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影响世界经济飘忽不定,油价动荡、股市波动、美元走跌、投资者犹豫不决,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主的世界经济在2003年增长将更加缓慢。而美国、英国不顾世界反战的呼声,撇开联合国,公然发起这场战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重了伊拉克拥有的丰富石油资源。通过战争从中东“掏油”,以捍卫“石油美元”地位。然而,美国经济能否因战争而获起色呢?  相似文献   

2.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反恐、防扩散为由.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发动伊拉克战争,一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而战后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美国在伊拉克仍未找到萨达姆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证据.使这场战争成为一场无法理依据的战争。现如今.独裁专制的政权垮台了,可伊拉克不但没有出现美国许诺的民主与繁荣.相反.却陷入全面战乱,暴力和恐怖活动肆虐,人民  相似文献   

3.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这个论断并没有过时,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就是一场新帝国主义战争。伊拉克是世界重要的石油产地,控制伊拉克,就可以控制世界石油资源。但伊拉克石油开采权主要由欧洲公司和俄罗斯公司瓜分,美国发动战争可以重新瓜分伊拉克石油资源。不仅如此,战争还能恢复美国的经济,为垄断资本带来超额利润。  相似文献   

4.
2003年3月20日,举世震惊的伊拉克战争打响了。4月9日,美军占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标志萨达姆政权已被推翻。4月14日,美军拿下萨达姆最后一个据点———他的老家提克里特,历经26天的伊拉克战争实际上宣告结束。一场预知结果的战争美国把这次战争的代号定为“伊拉克自由”行动。从3月20日起的3个星期内,美国出动B-1远程轰炸机、B-2隐型轰炸机、B-52轰炸机等先后轰炸了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总计有2.4万枚炸弹和8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落在伊拉克土地上。在狂轰滥炸的同时,美英联军的地面…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30日,美国鹰派人物向布什总统递交了一份公开声明,要求布什政府采取措施,实现叙利亚和伊朗的政权更替,制定针对朝鲜的打击计划,并像封锁古巴那样对朝鲜进行军事封锁。这无疑是一份新的战争计划书。虽然它是美鹰派人物的意见,但也是美国一直以来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反映。当美军部队在伊拉克萨达姆的故乡克里特抓到了萨达姆后,舆论普遍认为,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伊拉克人民这种反美的精神的支柱,美军在伊拉克所遭受的袭击将会减少,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日子会更好过。然而,在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欢呼声还未散尽时,在伊拉克的国土…  相似文献   

6.
从伊拉克危机爆发、开战直至结束的时间里,世界经济一直被绑在“战车”之上,拖延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当前,美、欧、日这些主要国家经济的基本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这才是世界经济的根本问题。虽然伊拉克战争阶段已经过去,但世界经济不会因此走出不确定的状况。“苦李子定理”的启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曾说:“在有纪录的3421年历史中,只有268年没有战争!”可见,战争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小时候经过路边一棵李子树时,别的小孩都去摘,唯有王戎不动。旁边的大人问之,王戎回答说:“这棵树长在大路边,来往行…  相似文献   

7.
7年前的3月20日,美国的“战斧式”导弹划破巴格达夜空,呼啸着直袭萨达姆行宫,“斩首行动”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7年后的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向全世界表示:“今夜,我宣布美国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已经结束。‘伊拉克自由’行动结束了,现在伊拉克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美国人从伊拉克撤军,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2003年,国际形势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关系出 现新的调整。但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依旧在曲折中发展,科 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国际政治:“单极”与“多极”矛盾加深 XINGSHI 当前国际秩序有三种认识模式:单极霸权、单极主导下的多极合作、 多极均势。总体而言,国际社会将朝着有利于多极化方向发展。 2003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调整变化最为剧烈的一年。其中, 伊拉克战争是牵动国际关系的主线,随后而起的“朝核问题”成为引发全 年总体国际形势演变的另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法德俄三国领导人组成反对美国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战争政策的“反战轴心”。正是伊拉克问题,使法德俄领导人的关系大大前进了一步。一年多来,三国之间的共同战略利益并没有增加多少,但这一特定情况下形成的三国首脑外交活动,却似乎有了经常化的趋势。2003年4月和9月,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控制中东战略计划的重要步骤。它具有政治“单边化”、经济“美国化”、化“透析化”、军事“非对称化”的特点。双方作战样式各有所长,战争将给世界格局、全球经济、生态环境、伊拉克人民带来重大影响。它对现代战争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 对于伊朗来说,2003年是不堪回首,异常难熬的一年,痛苦与无奈缠身,迫切希望2004年能摆脱噩梦的困绕。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对伊朗的指责铺天盖地,不外乎干预邻国伊拉克的事务、藏匿“基地”组织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其中包括拉登的儿子萨阿德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又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美国的目的昭然若彰。美国遏制伊朗除了一贯的传统思维外,还不希望伊朗在伊拉克问题上说三道四,背后捣乱,同时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发动的“倒萨战争”从军事意义上讲虽已基本结束,但战争除了对中东地区地缘政治产生最直接的深刻影响外,还沉重撞击了欧美传统的跨大西洋战略同盟关系,也在欧洲内部引起了空前的震荡。伊拉克战争对欧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围绕联合国发挥什么作用的斗争,实质是建立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还是维护联合国主导的多边安全体制。在这场斗争中欧洲力量正在重新分化组合,巴黎—柏林—莫斯科轴心初露端倪。法国、德国和俄罗斯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军事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伊拉克战争爆发前,法德俄3国坚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安全减灾及应急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昂生 《中国减灾》2004,(10):17-18
20世纪后期,世界各国人民都企盼着迎来一个“更加和平、安全的新世纪”。但是2001年美国“9·11”事件击碎了全球和平、安全的梦想。紧接着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小小的SARS爆发殃及全球许多地方,美加东部29小时停电造成300亿美元损失,2003年8月法国两周高温致使1万5千人老人死亡,2004年一开年的禽流感又绷紧了人们的心弦……浩瀚宇宙中,60亿人口居住的地球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本文将就涉及战争的国家军事体系之外的国家安全及应急民事体系作简要阐述。国际动向联合国经历了“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大规模活动之后,全球已有…  相似文献   

