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对外扩张的重点转向中亚和远东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19世纪后期,俄国把对外扩张的重点放在远东地区,并谋求在远东地区获得土地和势力范围。俄国在19世纪中后期加紧对远东地区的侵略扩张与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打击、战后欧洲大国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态势有很大关系,也与俄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扩张传统、向东推进中所应对的地理环境以及当时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军事战略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俄国地处欧亚大陆之间,其历史和文化发展中呈现出了东西方倾向的摇摆性,19世纪上半叶在俄罗斯思想觉醒的过程中,有关俄国历史命运问题的思考成为俄国哲学的主题,恰达耶夫的哲学思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是俄国思想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对俄国历史的反省和批判,也是俄国历史哲学理论建构的第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3.
19世纪至十月革命前是俄国历史上一段不平凡的时期。在深受宗教文化影响的俄国,农民是基本群体。在宗教的影响下,农民的家庭观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但是在这段时期,农民的家庭观缓慢地发生着变化,这是经济因素、法律因素和农民自身意识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别林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在文学批评中,对俄国文化的历史形态、现实状况和未来命运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别林斯基对俄国文化的反思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的:一是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分水岭,改革之后的俄国社会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二是俄国新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上层,尤其是与上层密切相关的知识阶层,他们代表了俄国文化的现实面貌和发展方向。因此,俄国的民族性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成长中的俄罗斯文化必然是多面性的文化;民族传统和欧洲影响共同构成完整的俄罗斯灵魂。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在20世纪俄国历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17年俄国君主制的崩溃和临时政府的垮台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之一,这一事件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资本主义在苏联的威胁面前发生了很大改变,许多落后国家以俄为师,走上了非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中俄两个相邻的封建大国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掀起了两次侵华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俄国利用英法发动鸦片战争之机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边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是19世纪末,俄国推行"和平征服"中国的策略,诱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获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使东北成了俄国独占的势力范围。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正确的决定未能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7.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但随着国家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政府首先着手解决的农业问题却成为帝俄晚期经济发展的短板。19世纪80年代初,世界农业危机爆发,国际粮价下跌影响了俄国小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亚历山大三世执政后,为了巩固统治,极力推行反改革政策,不仅忽视农业发展,还使农奴制改革遗留的诸多矛盾更加激化,从而加速了农业危机的发生。在广大欧俄地区,农业转型陷入僵局,粮食歉收频发,农民大量破产。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农业困境迫使俄国统治阶层重新审查农业政策,围绕缓解人地矛盾和增加资金投入问题,官员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最终都未能彻底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8.
斯拉夫主义是俄国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19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斯拉夫派崇尚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希冀以俄国公社、俄罗斯精神、俄罗斯东正教振兴俄罗斯.斯拉夫主义不仅视其为振兴俄国的灵丹妙药,而且视其为人类的普遍真理,可避免整个世界被西方工业社会的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所腐蚀.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改革开启了俄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地方自治运动的蓬勃开展和社会力量的觉醒,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显著提高,社会组织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社会组织网络逐渐扩大,类型日益丰富,活动范围大幅拓宽;社会组织的法律基础得以确立.俄国社会组织在慈善和社会救济、医疗卫生、...  相似文献   

