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繁荣农村集市激活农村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纯 《求实》2001,(2):62-63
农村集市的繁荣兴旺,可以激活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为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服务.当前农村集市在促进商品流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集市的建设、管理、商品供应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使集市的发展与开发农村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本文从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的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集市变迁与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初级市场的乡村集市,历史上多为自然形成.依靠市场社区自身的力量维持运转,远离国家的权力支配.随着现代国家的出现,国家权力的触角开始向乡土社会渗透.自然不会放过对乡村集市的控驭.建国后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为掌控资源,借助统购统销制度和人民公社体制全面介入农村集市,历史上的自治市场成为国家汲取资源的中介,服从于国家统合乡村社会的目标.改革开放后农村集市的发展使得市场社会内生力量兴起并逐渐约束政府的行为.国家对集市的绝对控制让位于规则制定和秩序引导,从而对乡土社会的整合由国家的单向强制整合逐步走向国家整合与市场社会自我整合的互构.  相似文献   

3.
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农村集市贸易发展盛况空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搞活?我们认为,改革旧的学习组织形式,扩大农村集市宣传,是值得各级党组织应当引起重视的一个新问题。众所周知,农村集市既是农村商品交换的场所,又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窗口。扩大农村集市宣传不仅是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需要,而且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自身改革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按照行政区域,依靠层层召开会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做  相似文献   

4.
全面抗战时期,日伪在敌后游击区通过操控集市吸收了大量物资,对中共产生了不利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压缩了中共的生存空间。为此,中共游击区基层组织与贸易部门发动商贩和群众,恢复和建立集市,反击日伪利用集市进行的经济掠夺。随之,双方展开了集市斗争。日伪通过增强对集市的控制、加强对中共经济封锁、骚扰和武装袭击集市等手段,企图遏制中共的经济反击。中共则一方面以改造集市、建设情报系统、强化走私稽查、建立保卫武装等防守方式,加强对集市的控制;另一方面通过积极争取伪军和敌控集市的经纪人、扰乱与封锁敌控集市等进攻方式,弱化日伪对集市的控制。双方在对集市控制与反控制、破坏与维护中反复较量。中共在集市斗争中取得不少成效,得到群众支持,这是中共赢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1962年,张闻天在我国国民经济调整的背景下、回顾苏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反思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于4月至6月.较为艰难地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市城镇、农村进行了调查研究。7月.提出了集市发展思想。他的集市发展思想提出17年后,上海城乡集市发展兴起.成为社会主义市场改革的突破口,随之带来了各要素市场的启动效应。城乡集市的崛起为上海建立联系各地、走向世界的现代化大市场奠定了基础。张闻天集市发展思想的依据和提出,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从宏观到微观的历史回顾:是对从前苏联到中国对待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6.
《支部生活》2013,(4):24-25
规范农村集市3月16日星期六睛每月逢6是维西县攀天阁乡新乐村委会赶集的日子。一大早,我和村党总支书记李建勇就驱车到达村里。太阳升起时,新乐市场上已是熙熙攘攘。摊位上大到骡马牛羊,小到针线锄斧、蔬菜瓜果、服装鞋帽,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新乐村委会距离县城22公里,搭车需15元钱,来回一次的花费足够一户农家半月的日用开销。新乐集市在乡村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汇集了农村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资,大大  相似文献   

7.
袁书华 《理论学刊》2023,(2):142-149
农村老年相对贫困治理是重大民生问题,在脱贫攻坚行动的助推下已取得历史性成效,但仍需持续关注。农村老年相对贫困具有增收渠道有限、更容易陷入多维贫困、留守独居方式加深贫困程度、社区贫困加剧贫困脆弱性等特征。基于农村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可以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主观空间三个维度构建农村老年贫困治理的空间再造理论。实践中,互助幸福院融合了居住空间和生计空间紧密联结、守望相助的传统得以保留、主观福利得到提升等实践优势。后扶贫时代,结合空间再造理论和互助幸福院的实践探索,改善物理空间,打好农村老年相对贫困治理底色;优化社会空间,提升农村老年相对贫困治理成色;提升主观空间,增强农村老年相对贫困治理亮色,对于我国贫困治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社会组织既是政府和农民共同为乡村振兴而奋斗的重要调节器,又是农民之间共同为乡村振兴而奋斗的重要力量,还是我国农民群体能够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由于我国农村此前更加专注经济建设、农民传统思想观念对建立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不高和农村行政职能过度扩张而导致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受限等原因,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因此支持和鼓励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参与社会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为其提供发展空间是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沈笛 《探索》2023,(4):76-87
当前,乡村振兴行动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农村环境治理空间体系的再造和赋能,以期打造具有包容性和公共性的治理行动机制,以及再造环境治理的实践空间、社会空间与文化空间。以X村具体的乡村环境治理进程为个案,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空间再造的核心逻辑,揭示微观物理空间形态与居民环境治理行动的交互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空间再造的逻辑包括实践空间的标准化重构、社会空间的关系重塑和文化空间的价值重构。空间再造对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面临困境,即存在环境治理实践空间设计的前瞻性不足、农村空间文化体验性的缺位和农村治理空间设计的“去在地化”等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激活环境空间中的内生性动力,促进村庄地域的“活化”;唤醒环境空间中的乡村文明与记忆,推动文化资本的“修复”;确立环境空间中的乡村治理秩序,推进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生力军,也是实现农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之一.拓展农村社会组织成长的公共空间,需要在四个纬度上形成合力:一是国家权力应从乡村适度退出;二是加强农村社会组织自主性成长的内生空间培育;三是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的管理能力;四是为农村社会组织成长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