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认真研读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含义、内涵和实现路径等内容。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继承与超越的统一、幻想与真实的统一、可能与现实的统一、实干与创新的统一、中国与世界的统一,是实现中国梦必须正确处理的六个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群众路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之所以说群众路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是因为群众史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群众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基石,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基于中国现实状况提出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目标,是集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于一体的梦想,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作为中国重要的政治指导思想,中国梦不是抽象的观念,而应该是现实的运动;中国梦不是在观念和等待中实现的,而应该是在每一个人的实践中实现的;中国梦不是静止的,而应该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动态过程。马克思关于现实的运动的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其方法论指导人们在认识现实状况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中国梦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后来者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重要基础。分析和研究邓小平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重要贡献和方法原则等,对当前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党治国理政的全局和战略布局的新高度来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应该处理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本质要求与实现途径的关系,战略目标与战略布局的关系,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梦想与行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思想,具有坚实的现实依据。中国梦是现实主义时代重建理想话语的需要,是多元主义时代凝聚共识的需要,是改革发展关键期中华民族全面动员的需要,是在中国不断崛起的过程中与世界各国进行良性沟通的需要。同时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倪邦文 《前线》2013,(12):106-1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既体现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联结,彰显了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高度一致,也是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文化发展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和中国梦三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道路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不走中国道路,就无法实现中国梦,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与现实选择;能不能实现中国梦,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不渝追求。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确定历史任务,找准历史方位,明确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坚持、贯彻与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依据、必然要求、现实途径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坚持、贯彻与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依据、必然要求、现实途径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梦想和道德就是人类观念领域和文化世界的两翼,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更加富强、文明、和谐的美好未来,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一直矢志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一直努力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梦想与道德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具有重要理论内涵。具体来说,中国梦体现了团结爱国、改革创新的伦理精神,反映了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价值追求,彰显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一种国家理想,它牵引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好经济"是一种群众期盼,与经院经济学家的理论构思有着较大的差别。"中国梦"与"好经济"的现实基础和实现力量具有一致性,那就是生产实践和劳动人民。然而,这二者又不是一个层面的内容,"好经济"既是"中国梦"型塑和拓展的前提,也是"中国梦"的此岸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同样有着具有当时时代特征的中国梦,有希望通过国共合作、全民抗战,或是通过日俄或日美战争来实现的太平梦,有梦想着大同社会的平等梦,有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基础上的复兴梦,也有对于国家民族出路毫无希望的恶梦。这些梦反应着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反应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期待,更是中国人寻找出路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提出既深刻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懈的理想追求,同时也切合了当代中国新的时代发展目标。在对中国梦提出的历史渊源与时代意义的探求中,洞察中国梦的深刻文化内涵与价值基座,有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梦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精神旗帜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叶政  许壹言 《理论建设》2021,37(1):47-52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奋斗”与“幸福”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何要奋斗以及为了幸福该如何奋斗等问题。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系统阐发了奋斗与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强调了奋斗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为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供了思想启示,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党员是党的活动主体和党组织的细胞,因此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重任离不开每个党员发挥作用。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的提出,赋予了公民意识以新的时代内涵,对公民意识教育提出了紧迫的现实要求。当前,应准确把握中国梦视阈中公民意识教育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优化方法路径,大力提升公民意识教育实效,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凝聚了当代中国人的共识,是各阶层人们共同拥有的理想。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国家层面看,中国梦可以表达为追求国家强盛的强国梦;从社会层面看,中国梦可以表达为追求社会祥和的祥和梦;从个人层面看,中国梦可以表达为追求个人幸福的幸福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价值规则和价值底线,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大政治论断,同时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判断。新时代同“国家与民族”“人民”“世界”与“个人”的四重关系维度内蕴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首先,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中国梦的实现是从现实性指向可能性的超越过程,蕴含了一种和现实的必然性共存的可能性;其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转化,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是对历史唯物主义需要观的新诠释;第三,新时代是基于“利益相关、命运相连”的世界历史背景下的共赢主义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最后,新时代是奋斗者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以实践为原则、劳动为基础的奋斗幸福观为每一位成员提供了价值指引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