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微也足戒     
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崇阳县令发现一库吏从银库中走出来,头巾里藏有一文钱,便要打库吏。库吏不服气,高喊道:“一钱何足道!你能打我,还能杀我吗?”县令挥笔写就“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木锯断,水滴石穿”。遂斩了库吏。“一钱斩吏”的典故,在今天对人们仍有警示作用。然而,时下有些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极为放纵,认为“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能奈我何?诸如:有的人打麻将搞赌博,认为是“赌小钱,没关系”;有的人请客送礼,认为是“小意思,构不成行贿”;有的人收受礼品,认为是“小打小闹,微不足道”;有的人收受小额贿赂,认为是“小腐败,不…  相似文献   

2.
送一礼,重打二十大板,赶出大门;献一智,赏给百两纹银,待为上宾。此句出自商代。早在商朝时代,顾协任中书通事舍人,位高权大。一次他的得意门生梁生有事相求,送礼行贿。顾协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疾书此句。写毕掷笔于地,命人将梁生打将出去。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语出《鹤林·玉露)中“一钱斩吏”的故事。崇阳县某县令,一日见一库吏从库中出,鬓旁巾下夹有一枚钱,追问之,始知是从库内所拿,便要打吏。库吏不从,勃然大怒说:“一钱何足道,因此就要打我吗?你能打我,不能杀我的。”县令拿过笔来,写下了上述四句判词,于是,拔剑斩其…  相似文献   

3.
一文钱的联想季玲《鹤林玉露》中有个“一钱斩吏的故事。说崇阳一县令,某日见一库官从库中出,鬓傍的巾子下有一个钱,追问之后,知道是从库中拿的,便要打库吏。库吏不认错,反勃然大怒说:"一钱何足道,因此就打我吗?你能打我,不能杀我的!"县令拿过笔来在判决书上...  相似文献   

4.
近读<鹤林玉露>一书,深被其"一钱斩吏"的情节所感染. 故事是这样的:一日,崇阳县令巧遇一库吏从库房中走出,发现其鬓旁的巾子下藏着一文钱,问明情况后,要杖责这名库吏.库吏感到委屈而喊冤道:"一钱何足道! 你能打我,还能杀我吗?"县令听罢,勃然挥毫写就"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遂拔剑怒斩其首.  相似文献   

5.
据《鹤林玉露》载:崇阳县令发现一库吏自库中出来,头巾下藏有一文钱,便要问罪责打库吏。那库吏即大呼冤枉:"一钱何足道!竟至要治罪打我?"县令大怒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遂令人将库吏推出斩首。  相似文献   

6.
廉官的自律     
郭庆晨 《党课》2013,(17):79-81
知道中国古代廉官重视名节、不容“贪”宁染身,是读了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一钱斩吏”的敝事: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相似文献   

7.
失街亭就要斩马谡欲晓原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同志曾在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说过:“失街亭就要斩马谡!”然而,现实生活中对失街亭者不但不斩,反而加官晋爵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有的领导干部到一个单位垮一个单位,管一个单位烂一个单位,却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官照当不误...  相似文献   

8.
郭子章《谐语》中载有一则“县界无蝗”的趣事,说的是江苏发生蝗灾,泰兴县令欺骗某顶头上司州官说:“县界无蝗”。后蝗虫大为蔓延,其祸益烈,州官追问,县令又称:“县本无蝗,盖自如皋(邻县)飞来。”州官信以为真,遂责成如皋县令严加捕杀,庶免蝗祸蔓延。于是这泰兴县令便又“平安无事’了。谁知如皋县令也不是好惹的,得令檄转报泰兴县令日:“蝗虫既自敝县飞去,却请贵县押回。”不出几天,传至都下,知者无不捧腹。此事并非出自正史,自然无可稽考。但笔者却亲眼见到这样一件事:五年前,某地蝗灾四起,眼看竹林会被付蝗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9.
县官送礼     
有位刚到任的新县令,大年初一上街看春联,忽见一户人家门上写的对联与众不同。上联:“数一道二的门户”,下联:“惊天动地的人家”。横批:“先斩后奏”。县令看后,以为这户人家背景不简单,家谱中必有人为朝廷大官,便叩门送了厚礼,问道:“请问你家在朝做官的是哪一位?”主人答道:“我们是平民百姓,没人在朝做官。”县令听罢一愣,又问:“那门口的对联……”主人哈哈大笑,解释道:“我三弟是卖油饼的,做生意时要一个一个地数给顾客,故曰‘数一道二’;二弟是卖鞭炮的,放起来便‘惊天动地’;我是屠户,杀猪是无须经衙门批准…  相似文献   

10.
黄明哲 《党课》2013,(23):77-77
咏廉。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被人吟咏至今。宋代歌谣《襄阳人歌》道:“叶光化,丰符城;清如水,平如衡。”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艾学家冯梦龙亦写道:“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同样深刻表达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相似文献   

