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索》2014,(0)
2008年9~10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益阳市桃江县麦子园遗址,发现商代、西周、东周和宋代的文化遗存。清理出商周时期遗迹有灰坑18个、房址5座、灰沟3条、火塘2个、窑址1座、墓葬1座,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其中商时期遗存最为丰富并体现出资水下游一种新的地方文化类型因素,可称之为麦子园类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
《求索》2016,(0)
大畈遗址2013年度的试掘发现了一批东周时期的灰坑、沟、灶等遗迹,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陶、铁器等遗物。这批遗存的年代大致从春秋中晚期延续至战国中期前后,各类陶器中鬲、盆、豆、罐等楚文化因素的器物始终占主要地位,但同时也有以鼎为主的一批器物表现出浓厚的地方特征。这批资料对于我们探讨楚文化进入湘江流域的时间、路线以及与本地文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求索》2016,(0)
湖南邵东天子坪遗址在2011年夏季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末期遗存。遗迹主要有柱洞和灰坑。文化遗物以石器为主,多为磨制;陶器数量较少,以釜、罐残片为主。遗存总体特征与西岩文化类型相似。  相似文献   

4.
《求索》2014,(0)
2011年4~7月,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七星墩进行了勘探与试掘,获得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遗迹有大型房基及其排列有序的红烧土柱础、柱洞,还有灰坑、灰沟、储藏坑、墓葬,以及圆形红烧土遗迹等。遗物有石器、陶器。石器主要有钺、斧、锛等,陶器主要有鼎、釜、缸形器、簋、豆、罐、鬶等。判断这批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属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址可能有城堡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求索》2015,(0)
2012年9~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配合安江水电站建设中对沅水中游的洪江市沙湾乡老屋背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60平方米。通过发掘发现遗址的主体遗存为商周、秦汉时期遗存,尤其是战国至秦汉遗存丰富。发现多种重要遗迹如环壕、房址、井、灰坑等,出土了陶器、铁器、铜器、石器等大量遗物,其中出土的印章、封泥、陶量及大量陶瓦等一系列遗物证明老屋背遗址是战国秦汉时期某一级官署所在地。封泥上的铭文对研究楚秦时期古县邑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日本古倭人稻作文化滥觞于中国古吴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古倭人的稻作文化,与中国古代存在于从东南沿海到云贵高原的越文化,有深刻的同源关系。而其中之古吴越区,则为日本古倭人稻作文化源头。 一、古倭人稻作之源在中国吴越 日本九州2300年前绳纹文化之末的夜臼·板付1式时期遗存中,有多处发现稻痕,被认为是日本稻作之肇始。在熊本县、长崎县的一些文化遗址及佐贺县宇木汲田、福冈县板付遗址里,有炭化稻米,一些陶器上也有稻壳压痕,甚至有稻田及水沟等灌溉设施遗迹。其后在约当公元前后3个世纪的弥生时期,种植稻谷极为普遍。它迅速成为最兴旺的经济活动,是关系人们生存繁衍的最重要的物质生产。中国古代史籍自《后汉书·东夷列传》、《三国志·魏书·倭人传》起,多载日本列岛古倭人以种禾稻为业。 种植水稻,是古倭人最主要的文化特征。稻作在日本列岛的出现,实际比夜臼·板付1式时期稍早。而由于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桐乡罗家角等古文化遗址的发掘,使举世认识到  相似文献   

7.
甘肃历史文化悠久,是华夏民族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汉唐以来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贯穿全境,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考古发现的属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有1000多处,遍布全省各地。战国、秦、汉、明等中国历史上各时代长城在甘肃境内均有遗存,保存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8.
《求索》2016,(0)
网岭古墓群地处湘东罗霄山脉西麓谷地,埋藏有众多东周至两汉时期墓葬。1985年,考古人员在攸县网岭镇抢救性发掘了一批东周至两汉时期墓葬,其中发掘清理东周墓葬32座,出土一批陶器、青铜器和滑石器。依据葬制和随葬品,这批东周墓葬属于楚文化遗存,较好地反映了战国时期攸水流域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9.
开创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王朝,居于夏、商两朝之后,是我国奴隶制社会中比较发达的时期。统治西周王朝的周族,兴起于今陕西省渭水流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周朝成立前后的历史遗迹。但是如果说游历如此悠远的西周宫殿,人们也许会觉得太离奇了,其实,这并不离奇,现在只要来到陕西省岐山县岐山脚下的周原,从历史文化遗存中,就能够领略到当年西周宫室的风貌。“凤鸣岐山”  相似文献   

