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去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无独有偶,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去年11月6日发表演讲时也表示,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此前也有"英国梦""俄国梦""日本梦"的提出,但真正引起世界关注的,却是"中国梦""美国梦"。  相似文献   

2.
夏春涛 《当代贵州》2013,(18):56-56
"中国梦"与"美国梦"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从路径选择上讲,美国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概念内涵上讲,"美国梦"主要以自由、繁荣为标签,宣称一个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理想的"美国梦"伴随着整个美国文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菲茨杰拉德是由美国文化和"美国梦"孕育成长起来的现代小说家,"美国梦"是其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这一新旧意识相互交替的历史岔口上,因此其作品的主题和题材都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但同时又带有一种缅怀过去的情绪和"重温旧梦"的冀盼,表现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  相似文献   

4.
杨阳  宋秀芝  安超  陆欣 《世纪桥》2013,(8):61-63
“中国梦”与“美国梦”体现了世界经济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本文从它们发展的历史根源开始分析了二者的发展对各自国家及世界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介绍了“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有促进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相同点,另一方面,从二者追求的本质、产生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实现途径等方面介绍了“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差异。最后,提出从“美国梦”中吸收其积极因素来推动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并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强国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杨阳  宋秀芝  安超  陆欣 《世纪桥》2013,(10):61-63
“中国梦”与“美国梦”体现了世界经济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本文从它们发展的历史根源开始分析了二者的发展对各自国家及世界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介绍了“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有促进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相同点,另一方面,从二者追求的本质、产生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实现途径等方面介绍了“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差异。最后,提出从“美国梦”中吸收其积极因素来推动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并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强国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4,(1)
"中国梦"的提出为我们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了积极的意义。通过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研究,分析当前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的环境因素,解构"美国梦"的价值观及消极影响,建构"中国梦"的价值观及意识形态诉求,从而实现对"中国梦"思想内涵、价值基础和国际影响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石毓智 《学习月刊》2013,(13):41-42
在十二届人大会议上,习主席全面阐述了"中国梦",热议如潮。然而要透彻理解"中国梦"就是给中国人民量身定做的"一双鞋子",只有穿上它才舒适,才轻快,才青春焕发,才健步如飞,那么最好的视角就是与著名的那双美国鞋子——"美国梦"来比较一下。迄今为止,敢以国家来"做梦"的只有中国和美国这种大国。要知道,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来做梦的,只有命运掌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收入分配差距大小与"美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发现,收入分配差距小的时期正是下层群体收入水平提高、中产阶级兴起、"美国梦"实现的时期;反之,收入分配差距大的时期正是下层群体生活水平下降、中产阶级衰落、"美国梦"破灭的时期。这一发展逻辑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认知和实践价值在于,必须注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增强社会流动性,扶持中等收入家庭以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继东 《党建》2013,(2):28-30
曾有"英国梦""俄国梦""日本梦"的提出,但今天引起世界关注的是"中国梦""美国梦"。"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目标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和目标在努力。与"美国梦"突出个人和金钱不同,"中国梦"强调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美国梦"强调追求一强独大的单极世界。"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美国梦"正变得虚无缥缈。"中国梦"将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开辟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朱继东 《理论导报》2013,(3):14-15,33
精彩导读 曾有“英国梦”“俄国梦”“日本梦”的提出,但今天引起世界关注的是“中国梦”“美国梦”。 “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目标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和目标在努力。 与“美国梦”突出个人和金钱不同,“中国梦”强调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 “美国梦”强调追求一强独大的单极世界。“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美国梦”正变得虚无缥缈。“中国梦”将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开辟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梦”,它是引导国家前进的恒久动力和崇高追求.美国是典型的因梦想而强大,因梦想而高飞的国家;近代中国是一个噩梦不断的民族,但是强国之梦一直顽强地存续着,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圆梦的大门.“美国梦”对实现“中国梦”有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与"美国梦"作为中美两国的国家梦想,在历史文化基础、社会属性、价值取向、实现路径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但是两国梦同时也有相通之处,它们都反映了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重视人的价值及其实现、需要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以及要求主体付诸实践努力。对两国梦想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中国梦"学习借鉴"美国梦"的合理内容和有益经验,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规避"美国梦"的弊端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结婚主义视角比较分析"中国梦"与"美国梦",揭示"美国梦"在处理个人与群体、物质与精神、成功与失败、人类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上暴露出日趋严重的缺陷。"中国梦"基于"和谐"的深层结构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4.
崔楠楠 《红旗文稿》2012,(13):33-36
美国在世界能源领域拥有支配地位,其能源战略不仅是自身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左右整个世界经济乃至政治、外交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大力推行"能源独立"战略,到2011年,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历史性地下降到45%,能源自给率上升到78%,时隔62年后重新成为成品油出口国。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功令人震惊,更催人反思。一旦奥巴马所设想的美国"能源独立"真正实现,不仅意味着世界能源格局在未来10年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与此相对应的,世界经济格局、政治格局也都将发生超乎想象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美国梦可以在两个层次上探讨,一个是狭义的、生活版的美国梦,另一个是广义的、政治版的美国梦。中国梦其实也可以在这两个层面进行讨论。在狭义的生活层面,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不大,但在政治层面,中国梦和美国梦存有相当的差别。美国梦强调的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安排,特别是美国人自己界定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保证了生活版美国梦的实现,而政治版的中国梦则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整体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再春 《前线》2013,(1):58-61
(1)这一刻。我们沐浴在梦想的光辉里。 2012年10月5日,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China needs its own dream)”。这个“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将人民的致富憧憬与更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耿紫音 《学习月刊》2014,(16):68-69
21世纪以前,美国作为"机会之乡"曾孕育了"美国梦",激发了世界各国的国家梦想,诸如"英国梦"、"日本梦"等。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梦"黯然失色,但世界上最为宏大的国家梦想"中国梦"却在东方悄然兴起。"中国梦"看似与"美国梦"有某种关联,但它以民族国家复兴大梦的面貌傲然于世,全然超越了"美国梦"的个人小梦。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结婚主义视角比较分析"中国梦"与"美国梦",揭示"美国梦"在处理个人与群体、物质与精神、成功与失败、人类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上暴露出日趋严重的缺陷。"中国梦"基于"和谐"的深层结构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国可能是世界上比较清廉的国家,在多项国际清廉指数排名中也位居前列。但这只是传统的定义和解读,如果换个视角和思路,我们会发现美国其实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之一。它的腐败更加隐蔽,更加高明,也更加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披着"合法"的外衣,并且主要体现为金钱对于政治的"合法"控制。美国"合法的系统性"腐败有其必然性。第一,美国的法治可以说是美国社会各界最基本的游戏规则。这有赖于从美国建国  相似文献   

20.
和我们在北上广打拼的中国青年一样,美国青年若要实现"美国梦",压力同样很大,于是一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被压力逼上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