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民事诉讼实务中,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妨碍对方当事人举证证明其事实主张的行为时有发生,此种行为严重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和诉讼平等原则,侵害了他人的诉讼利益,应当予以规制。对此,我国的立法和理论研究都有不足之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构建我国的证明妨碍排除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民事诉讼实务中,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妨害对方当事人举证证明其事实主张的行为时有发生,此种行为严重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和诉讼平等原则,侵害了他人的诉讼利益,此即证明妨害行为。为保证在实践中保障当事人调查收集证据,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促进诉讼程序公平、正义、高效的实现,对于证明妨害行为应当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3.
对抗制的运行机理是诉讼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诉讼进攻和诉讼防御,以求得发现案件真实。然而,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当事人在胜诉欲望的驱使下,不惜花费较大成本收集足够多的证据及其相关信息的同时,还进行信息封锁,在庭审时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辩论技巧击败对方,实质上演变为一场司法竞技比赛,严重偏离了实质正义价值要求。作为弥补对抗制的不足而诞生的证据开示制度在合作的基础上追求实质正义,减少了诉讼成本,节约了司法资源,实现了双方的共赢。证据开示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又出现新一轮的对抗,为了消除对抗带来的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4.
民事证明妨碍作为程序上的不法行为只有给予程序上的制裁,对其进行纠正和预防的目的才能真正奏效,即排除妨碍人因妨碍行为所获得的不当利益及诉讼优势地位,让诉讼回复应有的正常秩序。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左于一般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故学者们在具体对策的选择上众说纷纭。证明妨碍行为应当在程序性规制视角下,完善相应配套制度,合理设计适用程序,由法官在法定限度内合理行使自由心证,以达到有效规制证据妨碍行为以及实现当事人平等与诉讼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证据偏在使得诉讼中原告收集证据难的问题更加凸显,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原被告收集证据能力产生了巨大差异,造成了原被告诉讼中实质上的不平等。针对环境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偏在的问题,英美等国扩大证据开示的范围,德日等国则注重扩大文书提出命令的适用范围并建立起诉前的证据收集制度,这些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环境民事诉讼中证据偏在所导致的实质不平等,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改革措施对我国证据收集制度进行改革,消除原被告双方证据收集能力的巨大差距,实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原被告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6.
在证据收集过程中,明确取证对象至关重要。在现代民事诉讼中,各国普遍对取证对象作了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据收集对象的权利义务却没有相应完善的规定。在以诚实信用原则和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为出发点的前提下,我国证据调查对象应界定为对方当事人、证人、鉴定人、持有证据材料的案外第三人,其相应的权利义务均需要立法加以规制,以求实现诉讼效率并得以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程序性权利,保护案外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美国第三人引入诉讼制度通过第三人引入诉讼的程序机制,实现相关联纠纷的一次解决,可以避免裁判之间的矛盾,节约诉讼资源和成本,并且保障诉讼当事人的实体权利。第三人引入诉讼之后,在已开始的诉讼中便存在原诉和第三人之诉两个独立的诉,这样当事人可以相互之间或向案外人再提出相关联的其他请求。研究考察美国第三人引入诉讼制度,对于完善和重构我国的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制度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诉讼结构,是指由解决行政纠纷这一诉讼目的所决定的并由主要诉讼程序所体现的原告、被告、裁判者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当今世界各国诉讼结构的基本类型为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前者以法国为代表,后者以英美等大陆法系国家为代表。就行政诉讼结构而言,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主要区别是:第一,谁是程序运行的领导者。在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中,诉讼的进行由当事人领导,当事人负责调查证据,双方律师交叉盘问对方当事人和证人以查明事实和证据材料,法官不积极参加讯问,法官的作用相当于双方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公正仲裁人。职权主义…  相似文献   

9.
证明妨碍是妨害诉讼证明致使事实难以解明的行为,它会对妨害行为的实施者带来不利益。拒绝亲子鉴定的证明妨碍以妨碍行为人被科令负担鉴定协力义务为前提,其法律后果因行为人为当事人或第三人而有所不同,仅在当事人拒绝亲子鉴定时法官始可进行事实推定。我国相关的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不够完善,新近施行的《婚姻法解释(三)》第二条意义积极,但也有不足:适用条件不明确、拒绝鉴定所生法律效果较为模糊且过于单一、适用的主体范围偏窄、当事人程序保障条款缺失以及与实体法没有很好地对接等。  相似文献   

