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他在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半个多世纪中,始终奋斗不息,把整个生命献给了这一壮丽的事业。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优秀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尊敬和思念。在参观张闻天旧居时,我结识并采访了张闻天的儿子张虹生先生。今年68岁的张虹生是张闻天的独生儿子(张虹生还有两个姐姐)。  相似文献   

2.
高秀清 《湘潮》2014,(3):21-23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对于这一点,很多学习、研究党史的人都知道。但对于这样一位伟人,他30岁前的人生路是怎样走的,几次选择后,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其中一些细节的东西很多人不一定很清楚。  相似文献   

3.
张闻天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中共一代“明君”,谦谦君子.纵观张闻天的一生,既有着巨大的辉煌和不朽的功绩,同时也遭受着诸多坎坷与磨难.他曾在中共中央主政8年,在外交部履职10年;又因在庐山会议上仗义直言,罢官蒙冤,被“流放”肇庆6年之久,最后在无锡忧郁而逝.  相似文献   

4.
中共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余泽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泽鸿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我党早期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直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今年是余泽鸿烈士诞辰100周年,特撰此文,以示纪念。一、少年有志良师引路1903年3月13日,余泽鸿出生于长宁县梅硐乡一富裕农民家庭。原名余世恩,字因心,号泽鸿,笔名晓野、笑影,化名张顺如、陈晓野。泽鸿父辈五人未分家,他排行第三,下有六个弟弟、三个妹妹,全家计34口人。余泽鸿年少时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六岁开始发蒙读私塾,13岁进长宁县高等小学,成绩优秀,很会写文章。他在…  相似文献   

5.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闻天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总结概括,形成自身独特的资本主义经济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闻天基于私人资本区别于官僚资本的认识提出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重要性;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基于民族统一条件下根据地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发展新式资本主艾的论断;解放战争时期,张闻天结合东北解放区的经济发展,提出资本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经济重要经济成分的现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闻天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分析,提出资本主艾经济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中间环节的理论现点.当前,社会主艾主义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再次雄辩地证明张闻天的资本主义经济现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崔光烨 《世纪桥》2011,(6):41-48
无产阶级革命家韩光作为东北抗联的老战士,其抗联经历极富传奇色彩!他先后与毛泽东主席亲自表扬过的著名抗联将领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和全国人民所熟知的著名抗日英雄赵一曼等在枪林弹雨中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结成深厚的战斗情意,并成为这些抗联英烈的重要见证人。韩光不仅是当年抗联将领当中极少的幸存者,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抗联将领当中,唯一成为级别最高(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的国家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闻天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总结概括,形成自身独特的资本主义经济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闻天基于私人资本区别于官僚资本的认识提出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重要性;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基于民族统一条件下根据地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发展新式资本主义的论断;解放战争时期,张闻天结合东北解放区的经济发展,提出资本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经济重要经济成分的观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闻天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分析,提出资本主义经济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中间环节的理论观点。当前,社会主义主义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再次雄辩地证明张闻天的资本主义经济观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陈丕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3岁就参加红军,是当年中央苏区著名的"红小鬼"。1916年3月,陈丕显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原长汀县南阳区)。生他养他的红色故土和父老乡亲,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老曾三次回乡调查研究,体察民情,访贫问苦,排忧解难。他的一言一行,充分展示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  相似文献   

9.
正张闻天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中共一代"明君",谦谦君子。纵观张闻天的一生,既有着巨大的辉煌和不朽的功绩,同时也遭受着诸多坎坷与磨难。他曾在中共中央主政8年,在外交部履职10年;又因在庐山会议上仗义直言,罢  相似文献   

10.
闻瞿 《党史纵横》2000,(4):33-33
张闻天(190~1976)江苏南汇人。化名洛甫。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生。在南京参加五四运动,后加入中国少年学会。1920年赴日本东京自学日文。1921年回到上海,任中华书局新文化丛书编辑。1922年赴美国,入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同年冬到重庆当教员。1925年10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9月毕业留校任教。1928年9月入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并参加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1931年2月回国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旗》、《斗争》。后兼中…  相似文献   

11.
邓中夏退“委任状”:邓中夏(1894—1933),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北京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后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和广东省委代书记。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年任红二军团政委。1  相似文献   

12.
葛仁钧 《世纪桥》2005,(9):10-13
张闻天(1900-1976年),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在民主革命时期,曾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驻苏大使和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当选为第八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被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和”反党”而遭到错误打击和处分。此后,在身处逆境的十几年中,他仍凭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贞,不顾政治上的安危和疾病的折磨,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探讨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相似文献   

13.
曾山是江西这块红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他始终深深地眷恋着这方生他养他的红色故土,多次回江西调查研究,体察民情,访贫问苦,排忧解难。他坚定的信念、高尚的人格、求实的作风和赤子的情怀,一直深受家乡人民的景仰与怀念。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00,(5):1-1
张闻天的一生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生,是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怎样走向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认识与探索的艰辛历程和理论成果,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很有启发和教益。  相似文献   

15.
竺光 《奋斗》2005,(10):50-52
如何搞好党的建设历来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课题。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老一辈革命家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对我们党在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搞好党的建设,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睢城 《党史纵横》2011,(10):52-55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曾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相似文献   

17.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类社会的总体的和根本的看法,包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的意义和影响重大深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陈云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遵义会议得到共产国际认可以及遵义会议的宣传和研究作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吕胜梅 《党史文汇》2001,(10):20-22
张闻天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他对中国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和他卓越的理论建树,人们了解得比较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张闻天一贯的谦虚作风,使他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却鲜为人知,但他在这方面作出的光辉业绩却是不容抹杀的.  相似文献   

20.
战略上的持久战与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思想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其中也包含着以彭德怀、贺龙、粟裕、任弼时、左权等为代表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艰辛探索。他们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与自己的军事实践结合起来,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和运用了中国革命战争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正确揭示了持久战与速决战的辩证关系,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