14.
2003年3月20日,美国不顾绝大多数国家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不顾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一意孤行,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在和平的大门并没有关闭的情况下,美国等国家竟对一个主权国家肆意使用武力,是对《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践踏,其行为在21世纪的国际关系中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这不但会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人道主义灾难,而且会影响地区与世界的安全、稳定与发展,也会给美国人民带来严重损害。对此,结合我们学过的政治常识可做如下思考。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目前执政的…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英语词库大大地丰富了一把,从此人们知道了什么叫“弹震症”(士兵因战争而得的一种精神疾病),“伞兵坑”、“闪电战”之类的军事术语也已经被广泛传播。越南战争中诞生了“鹰派”和“鸽派”,第一次海湾战争使词典上再添一个词条“战役之母”。战争的确是孕育新鲜词汇的一个温床。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的语言学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已经开出了一个长长的新词名单。斩首:这个词的诞生有些渊源。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国人就将伊拉克比做西方邪恶的象征——蛇。当时的美军指挥官鲍威尔曾说过,伊拉克就像一条蛇,我们要将其“斩…  相似文献   

16.
<正> 3月20日,富饶的两河流域又一次被炮火淹没,伊拉克战争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终于爆发。美国法律使用的是无罪推定原则,但是美国的这次对伊战争却使用了有罪推定原则:伊拉克并没有威胁美国的行动,而美国已经预先假定伊拉克会威胁美国。美国总统布什在对伊宣战讲话中明确地说:“我们的海军、陆军、空军以及海岸警卫队、海军陆战  相似文献   

17.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年后的今天,美英联军占领下的伊拉克局势出现失控。由于美英联军的占领和对伊拉克事务的越俎代庖,激起伊拉克人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与此同时,美国倒萨灭国的战争行动,不仅制造了一系列新问题,也使伊拉克原有的沉疴积弊泛起。战争的借口是虚假的,先前支持美国开战并参与在伊拉克驻军的国家,其中一些已经打起了退堂鼓。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标志着美国的单极霸权进入了新的扩张期,并且严重迟滞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围绕“倒萨”之战和伊拉克战后重建,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将发生新的分化组合,单极与多极的较量更趋公开化、复杂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国际形势的发展,在中东地区留下了沉重的印迹,多灾多难的命运压得这个地区的国家和人民几乎喘不过气来。布什政府把伊斯兰世界和阿拉伯国家视为恐怖主义根源并施以强力打压,从而把伊拉克推向了战争边缘,使巴勒斯坦处境空前艰难,也把其他阿拉伯国家推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9·11”事件注定中东命运多舛海湾战争结束时,美国的中东政策定位为“东遏两伊,西促和谈”。慑于安理会只准多国部队“解放”科威特而不准进入伊拉克领土的决议,美国未能摧垮被战争蹂躏得奄奄一息的伊拉克政权,使焦头烂额的萨达姆得以继续执掌政权,…  相似文献   

20.
这场战争不仅改写了萨达姆及伊拉克国家的命运与历史,也将改定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版图。美国在开战之前就声称,它的目的是要为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的样板,进而向整个阿拉伯世界实行民主辐射,整合整个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为建立一个美国统治下的世界新秩序辅路。伊拉克战争轻易取胜,大大地振奋了五角大楼在中东地区推进民主的信心。对此,中东各国各怀心事。中东地区将陷入一种怎样的未来?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