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眼者,视觉器官也。这是《辞海》的解释,有点文雅,不那么通俗易懂。“人为啥长眼睛?”恐伯三岁小孩都能回答:“看东西。”“为什么要长两只眼睛?”这就不是小孩子能够回答问题了。长两只眼睛,看人看事看物时,才能不偏不斜,端端正正。作家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就更深了一层,把眼睛同人的心理、灵魂、思想联在了一起。也就是说,眼睛不光是用于看东西,还有着审视、探视、监视的功能,即评判是非、辨别善恶、衡量美丑的功能。凡五官健全的人,都有两只眼睛。除去睡眠时间,每时每刻都在看人看事看物。然而,同样的人,同样的事…  相似文献   

2.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先生”这个称呼的对象有所不同。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3.
"宋明时期儒学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5月13日至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儒联、浙江省儒学学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黑龙江、四川、陕西、湖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学说,是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重大发展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论述,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说的演变、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王守玉 《理论建设》2011,(5):102-105
孔子之后,孟子重仁,苟子隆礼,视为通论。孟子虽重仁,其于礼亦有创见。孟子于实质上释礼,为礼寻找内在心理的依据,礼为“仁义”之节文。为适应时代,为礼增添“权变”之内涵。礼有两个维度:一为伦理道德之礼,另一为政治理想之礼。  相似文献   

7.
一、系统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有人说:系统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系统论是对这种系统观的发展;有人说,系统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系统论不过是对这一学说的深化;也有人说系统论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的辩证决定论,系统中的层次,结构、规律等不过是这一理论的具体体现;还有人说,系统论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相互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概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概念使用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概念大致形成于文艺界整风运动中。1964年7月1日,《人民日报》以《文化战线上的一个大革命》为题发表社论。不久,中央又决定成立“文化革命五人小组”,负责文艺界整风事宜,“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概念开始使用。这一时期的中央文革五人小组组长为彭真、副组长为陆定一,成员有康生、周扬和吴冷西。1966年2月3日,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举行扩大会议,讨论学术批判问题,并整理出《汇报提纲》(《二月提纲》)。2月12日,中央…  相似文献   

9.
有的同志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本身的幸福和解放,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唯一目的,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核心,离开了这一点,就是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有的同志不同意上面的说法,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只能是体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思想体系,而不是什么体现“人本身的幸福和解放”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必须是无产阶级的理论家,而决不应当成为“一般人”的理论家,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贯彻始终的基本观点。他们指出,马克思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句话,是在谈论  相似文献   

10.
李延明 《探索》2013,(1):175-179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联系紧密.没有共产主义学说,就没有五形态论.对五形态论的否定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共产主义的否定,另一部分是对前四种形态的局部否定.尽管不是所有民族都经历了奴隶占有制阶段,但奴隶占有制位于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是不容置疑的.马克思主义的封建社会概念尽管使用了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的“封建”一词,但是它所要表达的却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就此而言,中国是存在封建社会阶段的.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封建社会的区别,是具体样式的区别,而不是有无封建社会的区别.在人类社会汇流的过程中,由于各群体的相互作用,使其中一些群体没有充分经历所有的发展阶段,并不表明社会形态的衔接顺序没有规律,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形态衔接顺序的观点站不住脚.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是一种科学的预测.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尚未超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交换关系所能容纳的限度,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那种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还没有出现.但是,已经出现的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社会正在向共产主义前进,而不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11.
郑建 《前线》2016,(6):58-58
正《国家与革命》写作于1917年8至9月间,它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的秘密状态下写成的。19世纪末以来,在国际工人运动内部,国家与革命问题成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围绕该问题一直存在激烈的斗争。列宁在侨居瑞士期间,从1916年下半年到1917年初,认真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伯恩施坦、考茨基有关国家与革命问题的大量著作,写下了《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读书笔记,因笔记本封面为蓝色,  相似文献   

12.
宋明之际的理学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理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旨在撑持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的儒学,同强调以仁释礼、礼乐并用、情理相和的早期儒学所具有的浓厚的感性意味比起来,则更多地以蔑视、禁锢以至否定感性的唯理性主义和冷漠、森严、抽象的纯哲学面孔而空前遥远地离开了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准审美的哲学文化的终结。哲学与美学在  相似文献   

13.
海笑 《唯实》1993,(Z1)
权利者,《辞海》条目中曰:“法律用语。与‘义务相对’,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也。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得不到纸上的权利,而只能得到纸上所规定的义务。如若不信,请作一番调查,公民现在真正享有了哪些权力,得到了哪些利益,又尽了多少义务。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学习这一重要指示,联系党的自身建设实际,我感到,要消除和避免自己毁掉自己的危险,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警惕和防止“自我演变”。一、防止自我演变的重要性自我演变是事物内部发生的一种质的变化。这里说的自我演变,指的是一个人自身向着对立面转化,特指领导干部由好变坏,走向腐化堕落的变化。这种演变是自身内部的演变,危害极大。如果任其发展,就会毁掉一批领导干部,就会为和平演变提供基础和条件。因此,重视和警  相似文献   

15.
王东指出,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新形势下,江泽民第三代领导集体倡导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文化、现代化人类文明成果这三大源头的综合创新。 (一)以德治国的理念,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其理论来源首先存在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主流之中。 马克思开创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揭示了经济、政治、文化的辩证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则是经济基础与国家政治的能动反映。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体制创新,不仅需要新型民主法治的政治体制创新作为制度保证,而且需要新型思想道德体系作为  相似文献   

16.
林泰认为,江泽民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批判继承。古代德治思想中有许多封建性的糟粕是我们所不能吸取的,但古代德治思想中也有许多优秀思想应当借鉴:如“为政以德”,“民惟邦本”;“居官无彩”,“正以处心,廉以律己”,“立帅以正,孰敢不正”;“尊贤使能,俊杰在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正是对古代德治优秀思想的批判继承。发  相似文献   

17.
王晓春 《求实》2000,(8):9-11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 ,使新世纪党的建设目标更为明确 ,更富于鲜明的时代感。“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 ,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且对于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理论、新内容。“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时代特征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是适应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时代需要而产生、发…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构想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注人了新鲜的内容,使它更有生命力。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一国两制”的构想突破了传统的国家统一观,提出了国家统一的新观念。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总有一种传统观念左右着人们,认为统一即“同一”,认定一个国家大体上实行的是一种制度。纵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曾出现不同社会制度并存的现象,但这种两制并存是不稳定的,不是执政当局主动自觉提出并实行的,而且没有法律保障。邓小平的高超之处就在于他在这个问题上突破了传统的统一观的束缚,提出了全新的统一观,这是史无前例的。它新就新在既允许…  相似文献   

19.
古典政治哲学将国家学说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自马基雅维利以来的近代政治哲学则是将国家学说建立在“国家理由”的基础上,如果说格劳秀斯还严格遵循着自然法传统,那么霍布斯对自然法的情感非常复杂,他认为国家是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社会契约论的逻辑前提遵循了自然法,但在他论述国家主权和国家功能中却遵循了“国家理由”,这影响了斯宾诺莎。“国家理由”后来逐渐演化为国际关系原则,不仅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产生了峭极作用,为了人类发展需要,反思“国家理由”观念,应该把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世界作为人类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1,(11):63-63
9月8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社评指出,中国民间借贷之风愈演愈烈,在地方平台贷款风险与房地产泡沫之外,又生出可能带给金融体系不稳定因素的新风险,已经有专家警告莫要出现中国版本的“次贷危机”。不断勒紧的数量控制、过低的存款利率与过高的民间借贷回报收益形成了较高的利差和较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