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房价日益增高的时代,家庭合资、父母资助购房,成了无奈的选择。家人在合资、资助购房时往往没有明确的约定,于是家庭成员如何分配房屋的产权,成了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4年11月6日香港凤凰卫视举行“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陕西19岁的女孩姚佳雯因为一段和“钱”有关的对话,成了这次选美比赛中最令人难忘的选手。当然这次对话,并非因为精彩,而是因为“意外”。一个女孩在国家和金钱两者间,用一二秒钟的时间选择了后者。而后,女孩成了众矢之的,成了爱国教育疏漏的典型对象。佳丽姚佳雯在回答主持人的三个问题时,做了如下回答:  相似文献   

3.
时下,“看着办”、“酌情处理”的话语成了一些领导干部喜欢的口头禅。特别是在处理热点、敏感问题上,甚至成了各种说情电话和条子中的流行语。在这种“看着办”的背后,发生了不少违反原则、纪律或法律法规政策的事。  相似文献   

4.
关于“提单是物权凭证”的反思——兼论提单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一、引言长期以来,在阐述或介绍提单的性质或作用时,人们除了把提单说成是承运人出具的货物收据和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以外,往往还习惯成自然地将提单说成是货物的物权凭证(有的甚至把提单说成是所有权凭证)。然而,将提单说成是物权凭证,在法律上到底有什么依据?在实务中到底有什么必要?却始终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和深入思考。更加不幸的是,基于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又引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如:谁合法地持有提单,谁就是提单项下货物的所有人或物权人,云云。笔者希望本文能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反思。谬误之…  相似文献   

5.
在元青花研究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命门。居然是它的存世数量。“元青花只有300件”成了不少学者专家津津乐道的课题,成了元青花研究的阿喀琉斯之踵。反对者和赞成者都以攻克和保护这个命门为己任,  相似文献   

6.
廖敏 《法制与经济》2010,(15):17-18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翡翠这种高档玉石在最近几个月身价大涨,着实演绎了一场“疯狂的石头”。记者走访多位藏家和业内人士了解到,最近半年时间,普通档次的翡翠成品价格上涨三成,而高档翡翠价格至少上涨了五成。  相似文献   

7.
戴博 《检察纵横》2012,(3):38-38
记得小时候,经常和伙伴们一起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我总是希望能轮到自己当警察。那时,警察正义凛然的形象就已定格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当一名人民警察成了儿时的一个梦想。真是天从人愿,长大后的我,通过严格考试,成了本溪市人民检察院法警支队队伍中的一员,别提多兴奋了。  相似文献   

8.
任职于国土资源局局长的妻子,在官场上呼风唤雨盛气凌人,可谓仕途一片光明。可抵挡不了金钱诱惑的她,不但自己深陷泥潭,还把在县教育局招办主任当助理的老公打造成了官场红人,成了自己敛财工具。可她怎么也没料到,丈夫在金钱风光的淋浴中养起了情人,并泄露天机,导致整个家庭的命脉被丈夫的情人牢牢捏住,最终把自己和丈夫送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9.
微观点     
《检察风云》2012,(11):39
某公司招聘,进入面试环节,好多人打电话说保安不让进,希望接一下,考官说如果这都对付不了,还是别来了。最后,大部分人都进来了,翻墙进来的到海外开拓市场;讲理进来的成了研发工程师;软磨硬泡进来的成了服务工程师;撒泼打滚的后来都提拔成了主管;硬打进来的,顶替了保安  相似文献   

10.
李建珍 《政府法制》2011,(30):42-42
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任总统去解聘一位民营企业的CEO。经济危机下的奥巴马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通用汽车公司CEO瓦格纳也相应地成了被美围总统解聘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刘洁 《政府法制》2014,(31):46-47
冼村是个有着800年历史的村庄。家族,曾是这个村庄最牢固的纽带。经历“文革”冲击后,冼村还是保留了5个祠堂,冼姓2个,卢姓2个,梁姓1个。冼是大姓,在这个有着1400多户、6000多人的村庄里,冼姓人口占到了大约七成,卢姓占两成多一点。在地理位置上也有区隔,冼姓一般住在村庄北面,卢姓则分布在南侧。  相似文献   

