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儒家孝观念从汉代开始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逐渐产生影响.迨至唐代,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进程终于完成.唐代的行政法、诉讼法、民法和刑法等部门法都深受儒家孝观念之显著影响,其中以行政法、民法和刑法尤具代表性.唐律是儒家伦理化的法典,这一说法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法律中的“重刑轻民”特点在历代法典的制订和司法实践中都有相应的体现,而其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之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古代中国法律中的这一特征,源于古代“刑起于兵”的传统,与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有关,同时又得到了历代统治阶级的着力扶持。  相似文献   

3.
书讯     
《理论建设》2017,(5):60-60
杨一凡主编《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出版。本书为了揭示古代的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比较客观地展现古代法制的面貌,约请15位专家学者撰写了这本论文集。本书收入论文15篇,每篇平均4万字左右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主要部分包括:《甲骨文所见法律形式及其起源》、《金文所见西周法律形式》、《<尚书>所见法律形式》、《"九章律"质疑补》、《曹魏律章句考论》、《唐代法律形式综论》、《唐式唐式佚文及其复原诸问题》、《宋代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既是我国的历史传统,也是我们国家治国方略的一大特色,考察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实行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状况所决定的,是现实需要的必然选择。一、中国传统法律的局限性在一个国家中,制约人的权力的重要手段通常不外三种,即宗教、法律和道德。古代中国在法律的制定方面,君主是法律的制定者。君主专制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漫长的历史,在专制制度下,君权是超越于法律之上的。对于君权进行制约,把它置于法律的支配之下,那只是近代君主立宪制的结果。中国古代法以刑为本,只是些禁止、命令…  相似文献   

5.
西方自然法学与中国法家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永强 《探索》2001,(3):125-129
西方古代自然法与中国古代法家思想分别是中西法律文化的源头,他们在法的实质、运行、作用及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彰显出中西法律文化所具有的基本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对中西社会的历史走向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我们向法治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这种比较无疑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柱 《党员文摘》2008,(3):12-12
“官国”(“官国”传统是中国长期封建专制政治形成的“官本位”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的特征是“人治”而非“法治”,官僚享有超越法律的种种特权——本刊注)的特权思想在中国具有很深厚的历史土壤,从古代一直到民国都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及其创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告别特权思想、特权作风、特权享受等“官围”遗产的历史起点,其代表人物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汤建华  宋晓辉 《求实》2002,(9):49-52
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法律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部分。本文以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监察制度为考察对象 ,力图通过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起源、形成、发展、成熟完备等时期的分析 ,来比较各个历史阶段监察制度的特点 ,以便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 ,完善我国现行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向来是破解神话之利器、提炼理论之富矿。近年来,政治学界的一批中国学者倡导“历史政治学”,意在推动政治学转向历史,通过研究历史尤其是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发展政治学理论。历史政治学所研究的历史不限于古代历史。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共党史对于在中国发展政治学理论的价值都远高于古代历史。  相似文献   

9.
陈聪  张红生 《唯实》2010,(4):66-69
中国古代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相互糅合,导致了司法裁判中的事实认定、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裁判案件的法律渊源都有着独特的特点。中国传统司法裁判方法的形成和当时法官的人员构成与知识结构有关,也受官场规则、民意、舆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司法语境下,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古代司法活动高度行政化的传统对今天司法裁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在现代法治理念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关联?中国当下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已远胜于古代,我们学习、研究中国法制史的意义何在?其实,学习各种历史不外乎是为了察古知今、鉴往知来,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也是如此。从《中国法制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荣获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第二届优秀教材一等奖)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几千年浩瀚的法制史中,第一个有趣且意义深远的变化当属  相似文献   

11.
"清真"是穆斯林文化中国化的表现形式,"清真产业"则是"清真"文化在物质层面上的子系统之一,凡是以"清真为魂,产业为体"原则而生成与发展的产业体系,均具有清真产业的属性。确立大"清真产业"范畴,对于深化中阿合作,共创新的辉煌,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肯定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古代爱国主义理念的历史局限性;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培育和形成现代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观念是至关重要的;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变化证明,现代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水乳交融的,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爱国主义精神无疑将构成我们未来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孙熙国 《理论学刊》2005,3(6):47-51
《易经》作者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从总体上看是哲学的而非宗教和迷信的。《易经》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其卦爻辞都是古人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易经》中的“易”范畴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本体范畴,阴阳观念则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基本观念,“美化意象”是《易经》作者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由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所构成的系统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14.
周树智 《理论学刊》2004,1(8):20-21
新实学来源于中国古代实学又高于中国古代实学 ,是中国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是中华文明活的灵魂。新实学适应中国现时代建设实践和哲学理论发展的需要。新实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化、当代中国建设实践哲学化的产物。关注当代中国的新实学 ,建设中国的新实学 ,新实学就一定能在中国建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与图书编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爱平 《理论学刊》2006,(10):91-94
中国古代的图书编纂活动规模浩大且沿袭不衰,形成了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独特的人文景观。图书编纂作为一项学术活动和文化举措,统治者的政治目的并不能完全取代或掩盖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长远意义,这就是保存典籍、传承文化。因为文献典籍的编纂活动,既是文化传统的体现,其本身又传承、积累了文化。中国之所以被誉为文明古国,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之所以从未中断,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这一独特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桂林传统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社会民俗的集中体现,还是传递特定历史人文背景下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桂林本土古民居建筑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深厚,环境意识强烈,充溢着浓郁的民俗气息和民族艺术特色,传递着一种淳朴、清新、雅致的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审美和教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文化走向网络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正引导一场文化的创新.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和文化古国,在网络时代不只是保存和发展文化的民族性,而且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创造属于中华文化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道德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合同法确立的诚实信用原则 ,其道德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文章从中国古代的文明史入手予以阐述 ,明确指出 :改革的中国社会为中国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的道德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义利观是关于义与利关系的基本观点。义利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命题。在历史上,儒家的义利观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影响最大。它的基本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所谓"企业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特质是中国古代儒家的"智、仁、勇"君子人格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完善结合,是"知识"、"品德"和"智慧"三位一体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