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朗的改革运动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开始,并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哈塔米当选总统后极大地推动了改革运动的发展,但"9·11"事件后,伊朗内外一系列因素导致改革运动呈现颓势,保守势力重新回归。  相似文献   

2.
独立时间不长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面临复杂而特殊的国际环境,其对外政策要考虑到主权、安全以及对外经济联系诸多因素。对外政策的目标首先是要保障国家独立、领土完整等安全要求,然后是国家经济等发展问题。针对自身的内外条件,哈提出了符合本国利益的对外政策理论、方针和原则。其对外政策实践勾勒出一个“同心圆”轨迹,具有显著的地缘政治色彩。哈中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政治、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两国共同致力于构筑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3.
总统选举后的伊朗内外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6月24日,在伊朗第九届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保守派候选人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以近62%的绝对优势票击败前总统拉夫桑贾尼,意外获胜。内贾德上台虽不会终结伊朗的改革和根本动摇伊现行外交路线,但将不可避免地对其内外政策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内贾德的胜选标志着以哈塔米为首的改革派的失败与保守派势力的全面回归。继2003年市政选举和2004年议会选举相继获胜后,保守派又控制了总统一职。至此,保守派势力已控制了伊行政、立法、司法和军警等所有主要国家权力机器。内贾德的上台也意味着,一段时期以来伊内部激烈的政治派…  相似文献   

4.
乌克兰的形势与内外政策訾淑芳今年是乌克兰独立五周年。独立后的乌克兰发展道路十分崎岖,国内政局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社会问题突出,经济情况恶化。在对外关系方面,乌俄关系疏远,两国之间潜在矛盾公开化。1994年7月,库奇马出任总统,对乌克兰的内外政策进行调...  相似文献   

5.
蒋真 《西亚非洲》2007,13(1):5-10
保守派总统内贾德上任后,伊朗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了核强硬政策,其内容包括参与谈判,但在维护核权利上毫不妥协;在中东和大国间展开“魅力外交”,争取外交得分;加强动员与演练,增强对美国的报复能力。现政府的核强硬政策继承了前任维护核权利的坚定立场,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伊朗的核强硬政策和“魅力外交”在短期内延缓了核危机的加深,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伊朗核强硬立场在国内引起的争论;中东各国对伊朗核发展的担忧,都使伊朗的核强硬政策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6.
藤森蝉联秘鲁总统张怀林今年4月秘鲁举行总统换届选举,秘鲁籍日裔藤森以绝对优势蝉联总统,拟于7月28日宣誓就职。这在秘鲁历史上尚属首例,已引起世界瞩目。藤森为什么能蝉联总统?他蝉联总统后内外政策走向如何?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分析。一藤森之所以能蝉联总统,...  相似文献   

7.
藤森蝉联秘鲁总统张怀林今年4月秘鲁举行总统换届选举,秘鲁籍日裔藤森以绝对优势蝉联总统,拟于7月28日宣誓就职。这在秘鲁历史上尚属首例,已引起世界瞩目。藤森为什么能蝉联总统?他蝉联总统后内外政策走向如何?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分析。一藤森之所以能蝉联总统,...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30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向俄联邦议会两院发表其任职以来的第三次年度《国情咨文》,对俄罗斯内外政策做出全面阐述,尤其突出民生问题,强调俄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下一代创造美好生活”。总统《国情咨文》通常被视作俄内外政策走势的风向标,然而此次《国情咨文》的主要议题却出人意料,梅将推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当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当今唯一超级大国,伊朗则是中东屈指可数的地区性大国,两国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长期敌对,由此极大影响了中东格局的塑造和结构。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伊朗核危机,实际就是美伊关系敌对的产物。但2013年6月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以来,美国与伊朗频繁互释善意,冻结34年的美伊关系出现了破冰迹象。  相似文献   

10.
从总统选举看伊朗政治动向李荣王昕今年5月24日的伊朗总统选举爆出冷门,温和派神职人员、前文化部长穆罕默德·哈塔米出人意料地获得69%的选票,以绝对优势击败了舆论普遍看好的现任议长、保守派纳提格-努里,当选为伊朗第八届总统,并将于8月拉夫桑贾尼总统任期...  相似文献   

