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默权制度是西方诸多国家刑事诉讼程序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历史源远流长。英国是沉默权制度的发源地,美国在继承和发展沉默权制度上有着特殊的贡献,不仅第一个在宪法中明确加以规定,而且其确立的米兰达规则成为西方沉默权制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也接受了这一制度,但由于法治传统的差异,其沉默权制度呈现出与英美法系国家不同的特征。二战后,国际社会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呼声高涨,作为在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制度,沉默权制度的价值与功能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沉默权逐渐成为国际人权法上的一项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制度的产生是社会和刑事诉讼制度进步的文明标志,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也会对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带来重大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便全面正确理解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的替代制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的取舍去留 ,学术界至今仍是众说不一。笔者从分析沉默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缺陷出发 ,以当前我国犯罪率高、破案率低 ;主民观念、权利意识淡薄等法制现状为客观依据 ,拟提出相对合理的替代制度来实现沉默权制度在我国从无到有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米兰达规则”的确立 ,标志着西方国家的沉默权制度发展到“峰巅” ,但后来又出现了“回潮”。沉默权制度可以分为默示沉默权制度和明示沉默权制度 ,还可以分为审判沉默权制度和审讯沉默权制度。中国现在需要完善的是默示的审判沉默权制度 ,但是不应采用明示的审讯沉默权制度。一个国家对沉默权的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 ,虽未明文规定沉默权制度 ,但事实上已实行“部分沉默权”制度 ;展望未来 ,我国在刑事诉讼中将最终确立完整意义上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沉默权已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以确立,并写入1976年《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盟约》.我国尚未规定沉默权制度.建立沉默权的受益者绝不仅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个人,而是一国政府所管辖的、可能受到政府怀疑或指控的全体社会成员.沉默权已成为人类社会共享的一种资源.对于这样一种文明成果,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它.无论从司法文明还是从人权保护角度,建立沉默权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制度及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沉默权制度是欧洲“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物 ,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米兰达规则”标志着西方国家的沉默权制度发展到“鼎盛时期”,然后又出现了明显的“回潮”。沉默权制度可以分为默示沉默权制度和明示沉默权制度 ,还可以分为审判沉默权制度和审讯沉默权制度。中国现在需要完善的是默示的审判沉默权制度 ,但是不应采用明示的审讯沉默权制度 ,一个国家对沉默权的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实行沉默权制度可以遏制刑讯逼供的发生,加强口供的证明力,有利于强化证据意识,提高办案水平;沉默权制度对于办案有规范、促进、引导的积极作用,对当前刑事司法工作既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9.
沉默权是现代法制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所在。沉默权在西方就是一项充满争议的制度,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应否引进沉默权原则,更是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之争。我国应当确立有限沉默权原则。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的尊重,为其充分行使辩护权提供了程序上的保证,有利于预防刑讯逼供等非法取得口供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文明与进步。本文将从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为建立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析刑事诉讼法中的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沉默权制度作为保障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权利的一项重要制度 ,已为许多国家和国际公约所普遍承认和接受 ,成为一条刑事诉讼的国际准则 ;沉默权制度与无罪推定原则、辩护权制度、举证责任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其他一系列重要的刑事诉讼制度、原则相互联系 ,彼此补充 ;我国现阶段刑事诉讼中 ,虽未明文规定 ,但事实上已实行“部分沉默权”制度 ;展望未来 ,我国在刑事诉讼中将最终确立完整意义上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不宜草率采用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沉默权制度有利亦有弊 ,我国不宜草率采用沉默权制度。应当正视不同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我国目前司法实践的现状不容忽视 ,沉默权制度并非遏制刑讯逼供的唯一药方  相似文献   

13.
西方沉默权被认为是一项自然权利,是人权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实施无罪推定的权利。文章从沉默权的概念、历史沿革入手,对沉默权制度在中国适用的必要性,以及这种制度在发展的进程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尽管国内学者对沉默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主要是从内涵挖掘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缺少从外延方面的类型化探索。沉默权从不同标准出发主要可以分为绝对的沉默权和相对的沉默权、行为意义上的沉默权和结果意义上的沉默权、明示的沉默权和默示的沉默权、显性的沉默权和隐性的沉默权以及审讯沉默权和审判沉默权。我国事实上已经确立了结果意义上的、默示的、隐性的、相对的沉默权制度,在现阶段没有必要引进行为意义上的、明示的、显性的审讯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应尽早建立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引入沉默权,是与国际接轨,迎合保护人权的世界潮流的需要,是解决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的矛盾冲突,遏制刑讯逼供、提高审判效率的需要,更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因为沉默权蕴含着程序正当、自白任意性、无罪推定等法治理念。承认沉默权,有助于人们的观念从“口供中心主义”向“证据裁判主义”转变,从片面强调惩罚犯罪向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方向转变。我国应建立相对沉默权制度,法律应对沉默的内容、沉默的主体、沉默权行使的方式、沉默权行使的例外与限制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机制和鼓励供述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沉默权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制度起源于英美国家 ,它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到有所限制的过程 ,但沉默权制度的精神并未因此而受到损害 ,这只仅仅代表了各国刑事政策的不同价值取向。我国虽然未从立法上确立沉默权制度 ,但却有着这一制度存在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是刑事司法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制度源于 17世纪英国的利尔伯案件 ,利尔伯以“自己不能控告自己”为由 ,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 ,得到了最高立法机构的认可 ,被告人的沉默权遂成为英国刑事法律原则之一 ,并在 1898年的《刑事证据法》中得以明确。美国最早移植了这一制度 ,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规定 :“任何人不得被迫自证其罪” ,此后又通过判例从程序上对被追诉人的沉默权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将告知被追诉人有权保持沉默纳入著名的米兰达规。二战以后 ,人权保障问题逐渐走向国际化 ,刑事沉默权制度在各国得到普遍的确立。 196 6年 12月 16日 ,第 2 1届联合国大会…  相似文献   

18.
沉默权对于保护被追诉人权利,抑制侦查权的滥用,遏制刑讯逼供和司法专横有着重要作用。它是一个国家刑事讼诉中人权保障状况和诉讼民主文明的标志。文章从沉默权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我国目前尚未规定沉默权制度,同时有必要在吸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进而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沉默权是国际人权法上的一项基本人权。构建沉默权制度,是刑事讼诉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必然要求。我国应顺应国际趋势、借鉴两大法系有代表性国家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有限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并已为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在目前之中国,建立沉默权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完全可行。沉默权首先是一项宪法权利,其次才是刑事诉讼法上的诉讼权利。建立我国的沉默权制度应注意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以确保沉默权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