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市场经济模式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同,同时也遭到某些人的怀疑与责难."中国威胁论"的又一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发展模式的"意识形态威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登场的.国家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的不同示范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的示范效应并非中国"输出"的结果,更不存在所谓的"意识形态威胁".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风暴,继续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全世界都更加关注并热议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成就是"中国模式"带来的效应;也有学者认为这不归因于所谓的"中国模式",而是我国坚持"中国道路"的结果。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中国发展道路问题的观点进行梳理,以求对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发展成就提供一种宏观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一是指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二是指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在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模式"成功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人称这条道路为"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  相似文献   

5.
读书     
<正>《当代中国政治》林尚立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定价:68.00元从中国把握中国政治"中国模式"即"中国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国家现代化之路。这是一条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奋斗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的完全新型的现代化道路。本书是中国发展道路丛书之政治卷,主旨是从中国的历史和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模式"是国际上关于"中国奇迹"成因的概念描述,"中国道路"是回应"中国模式"讨论的意识形态化表达。唯物史观本质上是世界历史视野中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理论,在解释"中国道路"上具有学科比较优势。唯物史观从一开始就存在革命与发展两大视域,革命视域的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指导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但在"文革"中它离开了现实国情并绝对化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实现了由教条化的革命视域的唯物史观向发展视域的唯物史观的转向。中国道路是发展视域的唯物史观的中国化现实,唯物史观的视域转换则规定了中国道路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边界。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8,(1)
中国道路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不是封闭僵化的道路,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的希望之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过程中,为中国道路嵌入了生态维度。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契合与会通具有历史必然性、现实紧迫性与价值诉求一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实现社会文明的转型升级;化解现代化发展与生态非此即彼的困境、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可供发展中国家借鉴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与智慧;促进世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郭万超 《人民论坛》2012,(27):72-73
确立"中国道路"的话语权,需破除唯西方发达国家模式是从、唯西方经济学标准教科书是从、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从的三大思维定势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求解中国发展之谜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命题,"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概念也应运而生。中国应对国际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功在西方学界引发强烈反响。从"北京共识"到"中国模式"的研究主题转变,反映出西方学者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关注存在明显的"不具特色论"和"可复制论"的误读。纠正这种误读的关键在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真正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立论之本、发展之基、时代之选,是中国取得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原因。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远高于一概而论的某种"模式",它是人类历史上发展中国家走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和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定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简单地把"中国道路"的价值,看作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国情太特殊了,建立在这种特殊国情基础上的"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恐怕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能简单地效仿的。我还想特别  相似文献   

11.
“四个坚定不移”指明“中国模式”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很多有识之士,称赞和看好"中国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继续在这条发展道路上走下去,决不动摇  相似文献   

12.
张萍 《传承》2011,(8):36-37
注重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的维护,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保障和必要条件。"中国模式"具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表现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考价值。"中国模式"又具有特殊性,因为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意识,中国将经济与政治强强联合,并建立了以责任为本位的政府,走出了自己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中国模式"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分析得出启示:不照搬任何一种模式,选择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模式"及其世界命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源于"北京共识"的"中国模式"是对中国改革发展道路、现代化路径以及文明推进方式的概括.本文正是要在"中国模式"内涵理解基础上探讨中国的改革发展方式能否成为他国或地区改革发展的范本,探讨中国的现代化模式能否成为他国或地区现代化路径上值得仿效的范型,进而探讨作为"中国模式"根基的中华文明能否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模本.  相似文献   

14.
人民论坛杂志2008年第24期推出了《关于"中国模式"》专题,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100余家媒体纷纷予以转载,引发了广泛的反响。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我们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本期我们结合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中国模式"的相关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崛起的理论解读存在诸多模式,主要表现为新自由主义理论模式、西方中心主义理论模式、中国历史独特性理论模式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模式。从马克思《资本论》的世界历史语境出发,阐发中国道路的普遍人类历史意义,是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这既能辨识和批判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和理论,打破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话语霸权,又有助于建构有"中国气派"的中国话语,从而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不同寻常的现代化之路,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抵御"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老路"中探索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在抵制新自由主义"邪路"中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在破解民主社会主义"迷路"中坚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西学者在对中国社会转换过程中的重大会议中共"八大"的评价上,看法相去甚远.中国学者认为"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八大的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道路的正确反映.而西方学者则认为八大是修改苏联模式的表现,其含义是八大没有超出苏联模式的框架,而不能称之为中国道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代替了从苏联引进的发展战略,因而是中国寻求自己道路的表现.本文探讨了"中国道路"的涵义,指出了西方学者在这一问题上认识的误区,同时论述了八大对中国道路探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阐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渐入高潮。各类相关著作、论文的出版发表、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推进了中国道路研究的深化。学者们围绕"中国道路"内涵,分析了"中国道路"的特征、机遇与挑战、前景,对"中国道路"与"苏联模式"、"中国模式"及"中国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示范效应、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等方面梳理了中国道路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道路理论的研究,加强中国道路国外成果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模式"作为"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其他模式相比,有其自身的典型特点。同时,"中国模式"的成功无论是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成败,还是对其他后发现代化国家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