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就业权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基本权利,是实现劳动权的基础。农民工应该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就业权,但事实上农民工没有资格成为城镇国有企事业和行政单位的正式职工,许多城市在劳动就业方面对农民工设置了许多制度性门槛,城市农民工有限的劳动就业权亦受到诸多侵害。应从实现平等机会权、同工同酬权、工资支付保障权等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农民工劳动就业权。  相似文献   

2.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立法包括了五个方面,即:就业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与康复保障、教育保障和服务保障。受整个社会保障立法滞后的影响,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亟待完善。在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构建中,应当从立法角度促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建立切合残疾人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残疾人就业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的信息无障碍权,就是指残疾人平等地、方便地、无障碍地获取、接受和传递信息的权利,包括传统的文字提示(如字幕)、盲文、手语、语音等信息交流服务无障碍权,电子和信息技术无障碍权,网络无障碍权等内容,对于残疾人享有其他人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权属于国际公约确认的人权,属于人权中需要国家积极作为的社会权。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权对应的义务主体是国家,国家应承担尊重、保护和实现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权的义务。我国应通过立法、行政执法、司法三方面加强对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权的国家保护,同时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应当承担具有道德义务性质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妇女歧视现象的依然存在,家庭暴力事件的层出不穷,招生就业歧视的屡见不鲜,下岗女工比例的高居不下,使得《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此次《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以“差别平等”理论为立法依据,以实现实质平等为最终归宿,从平等权、参政权、受教育权、劳动就业权、婚姻家庭权、经济权等方面丰富了男女平等权的内涵,从而完成了由应有人权到法定人权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试论就业权的限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权限定性有其特定的涵义,该理论发展于日本;就业权限定性的实践基础是市场经济。当我们将就业权定位于“限定性就业权”时,就提出了劳动就业从行政化的就业方式向市场化的就业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也就决定了我们无论是在观念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都要与此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罢工权的属性、功能及其多维度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已批准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国内法的制定和实施,保护劳动者罢工自由(罢工权)这种自我防护、自力救济、以压力手段调整劳动关系的权利。从权利产生的机理和其属性、功能等方面分析,可以把罢工等集体争议或产业行动权纳入“人权———法律权利”、“人权———宪法权利———劳动法上的权利”、“第一性权利(目的性权利)———第二性权利(工具性、救济性权利)”,“私法权利———公法权利———混合性权利(社会法权利)”、“政治权利———法律权利”等分析模型,深入、系统地研究;应实现有关意识形态和“治道(governance)”的转换,对罢工等集体行动不再(主要)作为政治现象而作为(转化为)法律现象、法律事件、法律过程和必要的利益表达机制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7.
"强迫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之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所新增加的犯罪。根据立法规定和罪名确定的基本原则,其宜称为“强迫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强迫组织残疾人、儿童进行乞讨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实践中,应当厘清它与违反治安处罚法的一般违法乞讨行为、拐骗儿童罪、故意伤害罪等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组织残疾人、未成年人乞讨罪适用解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组织残疾人、未成年人乞讨罪的客体是残疾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管理秩序;其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行为,而采用欺骗、利诱等手段组织残疾人、未成年人乞讨则不能构成本罪;其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故意内容中并非“以牟利为目的”作为构成犯罪的主观要件。  相似文献   

9.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客体是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和社会管理秩序;客观方面包括“暴力、胁迫”行为和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的对象和“暴力、胁迫”的对象具有同一性。采用暴力、胁迫方式进行组织的,以及在形成组织控制状态后的过程中对不愿乞讨的残疾人、儿童实施暴力、胁迫的,均构成犯罪,且无需把被组织者限定为3人以上。犯罪主体原则上应包括残疾人、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内。  相似文献   

10.
不当劳动行为制度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劳动者的团结权以平衡劳动关系的一项具体的法律制度。城市低收入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利益诉求存在着极大的共性,这一特殊群体通过团结权的行使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劳动利益诉求是针对其弱势地位而言最为有效率的方式之一。在对已有相关不当劳动行为法律制度对工会维权的规定进行审视的基础上,思考低收入灵活就业弱势群体劳动权益维权整合机制的构建,对促进改革成果公平分享并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This ethnographic study investigates how childcare workers view and react to behaviors of disabled institutionalized children which they consider sexual in a Chinese orphanage. Presuming them primarily as “asexual” or “sexually immature” subjects based on a biomedical understanding of disability and childhood, the childcare workers are anxious to find signs of sexual consciousness in some of these children. Labelled as either “dangerous” or “abnormal”, the sexually conscious candidates are subject to physical punishment and denied access to sex information. In spite of this, they continue to have sexual feelings and engage in sexual behaviors, and some may even develop specific strategies to fulfill their own need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ldcare workers and disabled children exemplify the tensions between a disapproving environment for sexual and the sexual agency of disabled people in China. The findings may have wide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state, as well as organizations of children’s rights and disability rights, to promote ideas and measures that enable disabled institutionalized children to develop into sexually expressive and fulfilled persons.  相似文献   

12.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设立有利于保护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以及社会公共秩序,以修正案的形式出现也是对刑法典的一种补苴。该罪以暴力、胁迫的手段组织乞讨,侵害了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和社会公共秩序,主观上并不以牟利为成立要件。  相似文献   

13.
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 ,对敌人实行专政 ,是民主制度和专政制度的结合 ,是民主和专政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要求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翁 ,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享有完全的人权。人民民主专政 ,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 ,是人民行使各种权利的根本保证 ,是保障人民群众人权的全新的国家机器。只有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的人权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适当生活水准权是国际人权公约确立的基本人权。在我国现有社会保障体制条件下,农民工作为夹在城镇和农村间的边缘人,他们享受适当生活水准权的情况具有相当的特殊性。我们要认真分析农民工特点,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方式,充分发挥社区社会保障的作用,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相关法制,建立和完善对社会保障(保险)基金上的监督机制,以切实保障农民工的适当生活水准权。  相似文献   

15.
个体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个体被害人角度出发 ,探讨个体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 ,以期最终实现法治社会“保护人民”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6.
智障人群服务是我国残疾人服务中很薄弱的一环,智障人群及家属从社会及政府获得的援助和支持非常有限,更多是由家庭来承受这份不幸和责任。本文以上海市某区残联智力亲友会的发展为基础,尝试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探索智障儿童家庭社会服务体系如何建设,以更好地为智障人士及家庭服务。  相似文献   

17.
刑法学界对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犯罪客体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本罪的客体应为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有学者认为本罪既侵犯了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又侵犯了社会管理秩序。实际上,立法者设置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而不是为了保护社会管理秩序。本罪是单一客体犯罪,其客体应为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  相似文献   

18.
公安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并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强化便民意识、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防范与开放、人流与物流的关系,以更好地促进和保障口岸安全畅通,服务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