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漫漫丝路,泽遗百代;悠悠文明,敦煌赓续. 9月20日至21日,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的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我省敦煌市成功举办.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承载着伟大的丝路精神,第二届敦煌文博会开启了又一段精彩的旅程.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讲话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精心设计了“文化论坛、文化年展、文化演出、文化贸易、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六大主题活动.来自51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的582位中外嘉宾,以及2100多名参展商、采购商、知名企业代表、演职人员共同见证了本届文博会盛况.大会涉及国家之多、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再次印证了丝路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灵川县“清官村”流传至今的清廉美德——“立身行道”“终于立身”的例证,是一种文化自信。有这种文化自信:在家孝,在社会上忠,孝与忠两全。“清官村”一代代的入仕者们,视清廉美德为留给子孙最宝贵的财富,“事亲”为国家做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子女自觉地像父母那样塑造美好的自我形象,慎重言行,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为人行事自觉地遵从道德准则。肯定“清官村”的清廉美德,是一种清廉文化自信。有这种清廉文化自信,才能自觉对国家忠、对人民诚。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世界下的周边安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对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起着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影响,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如何营造周边的和谐关系是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第一步,是必不可少的首要步骤。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充满着智慧的哲学思辩,这也指导着千年来我国对周边国家的战略思想,这种战略思想无不体现着和谐的理念。和谐世界是新一代领导人对当前国际环境审时度势提出的,实质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中和”理念的一种革故鼎新。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标准。《广韵》释曰:“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  相似文献   

4.
中国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文章从中国共产党近年来一系列纲领性文献以及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就中华文化对于民族复兴的特殊意义的彰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建立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为传统文化主干的儒释道对于人的关切与关怀等方面,阐述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之中华文化,对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文明崛起”的文化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志勇 《学习月刊》2009,(14):31-32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原点的集中体现,生发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在民间流传许多俗语或身体语言,诸如“买东西(不说买南北)”、“不分青红皂白”、“朝三暮四”,打麻将设“二、五、八”将之类,以及手势示数,都能追寻到《河图趴《洛书》那里获取准确答案,对于我们洞悉与保护古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国家形象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各国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也越为重视.中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世情将国家形象定位为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其塑造途径包括国内、周边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即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打好国内基础;以“和谐亚洲”理念为指导,营造周边环境;以“和谐世界”理念为指导,形成与整个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文化软实力”富有新的内涵。“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和谐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辐射凝聚功能的载体,“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的身分认同,“文化创新”则是保持”文化软实力”在现代世界中产生影响力的经典方式。  相似文献   

8.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复兴中华文化、凝炼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化价值观是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支柱与核心,是人的行为与活动的内在根据,是关于主体文化价值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文化价值观具有民族性、多元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特点。建构中华文化价值观必须坚持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时代性和普世性的原则。依循这些原则,文化价值观在当代应凝炼为:“忠孝·仁爱”“民主·公正”“自由·和谐”“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外交与地方对外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我国而言,文化外交既是和谐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和谐外交的重要实现方式,是进一步向世界展示我国文化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的主要途径。作为国家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地方对外文化交流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在配合国家整体文化外交的同时展示地方文化特色,提高地方文化参与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贡献率,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彭瑜 《当代党员》2007,(4):16-17
今年2月6日,忠县举行了首届“柑橘大王”称号授予仪式,来自新立镇文笔村四组的果农黄万烈,以种植规模大、果实品质好、单产量高获得“柑橘大王”称号。如今在忠县,10万果农与龙头企业在增收致富的产业链上跳起了“和谐之舞”。  相似文献   

11.
《三字经》的作者及文化意义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字经》是一部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体、既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儿童启蒙读本,其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三字经》的作者应是王应麟,但至今流传的《三字经》已经不是一家之言,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说师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韩愈,撰了著名论文《师说》.自古至今,流传甚广,读者甚众.余曾反复学习,颇受教益.韩愈针对当时有人耻于从师好学的歪风,阐明了从师之道.不过,拙文所说之“师”,乃“旁通”之师,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相似文献   

13.
谈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校园的关系时,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比作一条“直线”,将和谐校园建设视为“圆”,那么,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类似于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中的相切与相交,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学校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中找到“切点”,在功能的发挥与和谐校园的元素中找到“交点”,融入和谐校园建设的全过程。这就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结合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实际,学校党组织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应注重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4.
侯露露  白紫微 《奋斗》2023,(8):70-72
<正>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指引下,“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45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10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周易》在古代中国被看作“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思想倾向上,《周易》崇尚和谐,主张亲附聚合,高扬自强不息,倡导从革适变、与时偕行.这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头.党的十六大首次对民族精神作出简明概括,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关心的主题,建设森林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石家庄市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市委、市政府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宜居、绿色省会的高度,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2010年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画与中华文化”这个题目,按理应该反过来说,叫做“中华文化与中国书画”,因为有了文化才有书画。因为“中国书画”是“中华文化”这个大概念中的一个小概念,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画与中华文化”这个题目,按理应该反过来说,叫做“中华文化与中国书画”,因为有了文化才有书画。因为“中国书画”是“中华文化”这个大概念中的一个小概念,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民族”概念的传入,在加速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为中国的民族分裂埋下了隐患.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族群”概念在传入中国并日渐为人们所接受的同时,与“民族”概念产生了碰撞.中国理论界应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民族”、“国家”与“族群”三者的理论关系.概念的和谐,对今后中国民族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官本位”是封建官僚制度的基本特征。以官为重的封建思想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尚有很深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