10.
一、质证的内涵辩析 所谓质证,是指双方当事人对有关证据互相质询和辩论,以此确定证据同案件事实的联系,确定证据证明力的有无及可否采信。概言之,质证的内涵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证的主体是案件的各方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原、被告都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们能积极行使质证权并独立承担质证不能之后果,故对其成为质证主体是无异议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均以辩论主义为原则,即法院以当事人提供的诉讼资料认定事实,并据以裁判,而不依职权主动收集诉讼资料。司法的中立性要求裁判者对诉讼材料的提供应尽可能保持消极地位。过度依职权取证违背诉讼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和诉讼程序公正的原则。但辩论主义也有其不足之处,辫论主义效果的发挥有赖于当事人的诉讼能力,且对于不利于自身的资料不主动提供,法院便无法查清有关公共利益或程序性的事实,因而为维护公共利益和提高司法能力的需要,就应允许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22条规定了人民法院依职权取证的两种情形,但司法实践中对依职权取证的决定、调取及出示与说明程序均没有具体的操作规则。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确定举证责任规则,应当考虑各方诉讼利益与提供证据的可能性.被告对行政行为合法、原告超过法定起诉期限等负举证责任;原告对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曾经申请行政机关履行职责,自己具有法定资质或者享有法定权利等主张负举证责任.原被告双方对各自主张的其他待证事实负举证责任.第三人提供证据证明行政行为合法的,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法院依法组织当事人提供、交换、补充证据,特定情况下可自行收集证据,但不得收集证据来证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  相似文献   

13.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中被告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作为第三人制度的一种,其主要功能就是扩大诉讼解决纠纷的能力,实现诉讼经济.以两造对立的诉讼结构为基础,以诉讼合并理论为视角,对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起主参加诉讼之被告予以分析可以看出:主参加之诉的被告的确立,是以本诉的双方当事人为共同被告,还是以本诉的一方当事人为被告,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实现查明案件事实,实现纠纷的一次性解决.  相似文献   

14.
从英美法系的角度来看,对抗制度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事情的纠纷。我们认为,发现真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一个平等的机会,取得证据,提供意见,从而去说服一个中立的决定者采纳他们对纠纷的看法。最后的结果是间接地发现原来的真相。那么,一个理想的对抗制度的前提是什么呢?是对抗双方的当事人都有证据证明他们对事实的主张是正确的。参与公诉案件的双方是公诉人和辩护律师。公诉人的任务是要证明被告人有罪,而辩护律师则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裁判文书的分析可知,民事证据申请中存在大量摸索证明现象。抽象的证据申请与诉讼促进、具体化义务等诸多理念相违背。但是,作为当事人证据收集手段的重要补充,摸索证明能有效减缓证据偏在,并与武器平等之理念有所契合。为充分发挥摸索证明的价值功效,应适当承认摸索证明的存在,就证据方法和待证事实两方面设立一定的限制条件,并对当事人的证据申请设立科学客观的审查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证据收集制度,以提升当事人的取证能力,减少摸索证明行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警察出庭作证并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证,这不但有利于判明证据的真伪,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而且是保证当事人享有质证权等重要诉讼权利的需要。目前警察出庭作证主要限于被告人不认罪或控辩双方有争议的案件以及控辩双方有一方要求警察出庭的案件。如何使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从过去的正当性论证转向真正走进司法实践尚需借鉴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医疗过失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证明,是医疗损害诉讼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医疗损害案件的实际情况,合理确立和适用案件诉讼证明规则,对于平衡医患双方利益具有积极意义.在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规则,以减轻防御性医疗和医疗诉讼泛滥的风险的同时,应采取“优势证据”证明标准,缓解医疗案件中因果关系不确定的影响,并通过表见证明、专家鉴定和证明妨碍等制度缓和患者的举证负担.  相似文献   

18.
举证妨碍的法律效果宜从其所针对的对象或功能上区分为制裁和救济。举证妨碍的救济是一种具有补救性质的,意图以其他替代方式证明案件事实或由法官通过其他方式间接认定案件事实的效果。关于举证妨碍救济,大陆法系国家流行的"证明责任倒置说"与"自由裁量说"及我国学者主张的"多元适用说"均存在重大缺陷。举证妨碍的界定及其效果应从具体举证责任角度来加以把握才更具实践意义,应当在举证妨碍救济制度建构中加入时间性因素,也即将举证妨碍救济置入双方当事人与法院之间互动的程序流程中来加以考虑,举证妨碍效果的选择是情境依赖的。  相似文献   

19.
双方当事人各自提出有利于己的诉讼资料便是攻击防御方法。双方当事人攻击防御的构造决定了诉讼q-~张证明的基本结构。换言之,请求原因、抗辩、再抗辩是当事人攻击防御的基本体系,也是诉讼中主张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确定第三人披露证据的义务可以大大节约诉讼资源,有利于诉讼真实的发现,有利于我国的审判模式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变。英美法系国家通过证据开示程序要求第三人披露证据;大陆法系国家是通过规定第三人的协助义务予以确认。我国关于第三人证据披露义务的法律规定条款极少且不完善。完善我国第三人证据披露义务的基本思路:坚持第三人证据披露义务立法原则,把第三人证据披露义务的范围限于文书证据的范畴,请求第三人披露证据的阶段应当限制在举证时效之内,如果第三人违背披露证据的义务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