11.
伊朗的强硬"核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贾德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立场趋于强硬,其动因可从伊国内政治变化、“自主”核目标、构筑“核谈”新平台的动机等国内因素,以及核不扩散机制、大国博弈、国际形势等国际因素诸方面考察。综合国际大局以及伊朗的权力体系、外交传统、新总统的个人特点,可以推知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主要是一种策略,而非根本政策。伊朗“核外交”政策不会一味强硬下去。  相似文献   

12.
在伊朗,总统相当于真正意义上总统制国家的政府总理.在2009年的大选中,内贾德总统由于得到了中下层民众的广泛支持而再次当选.在新的任期内,内贾德总统的激进平民主义施政风格和具体措施仍有助于纾缓民怨,却无力解决伊朗社会发展滞后的根本问题,并可能对伊朗的国家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得到了最高领袖的有力支持,也因为确实改善了伊朗的国际境遇,内贾德总统未来的对外施政环境较为宽松,对外政策还将延续既往的强硬姿态和政策框架,并有望在营造地区性联盟以抗衡西方压力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伊美关系可能进一步缓和但通向这一目标的道路依然漫长,伊核问题还将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从“双重遏制”政策受挫看美国与伊朗关系李莉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发生扣留美国人质事件,美国因此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此后两国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美国政府开始对伊朗和伊拉克实行“双重遏制”,加大了对伊朗的制裁力度。然而...  相似文献   

14.
近来,因发生学潮以及美国等在核查问题上加大施压力度,伊朗面临的内外压力骤然增大。这既反映了“9·11事件”后,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外部安全环境的恶化,也与其内部政治斗争的发展密切相关。 “9·11”后,美很快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虽然因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上有求于伊,对伊言辞较为“缓和”,但并未改变对伊遏制政策。伊战结束后,美国内保守派要求布什尽快明确对伊强硬战略  相似文献   

15.
1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第二任期正式开始。在随后的短短两周之内,布什发表了两次重要演说,一篇是1月20日的就职演说,另一篇是2月2日他在国会做的国情咨文。布什再次当选后,其第二任期的内外政策走向受到广泛关注。这两篇演说出台后,其内外政策要点也随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一直是从其全球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伊朗问题。自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伊朗政策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由于伊朗在地缘战略上所处的重要地位,美国即使在与伊朗敌对的情况下,也企图对伊朗内部保持某种影响力。冷战结束后,美国把伊朗看作是欧亚大陆关键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之一。“9·11”事件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最优先事项转变为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特别是要防止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合。  相似文献   

17.
原荣 《亚非纵横》2005,(4):71-75
2005年4月7日,在历经大选后两个多月的内部激烈斗争后,库尔德人贾拉尔·塔拉巴尼当选为伊拉克总统,与什叶派代表易卜拉欣·贾法里和逊尼派代表哈杰姆·哈桑尼组成了伊拉克过渡政府的“三驾马车”。由库尔德人出任总统,这在伊拉克历史上尚属首次。因此,塔拉巴尼其人及其内外政策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近5年来,伊朗政坛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温和派政治力量的崛起。温和派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主要缘于伊朗国内外形势,得益于温和派自身在选举中与改革派结盟、选民对温和主义政治理念的广泛接受。鲁哈尼总统作为温和派政治力量的领袖一直践行温和主义的内外政策,就是对内推进经济改革、对外同世界各国进行建设性交流,带有明显的务实主义特征。在温和主义政治思想的指导下,鲁哈尼第一任期内在经济和外交领域取得了亮丽的成果。其第二任期仍在沿着理性、改革和温和之路前行,既努力发展经济又深化同国际社会的互动,但面临国内外的诸多挑战,尤其是来自特朗普政府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美国国内学界普遍呼吁美国政府全面反思和调整对伊朗政策,奥巴马第二任期能否为美伊关系按下“重启键”令人关注.美国对伊朗政策的调整受中东局势演变、奥巴马是否掌握对伊政策主导权以及伊朗在核问题上的进退表现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国正在重新评估伊朗核威胁,抬高对伊朗动武的门槛,着手平衡“双轨”政策,加大对伊朗的“软攻势”,未来很难排除美伊开展地区合作的政策选项.然而,美伊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且2013年6月伊朗大选为美伊关系注入新的不确定因素,美伊缓和关系的内外条件仍不成熟.  相似文献   

20.
2006年5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向议会及政府官员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不可否认,普京总统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已经成为俄罗斯政坛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国内外各界解读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