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民主和法制打破“人亡政息”的周期率──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思考龚兴盛由今上溯350年──1644年,即农历甲申年,在我国历史上发生两件大事:一件是腐朽的明王朝覆灭,一件是新生的大顺政权夭折。这一事件,是我国历史上统治集团因腐败而导致“人亡政息...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卜的腐败现象,危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它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吏治旧时指地方官的作风和政绩。吏治优劣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和王朝统治的安危,吏治是国家盛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告诫全党,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腐败。由此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屡见不鲜。这种历史教训很值得我们汲取。江泽民同志这些话很深刻,我们大家要很好地领会和贯彻。这些年来,经过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加快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的干部路线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但是,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即跑官现象。对此,江泽民指出,当前“跑官要官的人还不少,买官卖官的也有”,“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为了防治吏治腐败,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条例《实施细则》等,力图通过法规的威严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防止用人失察失误,应该说,成效是明显的。但也毋庸讳言,用人违规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纠正,在一些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现象深层的原因何在?解决违规行为关键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历史,细察历朝历代,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中国历史上一个个王朝和政权的覆灭,都是腐败亡国的有力佐证。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既是我们有力量反腐败的表现,又是巩固我们反腐败力量的保障。我们赤壁市建设局是市政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部门,各个单位也相应都有自己的职能、职责,或多或少、…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2008,(3):36-36
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可是这场曾经咤叱风云的运动从洪秀全金田起事开始,到占领南京建立"天朝"政权,仅仅只维持了11年就覆灭了,其中的教训实在太多,而最根本的教训只有两个字:腐败。  相似文献   

8.
林彪集团覆灭后,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周恩来抓住历史时机,开始了以解放老干部、经济整顿等为主要内容的整顿举措,逐步打开外交工作新局面,建立更加频繁的对外经济交往关系,为"四人帮"覆灭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古代圣贤有云:"士有百行,以德为首。"为官者为人不正,不仅会害己害家,而且会误国误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因此,领导干部的道德操守和品行修养绝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重人格、重品行、重修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都把"修身、齐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曾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近几年来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加大了惩治吏治腐败的力度,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严肃查处了一批卖官鬻爵的典型案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少数县(市)委书记卖官鬻爵现象依然存在,并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党干部队伍的形象。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成了解决吏治腐败问题的关键。本期聚焦就这一现象发生的特点、成因、危害及其对策编发了一组文章,旨在警钟长鸣,引起大家对这一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队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蒋家王朝的覆灭指日可待。此时,驻扎在青岛的国民党海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士兵们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腐败非常不满。针对这种状况,我青岛地下党组织配合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进攻,积极开展了有力的政治宣传工作。在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许多国民党官兵放下武器,弃暗投明。驻青岛国民党海军"黄安"舰起义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职务犯罪现象日渐突出,对党和国家政权的危害也日趋严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作为反腐败的重点,无疑是非常正确、及时的,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其一,它削弱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直接危及政治稳定。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历代王朝的覆灭都是同腐败分不开的。”其二,它制约社会经济发展,阻碍经济改革进程。我国学者王晓霞等人认为,腐败…  相似文献   

13.
阿马蒂亚.森指出,腐败是阻挡经济进步的主要障碍之一。同时又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要注意总结吸收防止、减少腐败的历史经验。他认为,不管是引导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还是简单地要求人们放弃、牺牲个人利益,都不是防止、减少腐败的好办法;可以通过机构改革的途径,从体制上采取措施,防止、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和蔓延。他分析说,在那些极少见到腐败行为的社会中,防止腐败在很大程度上所依赖的是对行为准则的遵从。在他看来,人们的行为并不仅仅为个人利益所驱使,价值标准和规范对于人们的行为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晚清,以曾国藩为领袖的湘军及其湘系军事官僚集团何以能迅速崛起?一般专著和教科书都回答这么三条;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清王朝面临覆灭的危险;清朝的八旗部队、绿营部队已腐败,不堪一击。在太平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清廷不得不命令湘、皖、苏、鲁等太平军占领或活跃的省份大办团练,以抵抗和镇压大平军。于是,在湖南,由团练演化而来的部队——湘军便乘势迅速崛起。笔者认为,仅回答这么三条是绝对不够的。许多人  相似文献   

15.
高岗和高饶事件,对于今天的青年一代,已是陈年的历史话题.但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政治风雨及其主要发难者之一的高岗一步步走向自我覆灭的轨迹,却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深思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依照衡量腐败程度通行的国际标准,现今世界约有10%的国家腐败水平最低,美国即名列其中。然而,一个多世纪以前,有关美国腐败的报道频繁见诸报端,与今天一些被冠以“最腐败”之名的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相比,那时美国腐败的泛滥程度和恶劣后果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回顾这一特定时段美国腐败与反腐败历史演进的轨迹,可以获得不少借鉴。美国历史上腐败有明显的阶段性。有学者专门考察了美国1815至1975年间的腐败现象。通过检索这一期间出版发行的大量报刊,同时参考联邦和各州的公共腐败审判记录等资料,他们计算出“腐败与欺诈指数”,并…  相似文献   

17.
反对腐败,事关党心、民心,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只有坚决铲除腐败,才能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促进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才能使社会的稳定获得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而要彻底铲除腐败,必须深入研究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坚持标本兼治,既要狠抓治标,又要加大治本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产生腐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 消极腐败现象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对于权力腐败涵义的界定,一般是指国家公职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权力腐败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当人类社会步入现代化时期,权力腐败是现代社会各种矛盾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为什么权力腐败在我国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更为严重呢?是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还是现代化开创了新的财源和权力渠道为权力腐败提供了特殊条件?我认为,我国权力腐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一)权力缺少监督与制约是…  相似文献   

19.
腐败在本质上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的矛盾与经济运作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剖析腐败产生的根源,除了从道德、法律、历史等方面进行外,还必须利用利益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解释力和阐发力。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作为客体进行研究和探索,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有原则高度的批判,指证了"现代世界"(资本主义)必然遭遇的历史界限和覆灭命运;马克思主义改变现实优先于改变思想观念、着眼于社会存在领域改革的理论,顺应时代变化和中国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