10.
1825年12月14日起义的失败宣告了十二月党人悲剧的开始,而沙皇尼古拉一世长达30年的反动统治更是意味着作为"弑君者"的十二月党人无可逃避命运的灰暗。充满东西方矛盾和存在上下层鸿沟的俄国独特历史,又赋予这群贵族革命家们更为特殊的悲剧性。作为19世纪初俄国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勇于背负起推翻沙皇专制和封建农奴制的俄国革命的"十字架",唤醒了后继者,奠定了俄国革命运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俄国对中亚的占领,使其对中亚的政策问题突显出来。1867年和1886年的管理条例确定了俄国政府对中亚实行军政合一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俄国政府对当地穆斯林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而19世纪末俄国农民向边疆地区不断移民则成为这一时期民族政策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伯利亚流放史是一部充满血和泪的历史,其罪恶自不必言,然而在这血和泪的洗礼中,西伯利亚这片沃土孕育了流放者的思想之花,西伯利亚流放者为俄罗斯思想的形成奉献了一己之力。可以说,流放犯在流放期间的思想成果是俄罗斯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以19世纪的政治流放者为最。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发生多元剧烈变动的重要历史时期。自1836年恰达耶夫发表著名的《哲学书简》并引起俄国思想界的震惊时刻起,就在精英知识分子中间展开了针对俄罗斯命运与前途的民族主义双重话语表述。这种表述的大方向是在短时期内充分学习西方的前提下,确立俄国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独特文化身份。期间俄罗斯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西西伯利亚军役人员形成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是俄国统治西伯利亚主要依靠的力量。由于西西伯利亚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其军队的管理机构、数量、等级、兵种、招募等方面与欧俄地区不同。18世纪初,彼得一世进行了军事改革,按照西方建制创立了新型的正规军,西西伯利亚军役人员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俄国加快了对哈萨克草原的蚕食。它采取三项措施:一是使哈萨克诸部臣服于俄国;二是在哈萨克草原上建筑要塞;三是推行所谓“民政建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完成了对哈萨克的征服,将其纳入俄国版图。  相似文献   

16.
推动传教士的本土化,是近代天主教东传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菲律宾,菲律宾传教士的成长却因西班牙传教团的重重阻碍而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近代菲律宾本土教士的成长在菲律宾历史上占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推动了天主教的本土化,为“教区菲化运动”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菲律宾传教士的成长对推动近代菲律宾民族意识的觉醒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的英德两国,继而影响法国,席卷欧洲大陆,点燃了北欧、俄国、美国以及亚洲的星星浪漫之火。借助欧洲浪漫主义的火种,在大约一个世纪后日本浪漫主义悄然兴起。日本浪漫主义虽然未能像欧洲浪漫主义那样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但也在欧洲浪漫主义的催发下,荡起了一串涟漪。吉田精一曾说过"日本近代文学离开欧洲文学的影响是不能成立的。"[1]众所周知,当一个国家的文学接受外来影响的时候,不是被动的,而是有选择的。通过对代表作家的个案分析,可以进一步理清日本浪漫主义和欧洲浪漫主义的文学关系。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的华文报纸始于19世纪末,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剩下5家主要华文报纸。本文简要回顾菲律宾华文报业的历史发展,阐述菲律宾华文报纸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主义时期的俄罗斯远东,报刊和图书是当时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报刊和图书出版业在俄罗斯远东的诞生与发展不仅有利于人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而且有利于增进国内外其他地区对远东的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远东报刊出版业的发展速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报刊在远东文化和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报刊出版业的发展为远东图书出版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在报刊的印刷基地诞生了图书出版业。20世纪初就出版图书的数量而言,远东的城市不亚于俄罗斯省级城市和其他文化中心城市。远东的出版物内容广泛,而且有不少外文出版物。  相似文献   

20.
The disfranchisement of African Americans in the South during the late 19th century highlights the role that mass actors, in this case African Americans, can play as part of the enforcement mechanism to prevent elites from backtracking on democracy. This episode in US history further suggests that for democratic progress to be consolidated, vulnerable groups require sufficient economic and social power to defend their formal rights. Newly emancipated African Americans gained the franchise in 1870. They voted in large numbers for two decades. But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each Southern state introduced disfranchising measure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efforts of Southern political elites to restore the antebellum social and political order, and the reasons the national state failed to intervene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former slaves. Above all,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nature of African American resistance and its effect on the timing and course of disfranchisement. It also draws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African American resistance by comparing Southern disfranchisement with the little-known cases of attempted disfranchisement of African Americans in the antebellum Nor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Maryland.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African Americans in contemporary America makes another rollback of democratic rights unlik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