10.
邹万银 《前沿》2006,(3):177-178
河套地区,在乌拉特前旗、中旗和后旗与磴口县留存有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遗迹,是早期人类活动的发源之始。历史前进到商、周时期,多种民族在河套地区生活,史书称谓这些先民为山戎、鬼方、猃狁(音:险允)、林胡、楼烦以及匈奴。此时,是多种民族,在为河套文明开创新河。东周时期,赵武灵王在河套地区建了九原城,将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扩展到河套地区。此时河套地区堪称塞上明珠,是华夏民族在北疆开发最早的地域。赵武灵王或可是一位首创者,开发与改革在这个地区有其业绩。赵武灵王名雍,其祖上是大舜之臣名叫伯益,《书经》载:“帝曰益,汝作朕虞”,佐…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帝高阳之苗裔”的楚族,很早即南徙到江汉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与当地的麇人、庸人、罗人、庐戎、群蛮、百濮一起,在长时期的辛勤劳动下,对夏商文化的传播,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解放以来的考古发掘,揭开了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省境内的许多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其他文化遗存。这些文物,有的几与中原地区出土的相同,有的带有地方性色彩。一些青铜器固有可能从中原地区流传南来,但若湖北黄陂相当于商代中期的盘龙城遗址中,所出陶片有不少炼埚,并发现数块铜渣,有的附在缸内残片上。这些遗存说明,盘龙城历年来发现的大量青铜器,应  相似文献   

12.
<正>桂林甑皮岩遗址和合浦汉墓群被列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百色手斧的发现推翻了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是“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的“莫氏线理论”、花山岩画成功申遗实现广西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零”突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考古遗存遗迹等历史文化遗产则是注释历史、坚定文化自信最好的“活字典”。  相似文献   

13.
探寻万年浙江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水稻、采集、狩猎、住简陋棚屋、制陶器,在依山面水的河谷平原上聚落群居……1万年前,先民已开始定居生活。嵊州小黄山类型文化遗存考古发现,让专家们兴奋不已。这一发现表明,浙江新石器时代历史从此前推千年,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也找到了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4.
《求索》2014,(0)
2010年底至2011年初,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花垣县文物局发掘了下瓦场遗址。发现柱洞和灰坑遗迹10处,出土陶器、瓷器、石器、铁器、玉饰件、铜簪和动物骨骼等。根据出土陶器和钱币的特征推测,遗址堆积主要为东汉时期。此次发掘为了解汉代普通居住遗址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12,(4):36-43
一、农耕篇 1、屈家岭遗址的发现和命名 1954年冬,五三农场为了治理水患,开始了石龙水库的建设。当石龙干渠修至屈家岭队西古柏树附近时,挖出了大量红烧土、陶器和石器。1955年2月,由湖北省石龙水库指挥部文物工作队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试掘,发现遗址的文化遗存属新石器时代新的文化系统。1956年6月至1957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第二次发掘。这次发掘共挖探方197个。发掘面积858平方米。这次发掘材料经整理后发表了屈家岭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因发现的文化遗存与其它文化相比具备特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求索》2016,(0)
2013年5~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益阳市文物管理处组成考古队对益阳市兔子山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16口古井中有11口出土了楚、秦、汉、三国时期的简牍,是研究战国秦汉至三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及历史的珍贵资料。明确了该遗址作为历史上益阳县城遗址的性质和价值,以J9为代表的遗迹单位内与简牍共出的砖瓦、陶器等其他材质的文物十分丰富,这些文物是建立益阳及邻近地区物质文化历史序列极其难得的标本。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历史遗存"和"文化"的界定,从考古学意义上讲,历史遗存包括了遗迹和遗物两大类:遗迹是指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遗物是指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工具、用品,它们的特点都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有形物。但对于文化的概念,社会各界似乎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广泛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现象;确切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意识形态所创造  相似文献   

18.
《松州》2015,(1)
<正>巴林左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有契丹王朝的皇都——辽上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四代先人的诞生地,是契丹辽文化的发源地和发祥地。契丹民族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舞台的姣姣者,和唐末的五代及北宋处于同一时期,与北宋形成中国的第二个南北朝时期。契丹民族纵横欧亚草原地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巴林左旗辽文化资源富集,现境内发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址遗迹819处,有700余处就是辽代遗址遗迹。其中  相似文献   

19.
一、甘肃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概况  甘肃历史文化悠久 ,是华夏民族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汉唐以来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贯穿全境 ,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考古发现的属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有10 0 0多处 ,遍布全省各地。战国、秦、汉、明等中国历史上各时代长城在甘肃境内均有遗存 ,保存比较完整 ,在甘肃境内绵延 16 0 0多公里 ;天下雄关嘉峪关雄踞戈壁 ,巍峨雄伟 ;泾、渭河流域 ,孕育了可与半坡文化相媲美的秦安大地湾、马家窑等史前文化 ;甘肃彩陶 ,以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类型和精美的饰纹而著…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21,(3)
正乡宁紫砂陶器烧制历史久远,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生产陶器,汉代兴盛,明清列为贡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得到繁荣发展,紫砂陶器不仅畅销21个省、市、自治区,还出口美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区。依托丰富的紫砂资源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促进紫砂产业与传统文化、乡村旅游、城市建设等融合发展,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是乡宁践行省委"六新"要求、蹚出资源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的重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