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古以来,中华石文化源远流长。秦始皇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时,就用了不少的奇异怪石、玉石,汉武帝修造上林苑,都把大规模的奇石搬入皇宫之中,奇峰异石成了皇宫奇景,成了皇亲国戚独享之物。当时,玩石、赏石、藏石、贩石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自此,经久不衰,一些文人墨客更视为雅趣,吟颂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2.
刘聪玲 《台声》2011,(11):44-45
台湾玫瑰石,学名蔷薇辉石,俗名、学名一样浪漫。玫瑰石有着黑褐色不起眼的外表,但经过抛光打磨后,显现出粉、红、黑、灰、金等各色纹路,形成光彩夺目的山水、花鸟、人物的瑰丽景致。  相似文献   

3.
“许生命一片如雪的纯洁吧!从尘世中的纷争走出,沉醉进一份静谧的美丽,安然如一片明净的心境。”当你读到这段优美的文字的时候,心灵是否被触动呢?在每日的躁动、忙碌、追名逐利中,出世不易,安然更难,但从本期推荐的两篇有关冬日的文章中,却能看到作者们被时光打磨过的超然,以及坚守美好的勇敢。春天来了,在岁月生生不息的脚步中,让我们共同期待更美的明天吧。  相似文献   

4.
《左传·哀公元年》中有一句话:“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大致意思是说,一个国家要兴旺,就应当视民如伤号,备加爱护,这是国家的福祚。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爱民如伤”的情怀和境界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黄格 《当代广西》2009,(15):61-61
说到大化彩玉石(俗称“大化石”),在奇石收藏界可谓无人不晓。 大化彩玉石自1998年面世以来,国内外奇石爱好者和藏石家蜂拥而至,争相抢购和收藏,成为国内石展的主导石种之一和获奖大户。  相似文献   

6.
真情如歌     
或许因为我是学音乐出身的,铺开稿纸就写了个与音乐有关的题目:真情如歌。我是1990年从武汉音乐学院毕业的,在当过几年师范音乐教师之后,于1993年踏进了妇联的门槛。听说我进了妇联的大门,我的很多同学瞪大了眼:“不会吧,搞音乐的在妇联憋得住吗?而且也不实惠呀!”然而从26岁到35岁,这人生中最美妙的年龄阶段,我一晃就在妇联工作了9年,我体味到了人生中的另一种滋味:妇女工作如同一首美妙的交响曲。刚进妇联,本以为凭着自己学音乐的领悟和灵性,很快就会胜任工作。可是,上班后的第一个星期,当我草拟的一份文稿…  相似文献   

7.
赵莹 《前进》2014,(5):38-3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并告诫干部"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出自《论语·季氏》篇,意思是说,见到善良的,要努力追求,唯恐赶不上;见到邪恶的,要尽力避开,就像怕将手伸到开水里。  相似文献   

8.
古人诗云:“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花中寄此身。”这是古人的一种消极的劝喻:人生短暂,如石火电光,如白驹过隙,不必为区区小事争吵不休。但事实上,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在我们周围,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领导班子内部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与争论,甚至发展为成见与私仇。在这些风波面前,领导干部是倾向一方、责难一方,还是火上添油、闹大闹僵?显然都不对。当然更不能“坐山观虎斗”。  相似文献   

9.
玉石和人     
我去参观一位玉石收藏家的收藏,他一直说自己收藏的玉石多么名贵、多么珍宝,甚至说玉石是有生命、有磁场,有的会降灾治病,有的会除灾免祸,说得那玉石像是神明一样。  相似文献   

10.
钦州坭兴陶     
《今日广西》2010,(5):34-34
钦州坭兴陶产生于隋唐,至今已经历1300年。坭兴陶出自钦州,学名为紫泥陶,泥取于钦江两岸红土泥,以西岸硬土做骨与东岸软土为肉相配、经淘洗、选练、拉柸成型、雕刻、烧制、打磨而成。  相似文献   

11.
政如农功     
仇学善 《政策》2007,(9):59-59
夜读《左传》,看到子产的一句话:"政如农功,日夜思之。"从事党政工作多年,对此颇有同感。政如农功,要勤耕。农事是劳动的样本,农民是辛劳的典范。一个农民,从种下一粒谷到收获一颗  相似文献   

12.
人生如品茶     
黑色的夜幕给我安静的感觉,思想就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慢慢沉淀。桌上的茶冒着缕缕的热气,富有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让我感觉到亲切。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一路走来,让我领悟到了成长两个字的分量,就像三杯不同味道的茶。  相似文献   

