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有个胡开明,‘开明’,但就是个‘胡’开明。"这是上世纪60年代初曾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据有关资料显示,它是毛泽东在1962年8月9日一次小组会议上讲的。说的是时任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的胡开明,8月8日"上书"毛泽东,力荐"三包到组"生产责任制。在刚刚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时候,敢于进行这样的"上书",需要极大的勇气。那么,事情的原委到底如何?本文整理了有关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河北有个胡开明,‘开明',但就是个‘胡'开明。这是上世纪60年代初曾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据有关资料显示,它是毛泽东在1962年8月9日一次小组会议上讲的。说的是时任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的胡开明,8月8日上书毛泽东,力荐三包到组生产责任制。在刚刚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时候,敢于进行这样的上书,需要极大的勇气。那么,事情的原委到底如何?本文整理了有关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他是《青春之歌》里许宁的原型;他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反对"搬石头";他最早上书毛泽东,提出在农业生产中推行"三包"到组生产责任制;他在没有得到彻底平反的情况下,赶赴安徽坚定地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胡耀邦称赞他是我们党的"先知先觉者"。他的名字叫胡开明,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反对"搬石头"胡开明(1913~1997),浙江乐清人。早年毕业于北平东北大  相似文献   

4.
<正>1962年,在毛泽东批评包产到户后,邓子恢仍当面向毛泽东陈述己见。别人好心劝他,他说:“‘责任田’是于民有利的事情,怕什么!你们怕,我不怕,不怕丢乌纱帽!”毛泽东说这是“单干风”,在大会小会上点名批评邓子恢(1)从1958年夏天开始的三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难以忘却的。它是激情燃烧的三年,六亿人民狂热而真诚地搞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是苦难交织的三年,“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磊落乐观能大勇, 百般磨炼仍从容。 征途坎坷曾与共, 信知胡公是开明。 这是原河北省人大副主任黄桦写给胡开明的一首诗,它真实地反映了胡开明刚正不阿,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敢于直言的性格特色。最近,我们走访了李克林老人。李老是胡开明相濡以沫、荣辱与共50多个春秋的伴侣和战友,她虽已届  相似文献   

6.
郑德厚 《党史博览》2003,(7):38-42,44
解方原名解沛然,青年时期被张学良派往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张学良部队任职。曾任国民党部队第五十一军第—一四师参谋长。1936年4月加入中共地下组织。1940年4月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撤出国民党第五十一军。1941年春到延安时,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并得到高度评价。一次,毛泽东幽默地说:“‘解放’同志你已经回到家里来了,你的名字就改为‘解方’好了,不要再‘解放’了。”  相似文献   

7.
从1952年至1962年期间,围绕着农业合作化和农村生产责任制等问题,毛泽东同志曾3次批判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同志。并定论:邓子恢一贯搞“右倾机会主义”,“十年来没有办一件好事”。邓子恢生前反复申辩:“我的错误我自己负责,但我从没有背着中央办事,更没有反对中央。”  相似文献   

8.
1962年党的七千人大会以后,毛泽东的秘书、享有盛名的中共“秀才”田家英受毛泽东的派遣,到湖南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回来后向毛泽东力荐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可没料到,田家英的这一举动使他和毛泽东之间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政治裂痕,后来还被毛泽东指责为“连半个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文化大革命”中,田家英受到江青、陈伯达的迫害“畏罪自杀”,其冤案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昭雪。  相似文献   

9.
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有人关切地问毛泽东:“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从容回答:“国共两党的矛盾代表着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说完,毛主席发出一阵豪爽的笑声。“那毛字呢?”不等这位友人问完,毛泽东就接着风趣地说:“我‘毛’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意思很明显: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后来,有人根据…  相似文献   

10.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曾与著名报人、小说大师张恨水,进行一次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促膝交谈。 毛泽东一向关注人的姓名,问道:“张先生‘恨水’一名,想是笔名吧!很有味道,愿闻其详。”张恨水答:“确是笔名。我原名‘心远’,‘恨水’一名还是我17岁那年,在苏  相似文献   

11.
《理论学刊》1992年第1期刊登了署名坚毅的《关于张闻天论著中的“三分法”观点》一文(以下简称“坚文”)。文中第二部分“恢复‘中庸’的本来面目”,作者批驳长期以来把“中庸之道解释成为折中主义、调和主义、中间状态”,认为“毛泽东肯定‘中庸’的论述已公诸于世”,其依据是刊登在人民出版社《毛泽东书信选集》中的1939年2月20日毛泽东《致张闻天》一信。我们认为坚文对毛泽东这封信的认识是片面的,同时也忽视了毛泽东对中庸问题的同期其他有关论述,是不全面的,因此坚文有关毛泽东肯定中庸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下面予以简要考析。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1,(14):10-10
据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说,这个“新”字,是毛泽东同志加上去的:“那是1950年,有一天毛泽东的女儿在院子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听到了,立即给她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3.
罗平汉 《党史博采》2004,(10):36-38
“文化大革命”爆发前,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一线的重要领导人,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与毛泽东有明显的不同。历史证明,邓小平当时的主张是正确的。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日益严重的大批判,邓小平说:“那些‘革命派’想靠批判别人出名,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台。”1962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和企图复辟,并成为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由此开始,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再度发展,毛泽东与中央一线领导同志间对形势的估量和工作指导上的分歧逐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览》2002,(4):48
1927年9月9日,18岁的陈士榘参加了秋收起义的队伍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自此陈士榘的一生便与毛泽东结下了不解之缘。 11月28日,工农革命军在攻克茶陵后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 一天,毛泽尔来到茶陵县政府,开玩笑地对士兵代表、县委常委陈士榘说:“士榘啊,你做了县太爷,你也是个‘山大王’哩!”陈士榘开口问道:“毛委员,国民党不是下在骂我们是‘匪’吗?我们为什么还要自称‘山大王’呢?毛泽东哈哈一笑:“我们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2月2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共中央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扣人心弦、令人深思:“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底,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在周恩来等陪同下,亲赴重庆与蒋进行和平谈判。一天,陪都文艺界名流邀请毛泽东去作演讲,休息时,有人关切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从容回答:“国共两党的矛盾代表着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讲到这里,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烟,接着慢条斯理地说:“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颗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说完,他发出一阵豪爽的笑。“那毛字又作……”不等那人问完,毛泽东便风趣地说:“我的‘毛’字可不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江西宁都养病时,卫生所派来一个叫钱昌鑫的小战士照料他。有一次,毛泽东笑着问钱昌鑫:“小鬼,叫什么名字?”钱昌鑫答道:“钱币的‘钱’,日曰  相似文献   

18.
忆胡开明     
民族解放作先锋,天下谁人不识君。为国为民进“万言”,大智大勇最开明。忆胡开明@徐纯性  相似文献   

19.
许世友,原名叫许士友、许仕友,1938年一天,毛泽东和许世友交谈,问他:“你的名字是叫‘士友’,还是叫‘仕友’呀?”许世友回答说:“单人旁的‘仕’,也有人写成战士的‘士’”.“仕途多风险呀,还是不要和仕交朋友,我们要解放全中国,要实现世界大同,要和世界人民交朋友,还是改为世界的‘世’好!”从此,许仕友就改名为后来所用的含义不俗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1945年7月初,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应邀访问延安时,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长期萦回在他脑际而未得到解答的“历史周期率”问题。黄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