12.
司振龙 《法人》2009,(8):11-11
目前,我国约有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然而,前不久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一组数据,全国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占了4成;仍有大量中小企业正在生死线上徘徊,也占了4成。  相似文献   

13.
微博名人是怎样炼成的 彭高峰寻子事件中,全程参与并微博直播解救过程的邓飞,成了2011年开年最受关注的新闻人物。 有多热?先后有上百家国内外媒体采访了他,电话也成了热线,一直处于忙音状态。连只在微博发了个“喂”宁的韩寒都在博客上说把邓飞的微博一路看到底。  相似文献   

14.
芦苇青青     
傅强 《江淮法治》2011,(10):60-61
我们平日累了,烦了,躁了,只知道闲扯、打牌、喝酒,却很少走出无形划定的圈子,很少亲近自然。那一片青青芦苇便也就那么站着,站成寂寞站成等待。  相似文献   

15.
肖燕雄 《时代法学》2010,8(4):20-26
在我国,新世纪以来几件为公众周知的事件促生了一些人所称道的法规和案例。“因事成制”的思维和路径契合我国文化传统,是“因势成事”的具体表现。“因事成制”可以创新制度,也可以进行法律移植。“因事成制”有其存在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能性,既体现了政治家使新闻传播权利“软着陆”的智慧,又有着深厚的法学理据,论题学法学、伯克利学派,以及哈耶克的有关理论等皆可使其得以证立。“因事”包括“借事”与“造事”,新闻法制变革借事成制已有,而造事未见。  相似文献   

16.
死人复活     
何进 《江淮法治》2010,(20):33-33
前一时期,一个在外漂泊了约二十年的人回家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回家居然成了轰动全国的新闻。原来。在他当年离家之后,公安机关认为他被另一个人杀害了。于是就把那个人抓了起来。最终那个根本没有杀人的人被判犯有故意杀人罪而锒铛入狱.而他也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已经被杀害。所以,他的正常回家,因为司法机关刑讯逼供所制造的冤假错案,而成了神奇的“死人复活”。  相似文献   

17.
刘智 《法学研究》1983,(4):41-45
新中国的劳动改造罪犯事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实践,完成了改造大批罪犯成新人的任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刑法与非社会主义刑法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是在对罪犯实行刑罚时,着重于把他们的绝大多数人改造成新人。  相似文献   

18.
从所周知,一稿多投是指作者为了赚取稿费,把一篇稿件复制成若干份后投向多种报刊。时下,在我们的工作中已出现了另一种“一稿多投”现象。即一些群众在碰在一些矛盾,问题,困难,冤屈需要有关领导与单位与单位出面解决和帮助时,往往把相同的上访材料复制成若干份,分别寄往乡(镇),县(区),市,省,中央各级的主要领导和纪委,  相似文献   

19.
一语惊人     
《法治与社会》2011,(10):34-34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忙于交际应酬,对具体工作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一头雾水,搞不清楚状况。有的面对问题时“打乒乓球”,互相推诿、躲躲藏藏,把新问题推成了“老大难”。有的则“和稀泥”、“纸包火”,能拖则拖。把小问题淤积成了大问题。其结果是直接导致领导干部乃至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丧失。  相似文献   

20.
过去,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人大是个“房旧、车破、干部挪不了窝”的地方,外面的干部不愿进,里面的干部出不来,人大成了“围城”。近年来,这种看法和认识在南和县的广大干部群众中有了根本改变,希望到人大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人大机关也和县委政府机关一样成了“香饽饽”。这一方面是由于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工作,依法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作用,法律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