何充分利用政策叠加优势,破解制约高新区重点产业人才发展的瓶颈;如何规划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发展战略,增强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如何更好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推动高新区加快"建设中科智城,打造江淮硅谷",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城市建设策略的思考——以江苏泰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构建创新型城市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难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农村金融又缺乏产业支撑,薄弱的农村经济导致农村金融改革内生动力不足。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把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改革两者融合起来发展,寻找二者协同发展的结合点。既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又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