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支部生活》2007,(9):39-39
一是建立“登记管理”制度,“管实”在职党员。在全县三个社区分别建立了在职党员联络站,并确定了联络员,对辖区内的在职党员进行登记造册,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二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管住”流动党员。制定了社区党员外出报告制度、定期汇报交流制度和支部定期探访制度,在各社区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站,对辖区内的流入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  相似文献   

2.
前一段时间,某社区党支部开始试行在职党员在社区登记亮身份制度,即凡是在职党员入住小区,应主动到社区党支部登记井在居民中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大多数党员积极响应,不仅自觉登记、公开身份,而且在社区里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在职党员不愿意在居住地公开党员身份,不愿意到社区党组织登记。他们的理由是,  相似文献   

3.
信息集锦     
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为加强对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中的作用,吉林省延吉市委打破了“一名党员只接受其隶属党组织领导”的固定管理模式,实行在职党员进社区制度,要求在职党员除参加所在单位党组织活动外,还必须走进社区参加社区活动,接受社区管理。 1、建立在职党员联络站。联络站负责在职党员登记和联系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在职党员必须  相似文献   

4.
面对社区建设日益繁重的任务,推进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可以减少党员管理的“盲点”、应对社区功能的“扩容”和缓解社区建设的“压力”。上海市松江区在推进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方面进行了健全机制、设岗定责、互助共建等实践探索。为了突破工作瓶颈,必须创新共建机制、活动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北京支部生活》2015,(6):52-52
东城区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的通知》,以“一信”“一册”“三考”为抓手促工作落实,着力构建在职党员八小时外为民服务新格局。 一是推广“一信”助对接。制作《东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介绍信》作为在职党员的“身份证”,明确目标要求、参与范围、报到形式、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等内容,为在职党员和报到社区开展工作提供规范指南。截至今年5月,来自全区523个机关事业单位的15788名在职党员回居住地社区报到,除特殊岗位要求等情况外,实现全区在职党员应报尽报。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16):56-56
在单位事事积极,回到居住地(社区)啥事不闻不问;在单位处处先进,走出单位还不如普通群众。“八小时以内”和“八小时以外”表现判若两人,这种现象在一些在职党员身上存在。近日,沈阳市委下发文件要求,建立在职党员党组织和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双向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发展、服务社区居民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区党建相互联动的工作格局,襄汾县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加强对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的管理,促进在职党员以  相似文献   

8.
王若舟 《支部生活》2005,(11):16-16
牟定县茅阳社区下辖31个居民小组,有居民2492户7399人;社区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有居民党员125名;社区内有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82家,在职党员908名,是全县5个社区中总人口和驻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在职党员最多的社区。为拓宽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领域,促进社区全面发展,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牟定县委积极开展在职党员“双管双带”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开展以来,鞍山市千山区在职党员通过进社区认领公益岗位、担任一定职务、承担工作事务、广泛参与社区各项活动等多种形式,基本构建起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多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模式,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10.
武正斌 《支部生活》2006,(12):25-25
江城县拓展社区党建新思路,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的建立。一是建立党员责任区。在社区设立“党员责任区”,使社区居民的思想教育、社情民情信息的收集上报、社会治安维护等工作都有党员负责。二是建立“社区党员示范户”制度。把社区中的优秀党员户列为“党员示范户”,悬挂“社区皆品示范户”牌子.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7,(5):37-37
社区在职党员联络服务站是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联络机构,是开展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载体。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活动。其主要任务是组织社区在职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学习月刊》2011,(24):101-101
一、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 持续推进“五个延伸”。在把党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楼栋、党小组建在楼门的基础上.把党的工作延伸到了社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单位党员、居民中的在职党员、社区流动党员和社区“两新”组织党员.基本实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一是建立“小制度”。根据自身实际,社区党组织制定了每周一次的党员例会制度,集中学习讨论。二是抓好“小组学”。抓好离退休党小组、下岗职工党小组、居民党小组、“两新”组织党小组和在职党小组的分类学习,对高龄、卧床、居住在外的困难党员,采取小组帮学、上门送学。  相似文献   

14.
文登市探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组织引导党员在“八小时”以外亮明身份,到居住地社区发挥作用,有效提升了联系服务群众水平,促进了社区文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呼和浩特市积极探索在职党员由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双向联系、双重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持卡报到,与社区党组织建立联系。要求在职党员持"报到登记卡"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将个人情况、专业特长和所在单位等信息在社区进行登记。发挥特长,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社区党组织按照在职党员个人爱好、专业特长、服务意愿和居民群众实际需求,设立政策法规宣传岗、文化娱  相似文献   

16.
在职党员是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宝贵资源,社区建设需要发挥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党工委在“党员家庭挂牌”的基础上开展了“我是党员我带头”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在职党员在社区中管理脱节的问题,并构建了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身份转换和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大连市大力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结合社区建设和党员队伍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开展"进社区、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活动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三项制度",实行全程"双管",有效推动了活动规范开展。一、建立限时报到制度,明确"双向责任"。针对在职党员人数多、分布广、组织活动难的特点,兼顾社区党组织的承接能力,采取"两步走"方案,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党员,以及国有集体企业、新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7,(5):39-39
要使广大党员时刻都能保持先进性,就要求在职党员不仅要发挥好“八小时之内”的先锋模范作用,更要注重塑造“八小时之外”的良好形象,做一个“全天候”党员,积极参加社区的组织活动和社区建设,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19.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嘉定区新成路街道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要求,在嘉定区委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实践社区“楼组党建”,把楼组在职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小组,使每一户群众家庭都有党员联系,把散在的、动态的、不定型的楼组居民凝聚成一个整体,使党员和社区的关系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楼组家庭之间的关系由单向型向互助型转变,党员服务群众由间隙型向持久型转变,在党的工作全覆盖中,实现了“社会人”向“组织人”的转变,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丽江 《党课》2014,(9):71-71
湖北省广水市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的意见》等制度,要求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持报到卡到本人居住社区或工作单位所在社区报到,并结合专长认领调解员、保洁员、信息员、治安员等公益岗位,根据群众个性化需求,制定联系服务群众方案,帮助社区党组织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职党员所在单位为每名在职党员印制了服务纪实卡,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单位党组织在评优表模、晋级晋职时,将征求党员居住地或工作地社区党组织意见。目前,该市万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已到各自社区报到,认领各类服务项目1.1万余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