11.
刚到瑞士时,我患了重感冒。有一次在公车上,我喷嚏连连。我每打一次喷嚏.车上乘客就“轮流”转过头来对我说:“祝你健康!”当时,我好不习惯这样的“关注”,怪尴尬的,还没到达目的地就提前“逃”下车,不料下车前还有不少人(包括司机在内)齐声祝福我“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流沙 《党员文摘》2008,(12):25-25
“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曾对科技领域的人才分过类.他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种是能向猎人指明兔子在哪里的人,第二种是打兔子的人,第三种则是捡免子的人。指明兔子在哪里的人就是指明科研方向的人.打兔子的人是进行科技攻关的人,而捡兔子的人就是让科技在经济领域产生效益的人。王选说:“我属于第二种人,其他两个方面是我的弱点。”  相似文献   

13.
政风与民风     
《宋稗类钞》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范廷贵的官员提兵过金陵时,驻守金陵的张忠定问道:“你一路上经过许多地方,可曾看到好的官员?”范廷贵答道:“昨过袁州萍乡县,该县县令张希颜我虽不认识,但我琢磨这个人是个好官员。”张忠定说:“何以见得?”范廷贵答:“自入萍乡县境,驿传桥道都很完备,设备很新。田亩已开垦,野无惰农。  相似文献   

14.
王端阳 《奋斗》2006,(3):60-61
清朝嘉庆年间,无锡丰乐桥重建,诸乡民提出修桥时沿河建一条拉纤的路。以方便来往的船只。县令韩履宠因此问诸乡民:“向来有否?”答曰:“无之。”韩曰:“然则‘率由旧章’可也。”拉纤的路便没有修,结果,“每遇西北风,其流直冲,无有约束。覆舟殒命者.一岁总有数次。此‘率由旧章’之误事也。”(《履园丛话》)  相似文献   

15.
陈鲁民 《奋斗》2007,(5):62-63
作家冷夏在《霍英东全传》中,记录了她与霍英东先生的有趣对话。作家问:“你从商已有半个世纪.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应该有个自我评价。假如人生满分是100分.那你给自己打多少分?”霍英东连想也没想就冲口而出:“不止100分.起码100多分。”他沉吟片刻,解释说:“为什么给自己打100多分.是因为几十年来.我不单只是自己赚钱.还帮别人赚钱。  相似文献   

16.
三大战役蒋介石失败了。他为什么失败了?我觉得有几个原因:一个是不能战而战,不能打而打,那打的话一定没有出路,必失败。八年抗战后怎么能打内战呢?所以不能战而战。一个是“和”,但和又不能和,不战不和,陷入“和战”两难之困境,所以在政策上站不住脚。而毛泽东不怕,能战能和。  相似文献   

17.
特殊护理     
“小王,快打120。” “打120”?谈一次话,能有这么严重?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望着老姬一脸焦急,我意识到老吴可能真出问题了。打过120,我急忙跑过去抱住老吴,只见他浑身颤抖,嘴唇紫黑,嘴角抽搐,喉管中发出不均匀的气息。我惊呆了:“倒霉,他偏偏这时候犯心脏病。”这时,我脑海中一闪,想起心脏病人一般都会随身带着“急救盒”,我赶忙在他的身上乱摸,终于在夹衣口袋里找到一个小瓶——“速效救心丸”。我拧开盖子,真想让他马上吞下去,可是老吴上下齿咬得吱吱作响,怎么也喂不下去,我急了,顺手拿起桌上的钢笔,费尽周折,…  相似文献   

18.
1947年5月4日,毛泽东根据陈毅、粟裕的作战情况报告,亲拟电文以中央军委名义致陈毅、粟裕:“敌人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于极端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以为迟。惟(一)要有极大耐心;(二)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6日,毛泽东又以中央军委名义再次电示陈毅、粟裕:“目前形势,敌方要急,我方并不要急。”你们“装着向河北(指黄河以北─—笔者注)退定模样,使敌发生错觉’”,“让敌前进,使敌完全不知我主力所在。当此时机,好打则打之,…  相似文献   

19.
周志坚有个雅号叫“周铁匠”.许多文章说是周志坚参军前学过打铁,所以叫“周铁匠”。但据笔者所知,周志坚从未当过铁匠.之所以有“周铁匠。”这个雅号,是因“周志坚能打硬仗,善打恶仗”而得来的。当年在鄂豫皖地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李木匠山上吊线,周铁匠山下打铁。”“李木匠”指李先念.“周铁匠”指周志坚。周志坚,作为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军首任军长.是一位懂得兵马存亡之道的“智将”。  相似文献   

20.
30·与敌人周旋一天早晨,敌人从后面追上来,敌我双方打起来,枪声响成一片.我们边打边撤。这时,高队长对我说:“老王,我留下来掩护.你先走吧.”我想,高队长在青江岗公路负伤,现在还未好利索,不能叫他在后面,我应该留下来在后面掩护大队撤走。这本来是我一片好意,高队长很不高兴地走了。晚上,韩参谋找我说,高队长对我有意见,说我不相信他,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C里委屈:我本是出于对队长的照顾和关心,不但不领情,还有意见‘这是何苦呢!不管怎么样,慢慢地解释好了.但我自己应该注意处理同技干部之间的关系。这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