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有一天,孔子在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给学生讲课时,一个孩子跑过来看热闹。孩子听了半天,觉得孔子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便对孔子说:“我有一题问先生。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思考半天,与学生面面相觑,答不出来。  相似文献   

2.
至圣先师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孔子学说的全部目的和要求。心是人善之源,也是万恶之源,一个人做人如何,首先在心。养心先从孝心起。孔子说,百善孝为先。孝就是首先看你对父母有无孝心,有孝心就会有爱心,就会有感恩之心。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不爱,那他就不可能去爱别人。  相似文献   

3.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孝老爱亲,其风源远流长。孔子曾说:“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老爱亲,从孝顺父母做起。千忙万忙,白发父母长辈不能忘;世上什么都能等,唯有尽孝不能等。  相似文献   

4.
皇帝的膝盖     
张鸣 《廉政瞭望》2012,(7):66-66
有中国人说,人有膝盖,就是为了下跪之用。这话,让鲁迅先生很是惯愤,曾经大加讥讽。不过,存中国的古代.人活在世上,就是得经常洼地下跪,跪父母,跪长辈,跪老师,跪官长,跪皇帝,反正碰上地位比你高的人,差不多都得跪。有点大事儿,比如祭祀,丧礼,朝廷典礼,就更是得跪。  相似文献   

5.
孔子游历六国时,有一次他的马逃脱吃了野人种的庄稼,野人大怒,把马扣留了。孔子派他的贤弟子子贡去和野人谈判,子贡学识渊博,滔滔不绝地对野人说了一大通大道理,所有的道理都讲完了,野人还是不肯把马还给他。孔子于是把马圉(养马人)派去,马圉对野人说:“您不耕种在东海,我们游历的地方也不在西海,我的马哪能不冒犯您的庄稼呢?”(原文: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于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一听,很高兴地把马还给了马圉。笔者不准备就子贡与马圉孰优孰劣的问题进行讨论,养马人与子贡相比固然不可同日而语。我想讨论的是孔子的用人策略。俗话…  相似文献   

6.
眼下两种糊涂犯不得毛志成郑板桥先生首倡“难得糊涂”的时候,他本人就很不糊涂。因为不糊涂,世事洞明,时时碰壁,想闭上眼睛装做什么黑暗现象都看不到,又很难做到,这才叹息出“难得”二字。世上还有另一种人,本身就糊涂得可以,对时与世多不通,对国事与民事多不解...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2,(2):9-12
1991年12月25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标志着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垮塌。想必那个圣诞节,“双喜临门”的美国人过得很开心。是啊,有什么理由不开心呢?苏联解体了,冷战结束了,和平美好的新生活就要来了吧?  相似文献   

8.
韩星 《前线》2013,(2):89-90
《论语·学而》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最一般的解释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相似文献   

9.
百善孝为先     
正儒家经典著作《孝经》"开宗明义章",讲述了孔子与曾参就孝道进行的一次谈话。孔子问曾参:"古代的圣明君王有高尚的品德和重要的思想,用来归顺人心、和睦百姓,使举国上下没有怨恨,你知道那是什么品德和思想吗?"曾参回答说不知道,于是孔子指出:"那就是孝啊!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由孝道产生……孝道,从侍奉父母做起,在侍奉君主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任何有所作为的人背后,一般都有母爱所给予的善良和父母所给予的力量。家庭对子女缺少什么,子女对社会也就缺少什么.  相似文献   

11.
“傻有傻福” 年广九是安徽怀远人。小时候,家里穷得不得了。父母都有病。父亲有很严重的关节炎,一年到头老是犯病。一犯病,全身疼得要命。母亲腰疼,重体力活干不了。他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全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到他一个人身上。  相似文献   

12.
唐斯琴,1971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一户普通的工人家庭。1993年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一家报社做副刊编辑。唐斯琴从小就是出了名的“馋猫”。小时候,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常常被她吃个精光。她的父母对她很不放心,担心她这么好吃,长大了没有出息。  相似文献   

13.
正没有一处地方比得上家的温暖、宁静、舒适和随意。家拒绝孤独和生疏,家总是让人感到亲切。我出门的时候什么都可以不带,钥匙却一定得带上。因为家是我必须回来的地方。而钥匙叮当的细语也时常告诉我:别走远了,我有一个很舒心的家!家是一个小小的自由王国,没有一处地方比得上我在家里活得真实。同在一个屋顶下的人总是最知心最理解最可以放纵自己的情感的人。在家里我只需要扮演好一个人的角色——我是父母的儿女,我是儿女的  相似文献   

14.
陈鲁民 《唯实》2008,(1):95-95
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成平说;“中国这一代人是五千年来的唯一不敬鬼神的一代,古人‘抬头二三尺有神明’、做坏事下地狱的简单封建理念,到了这一代荡然无存。”这话可能不无夸张,但社会上确实有不少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顾忌的“滚刀肉”,而且还往往顺风顺水,活得很滋润。于是有人便因此总结说:“这年头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并在这样的“感召”下加入了什么都不怕的队伍。如果一个社会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秩序就会更加混乱,道德会更加沦丧,风气会更加败坏。因而,人还是要有所敬畏,得尊重并害怕点什么才好。  相似文献   

15.
王琳 《新湘评论》2010,(18):55-55
许多做父母的,自己的事业很成功,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束手无策。他们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爱,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回报。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常常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不知道孩子需要怎样的爱。因此,父母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平衡的艺术     
相传,周庙里有个器皿叫"右坐之器"。这个器皿很奇特,水注得太少就倾覆,水注满了也倾覆,水容量恰到好处时才平衡。有一天,孔子带弟子到庙里看这个器皿,他让人取来一瓢水试验,果然如此。孔子慨叹说,这同做人一样,满了就要倾倒。凡事都有个量度,古人以超为"过",以少为"不及"。强调做事不拘泥,不偏激,寻求适度,以走极端为  相似文献   

17.
正以前没有网络,不玩微信,老年父母没有什么娱乐与寄托,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子女身上,让子女"压力山大"。自从有了微信,与子女联系方便了,老年人自得其乐的同时,注意力也部分转移了。不过,也有一些子女对父母玩微信多有微词,有的在微信上对父母爱理不理,有的干脆"屏蔽"了父母,这很不应该。教会老年父母用微信,不因老人啰唆而厌烦,也是一种现代孝顺。  相似文献   

18.
皇帝的膝盖     
有中国人说,人有膝盖,就是为了下跪之用。这话,让鲁迅先生很是愤愤,曾经大加讥讽。不过,在中国的古代,人活在世上,就是得经常性地下跪,跪父母,跪长辈,跪老师,跪官长,跪皇帝,反正碰上地位比你高的人,差不多都得跪。有点大事儿,比如祭祀,丧礼,朝廷典礼,就更是得跪。丧礼上的孝子,要对每个前来祭奠的人下跪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三乐     
楚奇 《党课》2012,(16):65-66
孟子曾说过:“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相似文献   

20.
了解他们平时服用哪些药物早在父母生病以前,你就不妨将两位老人每天吃的药品名称、用法以及所属医疗单位的名称和电话号码都清楚地记录下来。身为子女,我们必须了解父母的键康需要,无论是他们使用的助听器是否需要换电池,或者他们对什么类型的药物过敏。只有做到这一点。当父母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帮得上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