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里峰 《探索与争鸣》2023,(9):49-53+177-178
<正>传统政治形态向现代政治形态的转型,或者说政治现代性的生成,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探究政治现代性有不同的视角,有人关注传统帝国的衰落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人聚焦权力结构的变迁和政治制度的革新,有人强调政治思想的演进和政治文化的转型,种种情形,不一而足。伴随着20世纪中叶的“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  相似文献   

2.
发轫于西方的现代性已突破国家和民族界限成为世界景象.我国乡村文化在现代性洗礼历程中,抵制与适应、成效和代价并存,呈现出独特的中国式现代性图景.此种回应同时也是对历经演化和变迁的现代性的丰富和拓展.现代性和我国乡村文化不囿于形式都能够发展出精彩纷呈的内容,二者之间正向博弈的实现,还须从以下方面做出踏实有效的努力: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我国乡村文化现代性发展的内在根基;发掘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国乡村文化现代性发展的经济基础;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我国乡村文化现代性发展的政治保证;积极探索乡村社区治理新模式,扩大我国乡村文化现代性发展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3.
范瑛  卢兆明 《求索》2012,(10):193-194
对于公权力的正常有序运行而言,执法主体的素养尤其是政治伦理素养的高低是关键。执法主体具有较高标准的政治伦理素养就能捍卫现代国家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但是现今诸如执法主体的自身腐败、公权力的滥用、法治不被信仰、政府公信力被质疑等现象的根本解决,亟待执法主体政治伦理素养的稳步提升,而实现这个目标较为重要的步骤就是探索文化塑造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治人格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角色期待与个体人格的相互关系入手 ,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政治人格的现实样态、形成途径以及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中国被动性地进入了现代化实践和现代性探索,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任,并在终结救亡话语逻辑的同时获得了推动启蒙话语逻辑完全意义上的主体资格,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现代性培育才逐渐有了独立的理论话语。从终结对西方现代性的精神依附到实现对美苏为代表的不同类型现代性的借鉴与超越,再到推进新时代中国现代性的历史性创造,这一个个历史坐标,既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实践的伟大创造,又彰显了中国现代性方案的民族智慧。  相似文献   

6.
政治现代性是现代化的结果与特质,政治现代性的成长也体现了其逐步积累和丰富的动态过程。中国独特的历史、现实、文化和传统,使得中国政治现代性成长经历了复杂和曲折的过程,经历了西化尝试、理念革新、盲目照搬、理性务实等阶段,并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下,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使经济与政治形成了良性互动,从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着政治现代性的内涵,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了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家族传统浓厚的国家。历代王朝借助家庭伦理、家族制度及三纲五常的道德教化实行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的政治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是中国有史以来社会变革最为广泛、最为急剧、最为深刻的一个世纪。站在21世纪的高度,回顾中国政治发展的漫漫历程,总结得失,展望未来,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可以说,百年的荡涤,留下的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地回味、深思。———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9.
媒介曾经在经济伦理的塑造中发挥作用,这种作用还应该发挥得更好。媒介自身也有经济行为,正人先须正己,媒介同样需要以经济伦理塑造自身。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提出的问题在于:如何对待西方的现代性伦理价值体系,以及如何建构本国的现代性伦理价值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处理传统性、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从根本性质上看是政治现代性批判理论.西方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大都具有非政治性的特点,都把现代性归结为哲学和文化问题,进行哲学和文化批判.马克思则强调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这是由其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实践和历史本质决定的.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是通过对政治现代性的批判来完成的.马克思揭示了现代市民社会的政治幻想,批判了以政治幻想为基础的政治实证主义,为无产阶级的政治现代性批判提供了思想条件.后政治和后市民社会是人类未来必然的社会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性消费伦理是一种极度应享性消费伦理,其实质是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在消费领域中的体现,由它主导的消费方式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并已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某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媛  ;李建华 《求索》2008,(6):121-123
在道德系统中,规范伦理的参照对象是德性伦理。规范伦理是一种以人的行为为中心的伦理学,它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我应该如何行动的问题”。自从思想启蒙之后,在伦理学领域里,规范伦理几乎成了衡量个人行为的唯一标准。规范伦理居于伦理学中心地位的理论根源在于理性主义的张扬,而深层的现实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全方位转型。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政党思想与中国政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的政党思想与中国政治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民国初年的政党活动是中国政治变化的突出表现 ,为李大钊政党思想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十月革命后中国政治变化尤为显著 ,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考察中国政治发展实际而形成的政党思想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共合作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而对中国政治的变迁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是城市化后发的国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型政区的建制制度(即行政区划制度)的产生(以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正式设立为标志),仅有80余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城镇化进程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进程。如何划分和确定中国50年来城镇化历程既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就目前的论著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两分法。该观点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界线,将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城市化的停滞和低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6.
孟建 《人民论坛》2022,(2):119-122
视觉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重要文化形态的演进和转变,而且标志一种全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处在这场媒介变革引发的精神交往革命中,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视觉文化传播意义上的现代性塑造,成为新命题。视觉生产方式为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塑造提供了新路径。视觉传播时代,需要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和生产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7.
王雨辰 《理论月刊》2002,(10):76-77
全球化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提出的问题在于如何对待西方的现代性伦理价值体系,以及如何建构本国的现代性伦理价值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处理传统性、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系统反思西方转型经济学和全面梳理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起点和条件可以看到,我国的经济体制变迁,虽然是基于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系统反思与检视,但是这种反思与检视并不是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一种颠覆式的抛弃,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承继了传统社会主义体制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并加以适当的修正与创新,不能割裂式地理解这两个历史阶段。中国经济体制变迁具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和传统智慧,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的市场经济取向,是中国40年改革最为宝贵的经验。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既要反省渐进式变迁的消极层面,也要防止过度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制建设深受政治逻辑影响,一方面,法治的运行和发展是以现代国家的建构为宏观背景的,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色彩;另一方面,在现代民权政治之下,法律是否有助于公民身份的塑造以及社会平等的实现是其好坏的判断标准。进入新时期,政治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司法模式也应根据新的政治特点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0.
李斌  李淇 《创造》2021,29(5):36-42
村两委一肩挑模式(即乡村书记与主任一肩挑)近年来得到广泛重视和探索实践,但是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走访不难发现这一治理模式并不是近年来首创的乡村治理模式.对这一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进行简要梳理,履清这一历史变迁的政治逻辑,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现阶段的村两委一肩挑模式,推进当下乡村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