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娜  ;张世宁 《求索》2008,(9):116-118
自然语言逻辑是近几十年来在现代逻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用现代逻辑作为研究工具把自然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新方向,广义量词理论作为自然语言逻辑的重要理论之一,对逻辑学、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动态语义学继承了真值条件语义学的思路并对其有所发展,对句法和语义的结合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二者基础上的动态广义量词能够对语言中的语言回指现象作出完美的形式处理。  相似文献   

2.
侦查讯问语言必须充分重视语言的逻辑性。按照问题逻辑的理论,问题有两种,一是抉择问题。二是填空问题。侦查人员应根据案件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抉择问题或填空问题。从逻辑的角度来看,在整个讯问活动中,侦查人员的讯问语言可以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理解为一个具有多个联言肢的联言命题。侦查人员在预设讯问语言时,要注意讯问语言的先后次序,要精心设计讯问语以揭示犯罪嫌疑人语言中的矛盾,注意讯问语言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3.
肖志伟 《求索》2012,(10):155-156
在西方文化中,演说(论辩)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特殊的信息交流以及政治活动。从宏观角度来看,演说在西方由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的必然产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同时,从微观角度来看,演说涉及语言逻辑、思维逻辑和学科知识逻辑的运用,具有概念、命题、推理的逻辑思维形式。演说除语言修辞之美以外,其魅力更是在于它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4.
麦奎利在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逻辑实证主义对神学构成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语言哲学。他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理论进行了批判,区分了语言与话语,提出语言的生命存在于话语情境之中,语言的意义只有在话语情境中获得。他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话语情境的构成要素,强调了话语中的人格方面,主张把语言作为涉及人的生存的一种基本现象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把语言分析和生存分析紧密结合,为寻找并理解神学语言的意义提供了线索,也为建构新的哲理神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语言分析从弗雷格开始才真正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而涵义指称理论在其哲学思想中占有无可比拟的支配地位,自此语言哲学得以开创,探讨弗雷格语言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研究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桂兰 《求索》2013,(12):268-268,265
语言学习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一样。遵循着一定的逻辑和规律。英语的学术性研究毫无疑问是要遵循着一定的逻辑来完成的。元语言作为最早的逻辑语言,本身标志着其研究的基础就是建立在逻辑学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8.
一堂好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应当教学目的明确,结构清楚,语言准确。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讲究逻辑。教科书上的定义、分类及知识点是专家们取得的各种结论加以浓缩提炼而写成的。要使中学生获得准确的定义、透彻的分类和完整地掌握知识点的能力,唯一的办法是要求教师联系学生实际,启发学生周密地思考。引导中学生的思维合乎教科书的逻辑性。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必须自身具有一定的逻辑修养,懂得抽象逻辑思维的形式,掌握学生的思维实际,根据教科书的逻辑要求,紧扣课文,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获得具体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分析问题和解…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逻辑自古以来就密不可分。作为一门新兴的逻辑分支,语言逻辑的研究正吸引着我国的越来越多的逻辑工作者。最近由湖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专著《语言逻辑与言语交际》将这一研究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语言逻辑是一门新兴的、研究对象与性质都无定论的逻辑科学。针对国内外各种不同的语言逻辑观,该书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语言逻辑观:“语言逻辑是对自然语言的逻辑语形、逻辑语义与逻辑语用的系统研究。”全书的各章都围绕这一语言逻辑观展开,整书前后呼应、自成一说、自成体系、逻辑严密。这是该书的第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黄根生 《前沿》2014,(5):72-73
本文主讨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概念。后期维特根斯坦是日常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他在《哲学研究》等后期著作中重点阐述了日常语言中的“语法”概念,即从日常语言的各种各样复杂使用角度出发分析语法概念,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以哲学语法研究为中心的语言逻辑思想。该思想是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哲学的重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祁小雯 《求索》2011,(10):124-126
“辞”和“说”是墨辩逻辑中的两种重要思维形式。以说出故,以故立辞。“一是而一非”这一逻辑论断即为侔式推理的产物。本文对《小取》中“一是而一非”这一逻辑论断的语言表述进行解构分析,研究发现在其中10个被认为是“侔”的例子中,有7个不属于侔式推理。这反映出墨辩推理过程的简单直观性,缺乏逻辑学应有的纯粹理性特征,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墨辩逻辑的实用功利性。  相似文献   

12.
逻辑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它由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组成。在侦查审讯中,运用逻辑规律,是侦查人员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是论述在侦查审讯实践中如何保证侦查人员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及时揭露犯罪嫌疑人违反逻辑规律的错误,确保刑侦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印刷文化与电视文化分别以语言和图像对事物进行“逻辑”模写,但它们的逻辑图式不同。印刷文化贯彻的是文本的逻辑,它以字词、语段、章句之结构与演绎的方式,经过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活动去实现逻辑的操作与表达,其认知构建是严密的、高度有序而抽象的。电视文化的逻辑则是生活情境的图像化逻辑,其逻辑基底是日常生活,其逻辑内涵是活动情境,其逻辑语将是真实形象。它通过恰当地处理人的活动的“态式” 与“向式” 关系、情境的具体语符与抽象语义的关系,以及主题形象与从属形象的关系,实现能指与所指的逻辑统一。由于两种文化的逻辑图式不同,它们在负载文化、传达信息、媒介认知的过程中各有不同的特点与意韵,构成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之不同的制约。这是研究文化认识论值得深深关注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玉茹 《前沿》2013,(22):43-44
维特根斯坦早期与后期的哲学观有很大差异,在代表其早期思想的专著《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从语言与逻辑的界限中将传统哲学归入沉默.  相似文献   

15.
资本逻辑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既是资本逻辑的发现者,也是资本逻辑的批判者。马克思开创的用资本逻辑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内在矛盾这一个研究范式,在当代仍具有借鉴价值。运用这一范式透视当代社会发展中资本逻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既要把握资本逻辑的运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要警惕资本逻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逻辑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根本性的逻辑哲学问题。它包含四个子问题:(1)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究竟是语言还是思维?抑或客观现实?(2)逻辑和非逻辑的划界标准是什么?(3)逻辑学内部如何分类?其分类依据是什么?(4)逻辑究竟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抑或工具主义的?笔者曾在《维护一个传统的信条》一文(《哲学研究》1989年第6期)中探讨了第一个问题,本文拟就后三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7.
语言思维违反逻辑是形成歧义、谬误的本质原因。语言思维违反了逻辑规律和逻辑思维规则,就会形成歧义或谬误。只有多学点逻辑知识,才能克服其产生。  相似文献   

18.
"问--答"是人们交流思想、组织教学、新闻采访等获取信息的一种常见的思维方法."问"与"答"中有逻辑,尤其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它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探讨课堂提问语的逻辑性.从而挖掘课堂提问语的逻辑基点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逻辑特征.  相似文献   

19.
赵嵘  潘文泳 《传承》2009,(2):88-89
"问——答"是人们交流思想、组织教学、新闻采访等获取信息的一种常见的思维方法。"问"与"答"中有逻辑,尤其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它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探讨课堂提问语的逻辑性,从而挖掘课堂提问语的逻辑基点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逻辑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编辑学会等8家单位共同主办了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其结果令舆论一片哗然。数据显示:以去年7月14日出版的4份中央级报纸和24份省市级报纸的1至8版正文为例,共挑出逻辑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病例1289个,平均每份报纸46个;有一份报纸的错误竟高达184个,平均每版25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