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虚假意识、阶级意识、统治思想、观念上层建筑构成后学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视角。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语境中,"虚假意识"之虚假性不仅指作为意识形态具体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颠倒性,同时也指意识形态一般把特殊利益说成普遍利益的虚伪性;"阶级意识"从根本上揭示了意识形态一般的实践主体和核心内容,包括统治阶级的思想与革命阶级的意识两种类型;"统治思想"凸显了特定时期统治阶级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并没有在统治阶级的思想与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之间简单划等号;"观念上层建筑"形象地勾勒出意识形态一般在社会结构中的空间位置,阐明了其社会历史根源。在此种"意识形态一般"与"意识形态具体"结合的视阈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便能获得统一性理解而不是被任意肢解阉割。我们不能把原典作家对意识形态具体的殊相批判与对意识形态一般的共相揭示混淆。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是由于利益的形成而逐渐形成,由于利益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观点。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时期的意识形态所关注的都是特定阶级利益的关键所在。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侧重封建等级和上帝存在的论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平等的阐述,这些都是源于统治阶级利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政治是统治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利益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政治制度是国家制订或认可的,用于规范人们的政治生活的各方面规则的总和。因此,政治制度实质上就是国家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的规则。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的国家,在分配社会利益时,总是希望最大限度地向统治阶级倾斜。国家又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关,它在分配社会利益时要顾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协调好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统治阶级的利益同社会的公共利益既有相一致的地方也有相矛盾的地方,怎样处理好统治阶级的利益与社会公…  相似文献   

4.
郑慧仙 《传承》2008,(12):18-19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三个方面:社会物质生活实践是意识形态的存在基础,意识形态作为"软国家机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文化发展的载体。与此相对应体现了意识形态的三个特征:受动性、阶级性和虚假性、文化性。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三个方面:社会物质生活实践是意识形态的存在基础,意识形态作为"软国家机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文化发展的载体.与此相对应体现了意识形态的三个特征:受动性、阶级性和虚假性、文化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蕴含了重要的"意识形态生产"思想。马克思在阐释意识形态的社会历史属性过程中,不仅阐明了"意识形态"在全面的社会生产中的基本位相及其如何表现其思想力量,而且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生产"的历史逻辑及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生成逻辑。"意识形态生产"贯穿阶级产生与发展的始终,不仅是阶级出于本性自为的事情,而且是出于利益争夺的自觉实践。准确把握"意识形态生产"的基本规律,以内部反思关照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生产逻辑,是合理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关于犯罪概念犯罪是指危害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由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当人类社会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以后,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统治,就把某些危害本阶级利益的行为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为犯罪,并处以刑罚。可见,犯罪从产生之日起就同一定的阶级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然,犯罪也不可能永远存在,它将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犯罪作为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具有鲜明的阶级内容。不同的阶级,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与主流意识形态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意识形态作为价值取向指导一定的阶级、集团为自身利益制定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的最高统治阶级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一套思想观念,它指导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团、法律、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功能就在于传播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以便使最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看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实质上是"虚假意识",颠倒性和欺骗性是其表征。实现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超越,主要手段是共产主义革命,必然结果是建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实现条件是构建一个人人平等、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马恩等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本质的批判,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要凸显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为了实现其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公众施加政治思想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统治阶级为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进行思想意识灌输的重要手段。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能使人们认同现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模式,削弱、肃清敌对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还能建构一种准则,  相似文献   

11.
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重大战略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执政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防范经济退化的风险、政权异化的风险、意识形态淡化的风险、社会矛盾激化的风险,提高党的科学发展能力、利益整合能力、思想引领能力、危机处置能力和组织革新能力,对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认同是执政党获取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结构的复杂化造成了对主导意识形态核心地位的冲击和统帅功能的消解,侵蚀了意识形态合法化的基本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体现了执政党创新主导意识形态、推动意识形态现代性转型、构建合法性认同基础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怎样保持执政的合法性问题。提出这个重要思想的根据之一是党的历史方位从革命转变为执政。这种转变是一个重要的关节点。新世纪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内部构成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都应当根据这一重要转变而创新。  相似文献   

14.
贾淑品  孙自胜 《长白学刊》2021,(1):31-38,F0002
列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同历史时代、俄国具体实际的发展相结合,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挑战和受伯恩施坦主义影响的俄国内部错误思潮进行了坚决地批驳和澄清。他批判了资产阶级哲学意识形态的荒谬性、政治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宗教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同时对无产阶级内部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进行了清算,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与实践,探讨了无产阶级政党加强自身意识形态建构的策略,建构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从理论和实践上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列宁意识形态批判与建构思想启示我们:一是要想建设好、发挥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重视党的领导。二是要与错误思潮作坚决的斗争。三是要在把握时代、创新方法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与执政党的建设之互动关系表现在:执政党的坚强领导,可以促进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理论水平、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增强信心和凝聚力,从而对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以深远的影响;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有利于执政党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利于执政党广大党员认识“党的领导”的内涵、实质,克服各种错误思想,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执政党思想和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自从汉武帝将儒学定为一尊后,它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在诸子思想中,儒学之所以能成为统治思想,是因为它迎合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逝去,儒学理所当然地退出了指导思想的舞台;在现今的时势下,要想返本开新,重新恢复儒学的思想指导地位,已无可能和必要.当然,儒学所提倡的一些伦理道德方面的思想主张和原则,在现今的生活中仍可发挥一定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Jie Chen 《当代中国》1995,4(9):22-34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the monolithic organiz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and its unchallenged official ideology, Mao Zedong Thought, used to be the two mighty pillars sustaining Communist rule during Mao's era. Since the late 1970s, however, these two pillars have been shattered by a series of post‐Mao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form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Deng Xiaoping. As the result of a drastic decline in the standing of the party leadership and its official ideology, the ruling methods and foundation of the current regime have also changed. How did the reform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arty and the official ideology? How did the changes in the roles of the party and ideology, in turn, redefine the nature and ruling methods of the current Communist regime? What do these changes imply for the future of this regime and the course of ongo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modernization? These questions, which are crucial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sociopolitical transition in China, will be address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8.
李伟 《青年论坛》2013,(6):20-24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新变化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新形势,如何抓住机遇,怎样有效地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怎样增强党对全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性,怎样强化党对不同阶层利益的整合功能,怎样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是当前中国共产党适应社会阶层结构新变化必须给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姚桓 《桂海论丛》2012,28(2):12-16,2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中,高度重视自身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讲,主要有:发挥思想建设的引领作用,把阶级性、先进性与代表性、群众性相结合,回答时代挑战,形成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布局;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做好干部工作;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落实到基层,是先进性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又是实现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过程,也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过程。坚持科学性与群众性相统一,是理论创新的现实源泉。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检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真理的客观尺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仍需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在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执政党建设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