13.
水乡塔下,见太极溪雅。单拱石桥双岸跨,古道青山如画。土楼古宅楹联,祠堂家庙石杆。文笔雄狮高耸,文官武将名传。  相似文献   

14.
心如朗月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困难的事儿从容易开始做,大事从小事开始做,把简单的事和小事做得有板有眼,如诗如画,如歌如舞,风生水起,大事难事也就自然崩溃瓦解。  相似文献   

15.
饰物服饰,就其产生的逻辑关系来看,应该是先有饰而后有服。考古发现,人类史前服饰遗物主要是饰物。因为饰物是以石、骨、牙等坚硬耐腐材料制成而得以保存下来。据悉,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饰品是距今13万年的尼安德特人遗址出土的鹰爪饰品,收藏于克罗地亚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件由明显有着人工刻意打磨痕迹的8根鹰爪和一根相关趾骨组成的饰品,可能是项链或手镯。研究人员拉多夫契奇说:“我认为,他们(尼安德特人)崇拜鹰,这件饰品是个信号。我们不知道它表示什么,但也许他们想赋予自己鹰的某种特性。”据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学通论》一书所载,在距今18000多年的山顶洞人墓葬遗址出土了大量装饰品,“计有钻孔石坠1件,穿孔石珠7件,穿孔海蚶壳3件,钻孔鲩鱼眶上骨1件,刻道骨管4件,穿孔兽牙100多颗,同时还发现骨针1枚。”考古发现,装饰品大多在人头骨化石旁,应是头颈部的佩饰、项饰、坠饰,说明山顶洞人非常注重头部的装饰。但原始人在加工工艺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何以如此费时费力地去研磨制作如此繁杂的饰物,其目的是什么?难道纯粹是为了美吗?其实,原始人的自我意识是非常淡薄的,从8000年前的西亚岩画研究得知,人类开始注视自身是在进入原始农耕时代以后,此前不可能为了装饰自我而有意识去制作这些饰物。其次,以美来吸引取悦异性,将服饰与“性”相联系的观点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而且,美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知道,原始人的美来自于神秘力量,而掌握神秘力量的方法就是巫术。山顶洞人墓葬遗址考古还发现,“钻孔石坠穿孔处、穿孔石珠表面、钻孔鲩鱼眶上骨表面有赤铁矿染成的红色,并在尸骨旁撒有赤铁矿粉末。”红色在原始人意识中是血液的象征,失去血液便失去生命,使用红色有期望不死再生之意,说明原始人的色彩观念是和原始宗教观念交织在一起的。再从头部在各民族的宗教观念中都是极其神圣的现象说明,山顶洞人或说原始人的饰物从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6.
这个故事是听来的。有一位在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多年的资深政工,当他被慕名而来的年轻记者问及工作心得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德育如盐。老政工说:对学生做德育工作,就好比是给他们吃盐。如果硬生生灌给对方一勺盐,反应轻微一点的,大概会不情不愿地咽下,但也免不了大皱眉头,捎带出几句牢骚;反应强烈的,  相似文献   

17.
为官如水     
如春风似雨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探索与实践,给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第二教育署带来了无穷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8.
人生如瀑     
说起瀑布,年来得缘也游过几处。然能留下些许记忆的,倒只有日前才去过的西施故里——诸暨的五泄。五泄在国内名逮排行榜上,可能还到不了前几位。但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述,被前人誉为“天下奇观”。说它奇,大概就奇在这“五”字上,当地乡人称“瀑”日“泄”。五泄者,五折瀑布之谓也。国内请泽,通常只能观其一泄。如贵州黄果树,如庐山香炉峰,如雁荡大龙激。庐山三叠泉多一点,也不过三折。五泄一瀑五折,折折迥异,有个性;合在一处,又有一番耐人寻味的意蕴,实属罕见。这次淤五泄,大概是歪打正着。…  相似文献   

19.
阳乾安这回办了一桩奇案。这案子奇就奇在被盗赃物上,它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古玩文物,而是四块三峡石。那石头不是钻石玉石,在蜿蜒数百里的长江三峡流域,不知有多  相似文献   

20.
台阁山,古人以其形命名。大田县志载:“台阁山顶平如砥,有石池,泉水不涸,灌田数百苗,民多于此祷雨。”今人称此山为大骨山或大鼓山,是岩城五大名山胜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